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渡江戰役:解放全中國

作者:學習時報

渡河戰役紀念館位于巢湖畔。七十一年前,在人民的大力支援下,人民解放軍突破了長江,為全中國的解放創造了條件。習近平參觀了紀念館,重溫了革命的曆史。他強調,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用汽車推出去的,江河戰役的勝利是人民乘船赢得的。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能忘記原心,記住使命,不能忘記人民這個根源,永遠做忠誠的人服務員。要廣泛開展愛國主義教育,使人們深刻了解為什麼曆史和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産黨,為什麼必須堅持走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作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

人民日報,2020年8月22日

三大戰役勝利後,長江以北的國民黨主力基本被消滅。在這種背景下,和平的煙幕不斷釋放,試圖過河和統治,建立所謂的南北王朝。也有不少人試圖依靠長江,死在頑強的抵抗之下。為了打破敵人的幻想,毛澤東鼓吹"把革命進行到底",呼籲"打長江,解放全中國"。為了完成這一曆史任務,一百多萬人民解放軍部隊聚集在長江北岸,準備渡河。其中,安徽中部的巢湖,位于合肥東南部,長江北側,與河的作戰指揮部近在咫尺,與肥東、肥西、無所作為、蕪湖等地相連,湖水開闊,河網交錯,人口稠密,是人民解放軍準備的河中部地區。河之戰開始後,在當地人民的支援下,人民解放軍勇敢地沖過長江,吹響了百萬男師的号角。

(一)

在三大戰役中,中共中央和毛澤東開始籌劃渡河,人民解放軍在各個戰場上取得了勝利。1948年10月,中國共産黨中央委員會和毛澤東曾設想在1949年秋天渡河。12月12日,毛澤東召集淮海戰役總預備委員會,希望華東野戰軍和中原野戰軍在淮海戰役兩個月後,基本完成渡河作戰所需的物資準備和政治動員。12月30日,為了打破有人試圖過河的錯覺,他在新年賀詞中明确表示:"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将向長江以南進軍,取得比1948年更大的勝利。"

1949年1月6日至8日,在西柏坡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毛澤東分析了渡江南戰的利弊,認為應該把這些情況告訴即将南戰的幹部士兵,以便做好充分的準備。

黨中央在提出跨河戰争目标任務的同時,也加快了軍隊正規化程序。2月5日,中原野戰軍改編為第二野戰軍,劉波任司令,鄧小平任政委委員,張宜春任政委副委員兼政治部主任,李達任參謀長。2月9日,華東野戰軍改編為第三野戰軍,陳毅任司令員、政委委員,蘇瑜擔任副司令員、第二副政委委員,譚振林任第一副政委委員,張震任參謀長,唐亮任政治部主任。為統一對河戰役指揮部,2月11日,河川戰役總鋒委員會在河南省商丘章花園成立,由劉伯成、陳毅、鄧小平、蘇瑜、譚振林、鄧小平擔任書記。同日,毛澤東起草了給中共中央軍委的江海戰總前線委員會的賀電,說:"同意你們三月底開始江戰的行軍半功計劃,希望此時做好一切準備。"

3月15日,鄧小平、陳毅等人離開西柏坡,前往前線。18人抵達徐州。22日,都江戰役總鋒委員會和第三野戰軍司令部從徐州遷往魯東南11公裡處的孫家璇。在這裡,鄧小平親自起草了跨江戰役的具體部署,《京滬杭戰役實施綱要》。《綱要》規定了跨河作戰的目标和時間,分析了過河成功後敵方可能發生的變化,指出:"隻要我軍成功渡河,無論敵人采取什麼行動,戰争形勢的發展都會在我有利的變化中發生,并可能成為敵人一切混亂的局面。"

鑒于國民黨軍隊的部署,根據《京滬杭戰役實施綱要》,解放軍的跨河部隊分為東、中、西三個突擊隊。其中,東部突擊大隊由第3野戰軍第8團、第10團和渚北軍區獨立3旅組成,共有35萬人,由蘇瑜、張震指揮,從三江營(揚中以北)到張黃剛(靖江以東)第3野戰軍第7、9團, 由30萬人組成,由譚振林指揮,從玉溪口(蕪湖以北)過河到阜陽,西部突擊大隊由第2野戰軍第3、第4、第5、中原軍區部隊組成。共有35萬人從濮陽過河到望江。

