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段洪剛
20世紀上半葉,中國誕生了很多世界知名的偉大音樂家,他們用不同的音樂風格來诠釋民族精神,開創了中國民族音樂的新局面,讓世界知道中國不缺音樂人才,中國音樂天才可以與世界級的音樂大師同在。
如果創作國歌《義勇俊之歌》的耳朵,音樂風格标簽雄偉,創作的合唱人聲"黃河合唱團"的星海,風格到宏偉的特色,那麼,創作了"兩春月"、"大浪桃沙"、"趙君出插"等世界著名民謠音樂大師敖, 其風格善于交際,如啜泣,并具有鮮明的民族風味,曾令世界聞名。

《雙泉月亮》是敖最重要的代表作,也是海内外知名的,被譽為《敖自我叙事的悲傷之歌》,這首歌曾多次代表中國民間器樂參加世界音樂節,斬獲無數獎項。
《兩泉月亮》創作于1949年,是他去世前的一年,此時,奧、失明已經20多年了,流落街頭賣歌為生,嘗到了人生的苦澀,面對不幸的人生,他把個人的命運和民族的命運融入了這首歌, 讓這首歌發出強烈的抒情意味,聽起來動人心,催人淚下,有一種感人的精神力量,表達了一種深刻而開放的人生體驗。
人有國界,藝術沒有國界。在國際上,《雙泉月亮》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也非常高,喜歡這首歌的人,都會引起共鳴。
1978年,日本指揮家小澤正兒來到中央音樂學院,聽完一個女孩用二胡演奏《兩泉月》後,感動得熱淚盈眶,對現場觀衆說:這種音樂應該跪下來聽。
1985年,美國一家專業報紙将10首最受歡迎的西方流行歌曲《雙泉月亮》列為榜首。
1991年,一位英國音樂家在美國的一場演唱會上聽了《雙泉月亮》的錄音,興奮地告訴一位來自貝多芬家鄉的男人:他就是中國的貝多芬!
今天,隻要人們談論音樂,說到二胡音樂,《兩泉月亮》絕對是一顆圍繞過去的藝術瑰寶。
與音樂上的輝煌成就相比,敖的真人生可以說是命運多舛的,他人生起起伏伏,荒誕如戲劇,被他嘗到的世界的甘苦和世俗的冷酷。
敖(1893-1950)出生于江蘇省無錫市"雷尊寺"旁邊。母親吳愛芬是秀,父親華清河是道士,這樣的出身,注定很難被世俗生活所接受。
吳愛芬剛半年就嫁給了當地的秦家,丈夫放棄了。在她丈夫的葬禮上,雷尊寺的道教華清被邀請進行練習。
随着接觸的增加,吳愛芬和華清逐漸發展出感情,最後生下了敖。可以說,敖是一個真正的私生子。
敖铠生後,父母不敢認出對方,于是偷偷把他送到鄉下姑姑身邊撫養他。
8歲時,敖的母親吳愛芬已經去世四年了,外話作風逐漸減少,父親華清又帶敖去雷尊寺做小道教。
他的父親對道教音樂、笛子、蜻蜓、二胡、牛皮鼓等民間樂器有很多研究,他演奏的火是純綠色的。受父親的影響和影響,12歲時,敖開始接觸民間樂器。出乎意料的是,他出演敖很快在音樂上展現出無與倫比的天賦,很多歌曲他隻練了幾次,就能用闆子和眼睛彈奏,讓身邊的人覺得不可思議。
在父親的搭讪下,敖姥的音樂天賦一步步釋放出來。
更何況,敖世民生嗓音好,17歲參加道教音樂演出,給人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從此,他就有了美國的"小師傅"。
父子倆一生依存,物質生活雖然不富裕,但衣食無憂。出于早年失去母親的愧疚,年幼的敖,被父親的極度溺愛,逐漸讓敖養成了任性的性格,這也為他後來的悲慘命運埋下了伏筆。
1918年,當25歲的少年再次被命運摧殘,父親因病去世時,敖某瞬間成為無親之輩,他的精神支柱被命運無情地推倒,從此,他開始自我陶醉。
為了逃避現實,25歲以後,敖某,過着"浪子"的生活,開始頻繁地進入大煙房和窯爐,似乎隻有情色的聲音,不斷麻痹自己,以掩蓋内心的痛苦。
這種生活方式最終給Ao帶來了嚴厲的懲罰。
幾年後,由于長期色情嗓音和抽大煙,導緻右眼完全失明,左眼處于半盲狀态。當雷尊寺的人知道敖已經成為"廢人"時,他們無情地将他趕出了道教。
住在街上,之前積攢的錢被他揮霍,留下了病根,在路上,他隻能玩熟悉的二胡,選擇在街上賣藝術品為生,一個二胡成為他與世界的唯一紐帶。
當他成為"流浪藝術家"時,二胡成為他唯一的生存希望。日複一日地通過街頭拉扯二胡,他逐漸抛棄的音樂天賦再次煥發光芒,為他未來創作的世界名歌《兩泉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因為敖浩偉大的音樂天賦,當他拉着二胡時,他往往相信在手裡,即興發揮,二胡的每一段話似乎都是他對自己生活和命運的控訴。
幾年後,在族人的帶領下,敖嫁給了一個名叫董吉迪的寡婦,在妻子的照顧下,他感受到了生活的溫暖,并有心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音樂創作中。在36歲到去世的20年間,敖總創作了200多首民歌,包括舉世聞名的二胡歌曲《兩泉月》和名曲《淘寶金沙的巨浪》,為20世紀中國音樂譜寫了輝煌的篇章。
1950年12月初,敖铌勳因饑餓和寒冷去世,享年57歲。雖然他的生命結束了,但他離開的世界名歌并沒有結束,這些名歌在世界音樂家和音樂愛好者的演繹下不斷迸發新的精神力量,啟迪了世代代的心靈。
在很多音樂中,敖已經融入了對世界的關懷、對生活的思考,融入了民族音樂,暴露了國情,再加上他的痛苦和貝多芬有些相似,藝術成就非常高,是以很多人願意把他當成"中國的貝多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