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醫生提醒:除了四類人,其他人都不需要做骨密度檢查!

作者:光明網

本文專家:王覃,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内分泌代謝科醫師

好多人都了解,如果缺鈣,小朋友容易長不高,中老年容易骨折。而要想了解自己骨頭裡面的鈣夠不夠、骨骼強度好不好,骨頭裡面含的骨量也就是骨密度是一個重要的判斷名額。

骨密度檢查不是所有人都要做

其實,以下兩類人真的沒必要正常做骨密度檢查。

1.絕大多數青少年兒童

不管是剛出生幾個月的寶寶,還是學齡兒童、青少年,多數真的沒有必要去做骨密度檢查。

首先,國内外在醫學上還沒有關于兒童青少年的骨密度資料庫,孩子做出來結果隻能跟20歲以上成年人的資料庫相比,但事實上,由于生長發育原因,兒童的骨密度就是比正常成年人偏低,這可能會誤導一些家長。

其次,骨密度和缺不缺鈣并不能畫等号。1歲以内的孩子主食就是奶,無論喝母乳還是配方奶,裡面都含有豐富的鈣質,是以隻要同時獲得了充足的維生素D(兒保醫生一般都讓孩子補了的),這個階段的小朋友很難缺鈣,是以沒必要正常做骨密度檢查。

最後,孩子的身高不僅僅是靠鈣,還有遺傳基因、均衡營養、運動、環境等因素共同決定。

是以,除了那些曾出現反複骨折、骨畸形等情況,或服用某種藥物、開展某些治療需長期監測骨密度的兒童需要做骨密度檢查外,普通的孩子真沒必要做。

2.營養均衡的年輕人

二三十歲身體好,營養攝入均衡、作息總體穩定、身體健康,尤其愛鍛煉的年輕人,也沒有必要把骨密度檢查加入每年的體檢項目。

這是因為骨質疏松的發生跟年齡有很大關系,人的骨量在30歲左右達到峰值,之後随着年齡增長不斷減少,尤其女性在絕經後還會加速減少,是以二三十歲健康的、營養均衡的年輕人不用特别擔心骨質疏松的問題。

四類人才需要做骨密度檢查

骨密度檢查的确能反映骨骼的健康與否,對預防骨折的發生也起到重要作用,是以除了因疾病治療需定期監測骨密度的人群外,這些人需要做(或定期做)骨密度檢查:

1.65歲以上的女性、70歲以上的男性

都應該做一次骨密度檢查作為基線,在專科醫生處就診後根據結果決定治療與否,後期根據情況安排複查。

2.有骨質疏松症狀的人

絕經後至65歲之間的女性、50-70歲之間的男性,有一個以上骨折的危險因素,尤其是有骨質疏松症狀,都需要做骨密度檢查。

這些症狀包括:在活動、彎腰、負重之後,出現腰背疼痛不适,休息後緩解的;身高比年輕的時候降低了3厘米以上,或出現了駝背、活動能力的下降,比如說覺得腿沒有勁,爬樓上不去等情況。

3.50歲以上發生了骨折的人

50歲以上發生了任何原因所緻的骨折。

4.有引起低骨量或骨丢失疾病的人

不到上述年齡,但患有引起低骨量或骨丢失的疾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影響消化吸收的疾病、腎髒疾病、神經肌肉疾病等)或服用引起低骨量或骨丢失的藥物。

體脂秤、超聲骨密度

不能判斷是否骨質疏松

在門診上,不少人就診時就對醫生說自己骨質疏松了。仔細一問,要麼是體脂秤提示“骨鹽量”低了,要麼是超聲骨密度的檢查結果。

這兩個“結果”都不能說明你就一定骨質疏松了。

1. 體脂秤的“骨鹽量”不準

體脂秤中的“骨鹽量”并不是指的骨頭重量,而是骨骼内骨組織如鈣、磷,以及骨基質等的重量,從理論上來看,這一名額能簡單反映出骨骼的健康程度,如果“骨鹽量”低則表示可能有骨質疏松的風險。但這隻是理論上的。

體脂秤是利用了“測電阻”原理,以及脂肪不易導電的特性,結合公式和算法,以及使用者的身高、體重、年齡等資訊,綜合計算出系列資料。而這些資料會根據使用者的飲水情況、使用方法、環境溫度等因素變化而變化。再者,有些身高178厘米的人在體脂秤app輸180厘米,2厘米的差距可能就會引起結果值的變化。

體脂秤的檢測對骨量的反映十分有限,不能拿來當成骨質疏松的篩查手段,更不能作為診斷依據。

2. 超聲骨密度檢查隻是篩查手段

超聲骨密度檢查是一種常用的醫學檢查手段。隻需要對腳後跟或者手指、腕骨等進行測量,就能夠得到初步的名額,如果這個名額低于正常值,那可能就會懷疑有骨質疏松。

注意了,超聲骨密度檢查隻是骨質疏松的一種篩查方式,如果做出來提示骨量減少甚至骨質疏松,需要到正規醫院進行專業的骨密度檢查!不過有骨質疏松的人,超聲骨密度也可能做出來是正常的。

診斷骨質疏松

這個檢查才是金标準

對于可能存在骨質疏松的人群,醫生會開具更專業的骨密度檢查——雙能X線吸收法檢測,也叫DXA,是診斷骨質疏松的“金标準”。

用低劑量的X射線通過不同組織後的能量差異來反映不同體成分的量(密度),不光是診斷骨質疏松需要的,也是反映身體脂肪和瘦組織(如肌肉量)的金标準。

特别提醒:骨密度是需要檢查腰部和髋部兩個部位,如果僅檢查了其中一個部位,可能漏診骨質疏松。

此外,一定要找專科醫生看結果。即使檢查的數值看上去是在正常範圍,但醫生會根據你的症狀、疾病史、家族史等情況綜合判斷,看是否需要接受治療。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學會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分會. 原發性骨質疏松症診療指南(2022)[J]. 中國全科醫學, 2023, 26(14): 1671-169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121.

2. Kalkwarf HJ, Abrams SA, DiMeglio LA, Koo WWK, Specker BL, Weiler H., Bone Densitometry in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The 2013 ISCD Pediatric Official Positions. Journal of Clinical Densitometry, 2014;17(2):243–257.

3. Laura K. Bachrach, Catherine M. Gordon, SECTION ON ENDOCRINOLOGY, Bone Densitometry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Pediatrics, 2016;138(4):e20162398.

本文首發自:2023-06-12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醫生說,除了這四類人,其它人都不消做骨密度檢查!》,内容略有删減,版權歸原作者。

來源: 健康時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