天天看點

紅軍長征剛出草地,就有人送來40萬斤糧食和2000斤鹽,是誰給的?

作者:作業還沒做

長征,如同一場命運的考驗,考驗着堅韌與信念。毛主席帶領的紅軍,漫步在艱險崎岖的道路上,肩負着國家未來的希望,卻飽受着饑寒交迫的折磨。縱使疲憊不堪,紅軍也從未動搖對革命的執着。臘子口戰役,是這場漫漫長征中的一戰,它承載着紅軍士兵的鮮血和一個人的善意。

紅軍長征剛出草地,就有人送來40萬斤糧食和2000斤鹽,是誰給的?

當偵察兵發現前方崔谷倉裡堆滿糧食時,毛主席的眼神充滿沉思。在這個時刻,一位名叫楊積慶的藏族土司的名字浮現在他的腦海中。楊積慶,一個在卓尼當地威望極高的好官,他的名字傳遍了群山和草原。他所管轄的土地雖然貧瘠,卻是一個安甯祥和的世外桃源,遠離了國家的紛争和戰亂。

紅軍長征剛出草地,就有人送來40萬斤糧食和2000斤鹽,是誰給的?

但楊積慶并不是一個自私之人,他深知國家的大義和群眾的疾苦。在了解到紅軍的艱難處境後,他心懷一份良知和使命感,秘密準備了糧食和食鹽,放在紅軍必經之路的崔谷倉裡。他還不忘修補被國民黨故意毀壞的棧道,為紅軍的通行提供便利。這一切,都是出于他對國家和人民的深切關懷。

紅軍長征剛出草地,就有人送來40萬斤糧食和2000斤鹽,是誰給的?

楊積慶的善意,成為了紅軍在臘子口戰役中的關鍵。毛主席下令攻下臘子口的時間緊迫,因為每多停留一天,内陸的百姓就多受一天的苦。紅軍決心不與國民黨拖延,他們分為兩隊,一正一背,夾擊着魯大昌的部隊。在不到兩天的時間内,他們成功地攻占了臘子口,讓魯大昌潰不成軍,從容逃離。

紅軍長征剛出草地,就有人送來40萬斤糧食和2000斤鹽,是誰給的?

臘子口戰役的勝利,打破了國民黨對紅軍的圍剿,為紅軍陝甘支隊北上開辟了一條通路。毛主席在長征中曾寫下這樣的詩句:“更喜岷山千裡雪,三軍過後盡開顔。”這句詩言狀了臘子口戰役的勝利。紅軍之是以能夠成功北上,突破國民黨的重重封鎖,其中離不開楊積慶的幫助和支援。

紅軍長征剛出草地,就有人送來40萬斤糧食和2000斤鹽,是誰給的?

然而,楊積慶的善舉卻引來了國民黨的打壓和陷害。在卓尼發生了一場兵變,而楊積慶也是以身亡。紅軍沒能和他道謝,卻将他的恩情深深地藏在心底。

紅軍長征剛出草地,就有人送來40萬斤糧食和2000斤鹽,是誰給的?

但是,楊積慶的兒子楊複興繼承了父親的遺志,繼續反抗國民黨,成功奪回政權。楊複興甚至自願結束了532年的土司制度,加入了共産黨,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共産黨員。他的舉措受到了毛主席和周恩來的高度贊賞。

紅軍長征剛出草地,就有人送來40萬斤糧食和2000斤鹽,是誰給的?

長征,是一段充滿傳奇和艱辛的征程。楊積慶的善意,是這段征程中的一抹亮色,是那個時代衆多有良知的人們的縮影。正是因為有千千萬萬像楊積慶這樣心懷國家大義的人,共産黨才能夠最終取得革命的勝利。

紅軍長征剛出草地,就有人送來40萬斤糧食和2000斤鹽,是誰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