為友善指揮跨河作戰,4月初,中共中央東征局、河戰總前線委員會、華東軍區等機關離開孫家軒,駐紮在安徽肥東縣遙港村,使之成為河戰前線指揮部。發起過河戰役近在咫尺。

(二)

随着渡河日期的臨近,渡河的準備工作也在進行之中。第一個問題是如何收集足夠的船隻。為了阻止人民解放軍渡河,國民黨軍隊已經提前将長江北岸的船隻全部拖到南岸,或者在當地銷毀。當一百萬軍隊到達預定的河流渡口時,可以找到很少的渡輪。為了解決過河所需的船隻問題,渡河部隊想盡一切辦法。

經過廣泛動員,加上解放區各級政府的幫助,到4月初,共籌集了20,977艘各種木船,其中8,302艘用于過河,而19,000多名船夫表示願意與該船作戰。為了将這些船隻從内河和湖泊運送到長江沿岸的河流過境點,解放軍發明了挖掘運河和翻轉大壩的方法,将渡輪從管道拖到河流。作為回應,1949年8月4日,鄧小平在新政協籌備委員會代表的報告中作了更詳細的描述。"當我們過河時,敵人不明白我們的船從哪裡來,"他說。事實上,我們的船并沒有走出水道,而是走出了幹涸的道路。我們的方法稱為挖掘運河。我們把船拖了出去。有時要清理一條通道把船弄出來,挖幾十英裡(最長的是六十英裡)的小河溝。兩千一百萬人造人被用來挖掘運河和翻水壩。如此龐大的項目在一個半月的準備時間内就完成了。在解決艦船問題的同時,人民解放軍部隊也在巢湖北部以及内河進行訓練,以适應水戰。關于訓練過程,鄧小平說:"為了不暈倒在水中,為了能夠應對各種情況,我們在朝湖北方做了各種準備,晝夜演習。在水裡習慣了,果然,考慮一下船在河心裡怎麼辦?許多士兵想出了用草圈作為生命環的想法。草圈比橡膠圈好,橡皮圈一打就斷了,草圈不怕打。"經過艱苦的訓練,很多士兵原本是'幹鴨',從不遊,然後變成了'水龍'。

解放軍部隊過河準備期間,解放區人民也積極參加前線隊伍,在備餐、修路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例如:從2月到4月,蘇北各地人民共修建了5290英裡的道路,197座橋梁;同期,江淮解放區籌集了6000萬磅大米,臨時動員了4000擔架、1.2萬名采摘機和5000輛汽車。前農民工還提出了"解放軍在哪裡打,哪裡我們堅決擁護"的口号。

為了支援人民渡河,沿河人民作出了巨大貢獻。過河所需的食物的百分之八十被沿河的人拿走。他們甯願挨餓,也不願拿出食物來支援前線。過河所需的船夫中有一半來自平民,一半是經過鴨嘴訓練的解放軍士兵。江南地下黨和遊擊隊也與跨河作戰密切合作,為跨河偵察部隊提供掩護和幫助。這一切,為過河戰役的勝利提供了有力的保證。

(三)

1949年4月20日8點.m,由第三野戰軍第7、9團組成的中國突擊隊首先從安徽省玉溪口渡江到阜陽,對另一邊的敵人發動進攻。.m 9點,第27軍第79師第235團第1營5級第3連率先抵達長江南岸下家湖地區。

4月21日,中國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毛澤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朱德釋出《向民族進軍令》,号召野戰全體戰友指揮南方遊擊隊戰鬥員和人民解放軍同志"堅決前進, 徹底、幹淨、徹底地消滅一切敢于在中國反抗的國民黨反動分子,解放全國人民,維護中國領土主權的獨立性和完整性。随後,第二、第三野戰部隊在前線從西邊湖口到長江500多公裡處渡過長江。

江河戰役發動後,秦啟偉率領第2野戰軍第4軍第15軍第一梯隊,率先奪取長江。在4月21日的日記中,他記錄了渡過長江的部隊的細節。他寫道:"二十一點鐘,敵人發射了一枚照明彈,黑暗的河流突然看起來像白天。在明亮的光線下,我們看到我們的船隻排成一排,朝敵人的陣地移動。他們就像一排劍,過河,刺破敵人的胸膛,又像一排翅膀的老鷹,伸出爪子,伸向敵人的心髒......這是最緊張的時刻。随着戰鬥的變化,喜悅和憂慮在他們心中交替出現。人們所有的神經似乎都集中在一雙眼睛和一雙耳朵上,看着和傾聽!敵人的機槍火力越來越緊迫。預定的着陸時間已經過去了,卻沒有發現着陸的迹象,我們的心越來越重。2400時,海關燈塔附近有照明彈,毛林洲以西點燃了一場大火。突擊隊員降落了!這是一個多麼難忘的時刻!來自另一邊的火照亮了我們的眼睛和心靈。每個人都喜出望外,歡呼雀躍。偉大的曆史任務已經結束。所有反對我軍的敵人都被打敗了,我的傷亡很少。"

