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飽受劫難的聖城》沖突背後的深層次曆史

作者:吉風祥語

今天就給大家介紹電影《飽受劫難的聖城》,導演是弗蘭克·德拉邦特,主要演員包括傑瑞米·艾恩斯、奧蘭多·布魯姆、喬舒亞·傑克遜等。

《飽受劫難的聖城》沖突背後的深層次曆史

電影講述了在二戰期間,德國對猶太人進行迫害和屠殺的故事,其中圍繞着一座擁有千年曆史的聖城——耶路撒冷的命運展開。耶路撒冷這座聖城自三千年前大衛王建都後,曾曆經二十多次易主、二度被毀滅。這部這座不到一平方裡、但卻是世界三大宗教源頭的聖城,其三千年來的滄桑與現況。您可以看到猶太人最重要的祈禱場所“哭牆”、耶稣最後受難的遺址“聖墓堂”、承放耶稣遺體的“聖石”及三千年前的古城“大衛城”等曆史遺迹。被破壞次數最多,也是重新修建最多的城市。可以說是一座命運多舛的“悲情城市”。

《飽受劫難的聖城》沖突背後的深層次曆史

這部電影的情節非常扣人心弦,讓人深刻感受到了曆史背景下的人性危機和民族沖突。導演通過講述一個又一個充滿悲劇色彩的故事,展現出人類在戰争和種族歧視面前的殘忍與無力,讓人不禁沉思。通過刻畫城市的廢墟和人們飽受摧殘的面容,進一步加深了觀衆對這段曆史的感受。

《飽受劫難的聖城》是一部非常值得觀看的電影,它通過講述一個民族在戰争中的苦難曆程,呈現出了人性的複雜性和曆史的殘酷性。雖然電影的氛圍比較沉重,但是它能夠讓我們更加珍惜和平與平等的生活。

我推薦這部電影給大家是希望大家認識巴以沖突的深層次原因。為什麼苦難總是垂青耶路撒冷呢?其實說到底還是宗教根源。

一是自公元前10世紀所羅門王在耶路撒冷建成聖殿起,耶路撒冷一直是猶太教信仰的中心和最神聖的城市。昔日聖殿的遺迹西牆,仍是猶太教最神聖的所在。

二是到了公元1世紀,基督教橫空出世,耶路撒冷也成了耶稣受難、埋葬、複活、升天的地方,是以耶路撒冷備受基督教徒的崇拜。在中世紀,西方的十字軍曾多次東征,目的就是為了占領這座城市。

三是到了公元七世紀,伊斯蘭教開始在中東盛行,而耶路撒冷也成了繼麥加、麥地那之後的伊斯蘭教的第三聖地。因為穆罕默德曾在耶路撒冷“夜行登霄”,此後穆斯林便在耶路撒冷的聖殿山建造了兩座清真寺——阿克薩清真寺和圓頂清真寺來紀念這一聖事。

四是自從1948年以色列建國以來,曆屆美國政府對以色列都是絕對偏袒。美國最近幾個月來在大力地推動沙特阿拉伯和以色列的關系正常化,推動沙特阿拉伯和以色列關系正常化就撇開了巴勒斯坦問題。是以實際上這一次哈馬斯發動大規模的攻擊也和這個有關系,因為巴勒斯坦問題越來越被邊緣化了,越來越多的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去發展關系,不顧巴勒斯坦問題,巴勒斯坦的處境越來越艱難。

《飽受劫難的聖城》沖突背後的深層次曆史

在知曉兩方曆史後,我們會發現這問題更難解決,而且還牽扯着歐美和阿拉伯的很多國家。巴以雙方都給對方的人民造成了巨大的傷害,巴以雙方也都有把對方徹底趕走的合理理由。鑒于現在哈馬斯的武力和經濟與以色列相差還比較遠,是以這次巴以沖突的結果是沒有太大懸念的,巴以的事是個世界難題,過去解決不了,現在解決不了,以後也很難解決,但可以肯定的是最終為這些傷害買單的是無辜的平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