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非洲到迪拜,6位億萬富豪組團出海記:中東動蕩,遁無可遁

從非洲到迪拜,6位億萬富豪組團出海記:中東動蕩,遁無可遁

騰訊新聞《潛望》特約作者 金宸翰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新一輪大規模沖突成全球關注焦點,資本觸角對中東市場緊急調整。

“巴以戰争對我們的業務沒有影響,但我們的市場發展規劃會有所調整。”10月9日晚間,在非洲市場深耕制造業十餘年後,購銷平台正向中東市場拓展的浙商羅素傑告訴作者,他們的資本團隊核心成員當天上午就開了一場網絡探讨會議,認為根據目前的局勢,國内相對安全,接下來在中東市場的幾單購銷合同暫停,準備把單子轉向印度和國内市場。

“現在真的是遁無可遁了!”早在一個月前,羅素傑曾告訴作者,團隊因為人民币匯率單邊下挫,暫停國内市場營運。

“我們不怕匯率(人民币兌美元)波動,但這樣一種單邊貶值的趨勢,對我們極具殺傷力的。”一個月前,正在阿聯酋迪拜一家酒店内休憩的羅素傑對作者說道。

這一波牽扯外貿人神經質的行情,已經差不多持續了兩三年了,羅素傑所在的企業最終調整了發展戰略,國内目前隻在珠三角留有第三方供應鍊公司,總部建設停滞,财務共享中心轉入迪拜。

話音剛落,9月15日,央行開足兩道閘門“放水”,其一是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25個百分點。本次下調後,金融機構權重平均存款準備金率約為7.4%,預計釋放流動性規模超過5000億元;同時,下調金融機構外彙存款準備金率2個百分點,即外彙存款準備金率由現行的6%下調至4%。後一個“下調”的落地,正是被寄望于穩定人民币兌美元匯率單邊下行的重磅工具。畢竟,匯率這條關聯着國際市場的“血線”,被所有外貿從業者緊盯着。

轉眼一個月過去,人民币匯率(美元兌人民币)基本穩定在7.17偏上,說明匯率在政策作用下有所趨穩。

(如上圖所示,這一個月中,匯率的趨穩線出現在9月15日。)

這幾天,巴以沖突更新,好不容易松口氣的羅素傑及團隊認為,中東市場秩序動蕩加劇正給其業務帶來風險,下一步,他們将會如何調整在中東市場的拓展戰略?

出海變身“非洲阿裡巴巴”

羅素傑是一名資深的外貿人,曾經負責長三角一家地市級國有進出口企業的進出口業務,至高管崗位離職,投身到一傳統制造業領域的民營集團公司。

這家集團公司當時業務包括化工、鞋材、船舶、貿易和皮革,至2011年,在江浙滬一帶,高耗能和勞動密集型、污染性較強的企業發展空間越來越逼仄,工廠生産業務開始急劇收縮,6個工廠砍掉了4個。

而羅素傑的加盟,是奔着全球化發展而去。6名身家早已過億的富豪組建了一個跨海資本聯盟,自诩阿裡巴巴“十八羅漢”式的創業團隊,每人都有特技,各司其職。6人富豪團寓意“66大順”,又戲稱“66大順團”。羅素傑加盟主要負責進出口采購,并擔任财務總監一職。

“66大順團”攜13億資本,首戰非洲,第一個落點:奈及利亞。

在非洲創業也并不容易,當地的環境也相對國内也比較動蕩。“車子被打得和馬蜂窩一樣,司機不治身亡。當時,當地警方也沒有調查個結果出來。”羅素傑團隊成員回憶起當年都覺得後怕,後來他們把車和工廠大門都設定了防彈裝置。而且,當地的路都是坑坑窪窪的,開車出去一路颠簸,一個真實的段子是,團隊負責人原本有腎結石,幾年颠下來竟奇迹般地“自愈”了。

僅僅三年,他們通過内部和外部快速融合,在非洲奈及利亞、加納和坦尚尼亞就已經擁有了建材類(主打内部裝修高端建材)的三個品牌,并在非洲當地推廣廠家直銷模式:把所有産品集中到一起展示,集中下單可享受價格優惠。本土銷售團隊還學會了銷售下沉,通過走訪每一個鄉鎮,擴大品牌知曉度。

對于品牌代理商,團隊借鑒國内阿裡巴巴背景操作一套模式,手把手教當地員工如何為物料編碼,如何進行倉庫管理,物流更加高效,大大降低了代理商的工作成本。

經過十餘年的奮戰後,他們的行業産能已經達到了全球前三。雖然業務架構不一樣,但也被當地人稱為非洲的“阿裡巴巴”。

如今,“66大順團”業務已經從非洲拓展到中東、南美等國家和區域,并在沙特建立園區,海外總投資已超40億元;完善了生産與銷售系統,同時打造了一個相對完整的供應鍊中心,其中倉儲與物流平台均相對成熟與穩定。但與其初心有悖的是,國内的采購中心和财務共享中心均轉出,之前在國内采購的原材料、機器等裝置的訂單也開始撒向别的國家與區域了,并從2020年開始,陸續登出了多家國内企業。

