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譚雅玲:巴以沖突意在何方?

譚雅玲:巴以沖突意在何方?

假期期間巴以沖突引起市場變動較大,特别是美聯儲加息預期的折騰成為焦點。然而,透過美元長期戰略運用的觀察,市場值得思考美元不會自己破壞自己的方略,此時巴以沖突再起似乎具有美元意向倒戈的風險指向,即歐元無法生存加碼風險解體機率,這是未來貨币競争關鍵之際。

第一巴以沖突引發時機恰好助推石油價格是本意。巴以沖突似乎是90年代之前敏感和焦灼事件,如今再起掀起戰火恰逢國際石油價格高漲面臨争論中,而巴以地緣位置産生的石油供給破壞性不言而喻。巴以沖突疊加之前俄烏沖突似乎都與石油結緣,而俄烏事态已經導緻全球通脹高企,主要發達國家緊縮貨币就是石油帶動通脹的貨币選項,這對全球穩定的不确定性和市場信心壓制十分嚴重。而今巴以沖突則将石油上漲的通脹舒緩再度拉入極端行情可能。

正如BIS總經理阿古斯丁·卡斯滕斯所言,國際石油和全球股票市場可能因新一輪巴以沖突受到沖擊。其中10月9日國際市場原油價格上漲4%已經得到驗證。巴以是中東地區重要參數,中東是全球主要産油區,而且是蘇伊士運河、霍爾木茲海峽都是國際主要航道所在地,該地區對全球石油生産國與交易國具有重要地位的伊朗、沙特阿拉伯産油大國所作反應,未來将是判斷原油價格上漲的重要關聯。伴随國際石油價格本以加大攀升的債券和跌宕的股票行情,這也顯示市場對巴以沖突産生影響的重大沖擊力。

尤其是IMF秋季報告下調世界經濟增長,除美國以外的經濟增長下降之時,國際石油價格伴随新一輪巴以沖突對全球經濟信心構成再次壓制。巴以沖突未來影響将随着時間流逝變得更加清晰,但沖突持續時間、激烈程度以及是否會外溢到其它地區乃全球方位都是經濟與金融不利因素,此次沖突的外溢性直指國際石油價格邏輯與關聯。

第二巴以沖突加劇地緣關系僅是政策實質在貨币。巴以沖突此事發生恰逢歐元區經濟與政策最艱難時期,滞脹全稱停滞性通貨膨脹,滞是指經濟增長停滞,脹是指通貨膨脹。在宏觀經濟管理中,經濟停滞與高通貨膨脹伴随失業以及不景氣的經濟現象是曆史疑難問題,也是當代除美國以外全球主要國家擔憂所在,目前歐元區狀況就是如此。

一方面是歐元區整體經濟偏弱,甚至負增長所謂經濟衰退的擔憂有所加深;另一方面是區域内主要國家經濟強弱分化愈加嚴重,而領頭國家德國經濟最為重要。這兩方面将使歐元面臨滞漲風險難以避免,滞漲的經濟發展緩慢與通貨膨脹難以消除并存,政策應對與搭配是擴張性财政政策和緊縮性貨币政策,但這對歐元區經濟而言是雪上加霜,且歐元區沒有統一的财政政策,何況财政赤字是歐元區貨币政策配合缺失的難點與阻力。

尤其是對滞脹而言,财政政策效果遠比貨币政策效果要好,通過加大财政開支或減稅等措施刺激經濟增長是救急關鍵,随之輔之以适度加息控制通脹則效果更好。然而,相對歐元區面對通脹源頭的國際石油因素則是緻命貨币松散的危險所在。一方面歐元區對石油依賴是短闆,石油等關聯因素是歐元通脹主因,各國對石油依賴達到87%左右的占比,歐元通脹因石油高企是核心參數。目前歐元區通脹還在5%之上,這比較美國不到4%的通脹,歐央行加息或是不得已選擇。