渡河開始後,當士兵們勇敢地沖進河面時,廣大船夫也表現出高度的革命英雄主義。張小花是渡河戰役期間渡河突擊隊的舵手。在渡河過程中,他的船被撞了幾個洞,他的兒子腿部受傷,但他不怕危險,劃槳,使解放軍迅速登上河岸,奪取了敵人的掩體。靖江縣船夫田世章和燕勝福,冒着敵人的炮火,在8裡寬的河道上,每晚6到8次,創造了運輸記錄。來自海安縣的17歲女船夫王鳳英勇敢诙諧地突破了七艘敵艦的圍攻,成功完成了任務。

在跨河部隊的猛烈攻擊下,國民黨軍隊奮力作戰了三個半月,長江防線很快被突破。最快的渡河推進船隻用了15分鐘就向對岸發起了攻擊。在接下來的24小時内,30萬軍隊渡過了長江。

在渡江戰役的關鍵時刻,包括入侵中國長江的紫石英号在内的四艘英國軍艦駛入中國人民解放軍區,不顧警告強行渡江,引發雙方激烈的槍戰。在炮戰中,中國人民解放軍傷亡252人,"紫石英"号戰艦也被中國人民解放軍打傷,滞留在鎮江上,其餘三艘英國軍艦逃離。事件發生後,英國政府為英國船隻的暴行辯護,甚至威脅要進行軍事報複。對此,中國人民解放軍司令部發表聲明,嚴厲批評,指出:"長江是中國的内河,你們英國人有權把軍艦帶進去嗎?沒有這種權利。中國的領土主權,必須保衛中國人民,絕對不允許外國政府侵犯。"這一莊嚴立場表明了中國共産黨維護國家主權和獨立的決心,打擊了英國等國的嚣張氣,赢得了輿論的支援,極大地鼓舞了解放軍士兵的士氣,增強了海内外中國人的自信心和愛國主義精神。當時在美國的著名化學家傅瑩教授回憶說:"當軍隊南下,在過河時撞上了英國炮艇,我對這個消息感到驚訝,擔心這次會再次道歉,革命就會結束。等到第二天開報,周恩來發表聲明,不僅沒有道歉,反而抗議,罵了英國人。我相信這是一場真正的革命,并決定回家。"

在敵機、艦船的猛烈轟擊下,渡河戰役緊張激烈,進展非常迅速,仿佛折斷了竹子。特别是在4月21日淩晨,在唐秉林和梅延章的上司下,中國共産黨(CPC)成員地下,江陰要塞起義。23日,國民黨海防第二艦隊司令林遵率領25艘大小艦艇在長江下遊起義。這一切沉重打擊了國民黨守軍的士氣,加快了江河戰役的勝利步伐。毛澤東在得知人民解放軍渡過長江後,親自為新華社起草了一篇關于《百萬人民解放軍渡過長江》的新聞稿,宣稱:"人民解放軍百萬軍,從一千多人的前線,突破敵軍防線,越過長江。"

國民黨軍隊的長江防線被攻破後,國民黨政府在南京留下的許多機構遷往廣州,代理總統李宗仁逃往桂林。4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标志着國民黨在大陸統治的崩潰。在聽到南京解放的消息後,毛澤東追尋過去,一筆勾勒出"解放軍占領南京七法",進一步表明了把革命進行到底的決心,強調"追求窮人是恰當的,不能被稱為學霸"。

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占領南京的同時,解放了無錫和鎮江。4月27日,五個敵軍在南部和廣德地區被包圍。到5月22日,它已經占領了杭州,武漢,九江和南昌。27、解放上海。6月2日,長江口崇明島解放。至此,河之戰曆時42天,勝利結束。江對岸之戰,以43萬多人的敵人,占領了國民黨統治的南京、上海、武漢等城市,解放了蘇南、閩南、浙江、江西、湖北、福建等省,為解放華東、向中西部進軍創造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