“66大順團”的匯率之痛

究其原因,始于資金。一直負責集團财務營運的羅素傑感受非常深刻。

“66大順團”的資金池是基于國内累積的資本。匯率波動,是該資金池面臨的一大風險所在。由于人民币還沒有被當地金融體系全部接受,彙款全部得兌換成美元,并需要在非洲再換成當地貨币使用。

“換彙過程中,彙差波動,可能很多損失。”羅素傑坦言,除此之外,非洲當地銀行的換彙手續費也很高,加納甚至達到千分之五,不封頂。也就是說,把一千萬美元換成當地的貨币,手續費就高達5萬美元。“人民币國際化,對于我們而言,是非常期待的。”

一開始,境外工廠需要的原材料、機器裝置基本都在國内采購。“我們是把國内生産剩餘的裝置轉出去”,羅素傑說,裝置出口,是給自己的工廠使用,并沒有款項同時從境外流入。“國稅的從業人員也承認原則上是可以退稅的,但有的區域沒有案例經驗,就會磕磕碰碰,拉長資金回籠時間,匯率的變數也會增加兌彙的風險。”

比如,一套裝置申報退稅還有幾千萬元懸而未決,另一邊,裝置海運卻實實在在損失了約100萬元。

這兩年,人民币兌美元匯率大勢呈現單向波動貶值,對于“66大順團”的運作,更是風險驟增。畢竟,他們的采購相當于自己賣給自己。

比如他們的資金池運作模式,在單個生産項目開工前,6人團會制定包括投資金額在内的投資計劃,分級分批發放給6人代持的大小股東,再接受其他投資人的意向性認購,然後将認購資金歸集到公司的統一賬戶,最終進行跨境劃撥。而這些投資人本身不參與公司或者項目的具體經營。

一端要轉換成美元彙出走一波監管流程周期,不僅匯率風險增加了不可控,途中資金滞留周期拉長也增加了虧損幾率。

讓羅素傑難以釋懷的是2021年的一個罰單。之前他們資金跨境的正常操作,在嚴監管下的政策調整後,就成了“非法買賣外彙”了,不僅“吃”了一張近千萬罰單,匯率波動下,因時滞超過預期,引發的虧損也近千萬人民币。

羅素傑反思,這一波風險下的收縮,不僅僅來自于匯率波動帶來的虧損風險,更有自身不熟悉監管新政變化的因素。民營企業的弱點就是财務制度規範往往跟不上銀行口的融資需要和監管法規的調整。有一個要素能夠破解,或許他們和國内市場的連結度就不會松開。

在迪拜萌發“再回歸”想法

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羅素傑團隊的國内采購訂單就開始向印度、印尼甚至土耳其轉移。

“針對美元,人民币在貶值,但土耳其裡拉不是貶值得更厲害嗎?采購結算地為何甯可選擇土耳其而不在國内呢?”對此,作者曾不解地問。

“人民币在單邊跌,而土耳其裡拉已經跌到谷底了,穩定才是最關鍵的。”羅素傑概括了一下操作中的結算财技。“其實疫情、戰争陰雲等因素影響,全球範圍都沒恢複,遁無可遁。”

“這是全球範圍内的匯率動蕩。”羅素傑稱,美元一直強勢增長對其本國經濟也不都是利好的,土耳其裡拉跌到谷底,也依然是可以選擇結算的币種。

目前在國内市場,他們僅在珠三角留有第三方供應鍊平台,采購中心和财務分享平台已經轉移到了迪拜。轉移的因素很多,初始也是基于實體業務的發展需求才開始關注迪拜。

在匯率不穩定下,為了規避波動風險,羅素傑團隊采用了“實物鎖彙”招數。具體操作就是一種最原始的實物交換形式。他們的企業已經橫跨了中東、美洲、非洲、印度、印尼等等國家和地區,為了避開匯率波動帶來的風險,不同币種商品在當地以交換的實物結算,比如在非洲一些國家自己的産品交換會以當地的木材、橡膠等等,然後他們再将這些交換到的實物配套自己的産品直接銷往别國。

而迪拜地處東西方交彙處,羅素傑團隊經過多年勘察,認為其市場開放,外彙資本進出自由,稅收相對優惠,政治和社會環境穩定。

羅素傑告訴作者,其實他們對這幾天“巴以沖突”并沒有什麼可擔心的,也影響不了他們進駐的迪拜等區域,“戰火離我們還是比較遠的”。

而且,民企的優勢就在于機動靈活,羅素傑說,自己團隊執行力特别強,就算中東局勢動蕩加劇,他們還可以側重向印度、南美市場拓展。雖然在國内的總部之前已經暫停,也登出了數家公司,但他們在珠三角留有星星之火,一家第三方供應鍊平台的投資。

這一個月的匯率穩定也讓團隊成員萌發了再回歸的計劃,“境外工廠部分裝置的采購有回歸的想法”。

“我們也可能會取得更大的成績。”羅素傑掩飾不住驕傲的口氣。最後,他還再次強調了一句:“關鍵還是穩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