另一方面是國際石油價格進入新一輪上漲周期,巴以沖突加劇石油高漲将是歐元在劫難逃之危,歐元合作架構因通脹松散分崩離析或是美元設計旨意,畢竟石油報價由美元決定,而美聯儲想加息恰好需要石油價格推波助瀾加力。巴以沖突之後,應以色列政府要求雪佛龍公司關閉以色列一個天然氣田的生産,這直接減少東地中海地區供給,昨日天然氣田的影響供給導緻歐洲天然氣大漲,随之美國天然氣價格跟随上漲。歐市尾盤,ICE英國天然氣期貨漲14.74%報108.420便士/千卡,一度漲至111.800便士,兩個交易日累漲約19.90%。

TTF基準荷蘭天然氣期貨漲19.02%,創七周最大漲幅,報43.620歐元/兆瓦時,一度漲至44.300歐元,兩天漲約20.20%。德國11月電力價格随着天然氣價格走高上漲9.2%至每兆瓦時106.45歐元。ICE歐盟碳排放交易許可(期貨價格)漲1.45%報81.63歐元/噸。其中美國天然氣期貨升至1月最高水準,美國通脹反彈迫在眉睫。紐約商品交易所Nymex收盤價格為3.376 美元/百萬英熱。目前看似巴以問題的外溢聚焦貨币競争毫無疑義,确切說是美元制衡歐元博弈了斷與扼殺關鍵期。

第三巴以沖突老生常談設計性意在再全球化重組。巴以沖突是曆史事件,當代經濟與全球化競争時期重新開機似乎存在設計意圖與操作手法,其中包括前面提及的國際石油價格上漲助推通脹,緊縮貨币理由充分是美元利率霸權規劃之意;也具有黃金價格上漲協助美元貶值,黃金美元邏輯反相關是金融基本架構與構造基礎,黃金金融化是美元保護傘與好搭檔。因為國際石油價格上漲出資美國因素顯而易見,包括美國石油依賴度僅有26%,石油開采、儲備以及技術研發都是美國領先,加之美國石油戰略高屋建瓴,石油戰略釋放與增持石油儲備價格擺布利己主義明朗,期間也存在對标貨币競争目标指向,歐元被擺布行情将是未來行情值得關注的側重關鍵期。

目前美國新經濟十分有利于美元全球化布局與格局主導,但是美國全球化面臨利益分享不均的自私和自我重新考量,即再全球化或是巴以沖突配合美元利率與貨币地位穩固與提升的新戰略選擇。因巴以沖突的美國壟斷石油化與利潤企業化優勢已經掌控自如,美聯儲敢加息是因石油的高通脹刺激,美聯儲能加息是因企業的高利潤保障,美聯儲再加息因利率的高站位規劃,巴以沖突背後的環境與目的或是我們觀察的重點,甚至需要綜合因素的對标性思考。

實際上,美國内部加息節奏與計劃尚未發生轉變,反之外部貨币競争對美元地位具有挑釁是美元耿耿于懷的恻隐之心,目前看似巴以背後的關系,美國再全球化以歐元消失為特征的長周期戰役正在進入收尾了斷之際。未來冬天臨近,歐洲能源價格再大漲,歐洲天然氣飙升目前不是俄烏因素,巴以沖突此時助力意圖十厘清晰。

歐洲關聯能源價格再度上漲是為通脹增添不确定性,也是歐央行未來最大的麻煩與風險。畢竟是石油主線引起的巴以關聯之隐是問題本質與邏輯所在,伊朗和沙特以及未來俄羅斯三方将是石油推波助瀾的再全球化重組利率美元站位的根本目标與宗旨。

預計巴以沖突将引起石油價格高漲顯而易見,随即商品價格上漲将從在順應與刺激關聯,其中國際黃金價格上漲既展現避險需求,又刺激美元貶值,黃金美元邏輯關系是巴以沖突重點策應之計。目前美元指數已經回到105點,黃金上漲重回1900美元甚至2000美元将是美元貶值100點機會與政策。

與此同時,國際石油價格重返100美元或很快出現,甚至不排除105-110美元機率,未來行情或突破今年一直偏低預期石油價格偏低态勢,石油高漲與通脹高企并舉将助推發達國家緊縮貨币周期,美聯儲加息意義與意圖将是上述關聯故縱設計的布局,美元利率霸權是美國經濟、全球化以及美元貨币再支撐重點,也是巴以沖突再起目标引申意圖與指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