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不同的經濟周期投資不同的産品,是投資穩健的做法

作者:菲菲七

理論上來說,衰退期應該配置債券和現金,複蘇期應該配置股票和債券,過熱期應該配置商品和股票,滞脹期應該配置現金和商品。不過實際操作中并沒有這麼簡單,每一個階段還需要區分具體情況。另外,由于股票市場包含很多行業和不同類型的個股,即使在同一經濟周期下,不同上市公司的表現也千差萬别,甚至會出現完全相反的走勢。

經濟形勢好是指經濟持續增長,可分為複蘇和過熱兩種不同的情況。複蘇表現為經濟持續上行、通脹下行或保持溫和;過熱則是經濟上行,同時通脹上行或居高不下。

複蘇期内,經濟增速加快,通脹保持低位,企業盈利改善,股票持有人能夠切實分享企業盈利增長的紅利,是以股票是複蘇期最值得投資的資産。

其次值得投資的是債券,因為這個時候貨币政策依舊相對寬松,債券還存在一定的投資機會,表現整體會好于現金。

不同的經濟周期投資不同的産品,是投資穩健的做法

過熱期内,經濟依舊上行,但通脹水準有所擡升,物價開始上漲,大宗商品走牛。這個階段,可以對抗通脹的大宗商品成為資産配置中最好的選擇。

經濟複蘇前期對應的是經濟蕭條的末期,應重點關注金融股。首先,這一階段貨币政策較為寬松,資金成本相對低廉,有利于降低金融業的負債成本。其次,複蘇期經濟活躍,企業融資擴張的意願比較強,而且回報也比較好。同時由于複蘇期的企業盈利改善,金融業獲得的資産品質和收益率也會提升,這會直接加快金融業的資産擴張,擴大金融業的營收。最後,經濟活躍的時候股票發行、并購等金融活動增加,有利于增加金融機構的資本中介收入。曆史上,幾乎每一輪牛市最先啟動的都是金融股。複蘇初期的典型就是央行降準降息,資金面相對充裕,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股崛起。

經濟複蘇中期一般展現為GDP增速繼續回升,PPI開始回升,CPI依然保持在低位。這個階段應該重點關注周期股。簡單來說,當PPI名額開始進入上行通道的時候,優選周期股。因為PPI觸底回升意味着經濟中的産能出現缺口,産能有擴張趨勢,尤其是鋼鐵、有色金屬、能源等周期性行業。它們一方面受益于經濟需求回暖帶來的産能擴張,另一方面受益于産能缺口帶來的産品價格回升,量和價同時改善,當然會帶來企業利潤率的改善。

周期股主要分為三類:一是和房地産相關的建築、建材行業;二是和基建直接相關的有色、鋼鐵;三是和制造業相關的重型機械、工業機械、工業制成品,如汽車、挖掘機等。從邏輯上講,經濟複蘇一般是從房地産開始,因為政策寬松主要展現為貨币政策和地産政策寬松,房地産對這些寬松政策最為敏感。房地産的寬松會改善地方政府的财政和土地出讓金收入,地方政府有了錢,自然可以做更多的基建投資。房地産和基建投資又會進一步帶動制造業的需求,典型的就是挖掘機。

建築建材等周期闆塊先開始上漲,随後鋼鐵闆塊持續上漲,最後是機械等制造業相關闆塊。

當PPI名額回升乏力,而且CPI也還保持溫和的時候,經濟複蘇就進入後期,這個階段具有成長性的科技股會表現更好。這是因為PPI增長乏力,周期性行業缺乏動能,而經濟保持上行,通脹又沒有風險,整個市場的風險偏好會提升,一些新技術也會湧現出來。

不同的經濟周期投資不同的産品,是投資穩健的做法

但當經濟增長還在上行,PPI高位徘徊,CPI回升,出現通脹風險的時候,經濟就進入過熱階段。這個時候看上去經濟很熱鬧,但實際上企業已經開始難受了。這主要是因為PPI推高了企業的成本,尤其是對一些工業企業來說,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必然會侵蝕企業利潤。

經濟過熱階段大宗商品是最優選擇,股票投資是次優選擇。有一些闆塊的股票表現相對較好,具體有兩類可以關注:一類是與大宗商品相關的,比如煤炭、鋼鐵、有色等資源股;另外一類就是消費股,因為消費需求會随着收入的提升而回暖,而且基本消費需求對價格不敏感,溫和通脹有助于提升消費品企業的利潤空間,可通過投資消費股來分享物價上漲帶來的收益,比如食品飲料、白酒、服裝、汽車、家電、醫藥等。

總結一下,經濟複蘇期,股票是最佳的投資選擇。具體來說,經濟複蘇前期貨币寬松,關注金融股;中期PPI觸底,選擇周期股;中後期PPI回落,選擇成長股。當PPI和CPI回升到高位,經濟進入過熱期,大宗商品是最佳投資選擇,但是與大宗商品相關的資源股和受益于物價上漲的消費股,也是不錯的選擇。

衰退期内,經濟增速下滑,物價下跌,商品價格下降,使得投資擴張的意願不強,經濟增長乏力,進一步加劇了經濟的不景氣。在這樣的情況下,政府為刺激經濟會出台一系列穩增長措施,出現“衰退式寬松”。

“衰退式寬松”使得無風險利率下行,固定收益類金融産品的吸引力提升,利好債券市場,是以債券是衰退期中表現最好的投資品類。在衰退期,債券是最優的資産配置選擇。但如果政策寬松力度足夠大,股票表現也值得關注。

滞脹期内,經濟增速放緩,但物價卻高速增長,此時的經濟形勢就十分糟糕。由于通脹上行,導緻利率上升,貨币基金等現金類資産收益率會上升。同時物價上漲,利好大宗商品,大宗商品會有不錯的表現。在滞脹期,債券和股票表現一般不會太好,因為利率上升對債券造成負面影響,而經濟增速下滑,需求不足,企業盈利惡化會影響公司的基本面。

總體來看,經濟形勢差的時候,企業經營狀況不佳,股票投資機會不大。但是利率和風險溢價等也是影響股價的重要因素,比如由多次放水導緻的2014—2015年的一輪牛市。

在衰退的前期,企業的盈利下滑會成為制約股市的最大障礙,此時,股票配置價值較低。首先,經濟下行導緻需求萎縮,尤其是房地産和基建等終端需求;其次,經濟好的時候投資的産能還在陸續投産,産能過剩的問題會逐漸暴露出來,企業的市場競争壓力加大;最後,産能過剩又會進一步壓低産品的價格,擠壓企業的利潤空間。這樣一來,股票的基本面會整體惡化。從曆史上看,經濟衰退的初期,股票市場的确會持續低迷。

在前期經濟下行未觸底的情況下,政策不會有大動作,但到了後期,一旦經濟下行觸及了政府的底線,政府就會啟動寬松政策,正常的經濟複蘇周期裡,如果貨币寬松,流動性應該會大量流入實體經濟。但在經濟蕭條周期裡,金融機構不願意把錢放給實體企業,是以大量的資金沉澱在金融體系裡,進而通過配資等形式流入股市、債市等資本市場,形成所謂的資金牛,很多人也稱之為“水牛”。

不同的經濟周期投資不同的産品,是投資穩健的做法

從股票市場來看,資金面持續寬松最利好金融股。但到滞脹階段,經濟增速放緩,通脹上行。一方面,利率會跟随通脹大幅上行,包括股票在内的風險資産會受到直接打壓;另一方面,利潤會跟随經濟增速放緩大幅下行,股票的基本面也會惡化。内外壓力之下,股票市場總體都不會好過。在這個階段,對于投資者,投資政策的核心是避險,盡量配置一些現金類的無風險資産,少配置像股票這樣的風險資産。

如果你需要一定的股票配置,也可以做一些防守型的價值投資,有三類價值股會有相對收益。一是需求彈性小的股票。比如公用事業,這個行業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無論經濟好壞都是必不可缺的,人們對價格的敏感度較低,即使在經濟下行時,其收益也能對抗通貨膨脹。

二是符合長期大趨勢的股票。比如,在城鎮化時代,投資房地産股票是有長期價值的;在人口老齡化時代,投資醫療股從長期來看是有價值的。

三是現金流穩定的股票。這個很難按行業來分,需要結合個股的财務名額進行研判,最好的名額就是經營性現金流和股息率。如果一隻股票能保持每年幾個點的分紅收益,那這隻股票根本不用考慮周期,完全可以當作一隻債券來長期持有。

股市表現與經濟周期密切相關。經濟形勢好的時候,投資機會較多。具體來說,經濟複蘇時主要關注金融股和周期股;經濟過熱時,主要關注消費股;經濟形勢差的時候,股票市場總體表現一般,投資需要把握時點和結構。具體來說,衰退時期要分情況來看,初期沒什麼機會,還是防守;後期貨币寬松,資金脫實向虛,金融股受益;滞脹時期避險為主,盡量減少倉位,隻配置一些需求彈性較小、受周期幹預小的價值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