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九”爆發 | 車企吹響四季度沖刺号角

進入9月,在全國多地促消費政策、購車補貼和車企優惠政策下,多家整車企業也陸續交出了2023年以來最好的銷量“答卷”,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上,也實作了新的突破。
文 | 杜巧梅、鞏兆恩
“9月整體市場需求比8月份有所提升,反映出市場向好的趨勢,9月乘用車的終端的零售量接近200萬輛,比協會月初預期的銷量還要更高一些。”10月9日,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郎學紅表示,今年6月起新車市場已經釋放了回暖信号,今年的“金九銀十”比年初預估的情況還要好。
一直以來,“金九銀十”是汽車市場傳統的銷售旺季,同時也是車企沖刺全年銷量的重要時期。今年“黃金周”前後,從地方政府到各個企業,均拿出真金白銀補貼消費者并以此來拉動汽車消費。
在剛剛過去的國慶“黃金周”,随着多地車展的啟動,客流也迎來大幅增長,訂單及成交率也有一定上升。
“随着整體市場銷量回升,秋季推出的新車型獲得成功的機率也有提升,車市的新品增量效果相對較強,産品供給側給力對銷量将發揮積極作用。各區域主要城市也開始布局各類大小車展,為‘金九銀十’造勢,有利于通過刺激消費端,帶動産銷的進一步增長。”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告訴智庫君。
而乘聯會預計,9月狹義乘用車零售市場約為198萬輛左右,環比增長3.1%,同比增長3%。其中,新能源零售75萬輛左右,環比增長4.7%,同比增長22.3%,滲透率約37.9%,維持穩定增長态勢。
“通常來講,10月的汽車銷量相較9月會略有回落,但今年10月,為完成年度既定目标,沖刺四季度業績,車企花式促銷以提振銷量。期待‘金九金十’的汽車消費。”郎學紅告訴智庫君,10月汽車市場需求持續釋放,預計終端銷量将與9月持平。
對于已經到來的第四季度,汽車經銷商持較為樂觀态度。調查回報,有63.1%的經銷商認為第四季度銷量同比增長約5%,有16.0%的經銷商認為增長幅度在10%以内。
“如果10月份終端零售量與9月持平,也就意味着10月份銷量将實作兩位數的同比正增長,今年四季度也将迎來全年的銷量高峰。”郎學紅預計,今年全年乘用車零售量接近2200萬輛,同比增長5%。
“金九”成色十足,新能源繼續“狂飙”
進入9月,在全國多地促消費政策、購車補貼和車企優惠政策下,多家整車企業也陸續交出了2023年以來最好的銷量“答卷”,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上,也實作了新的突破。
在10月1日多家新造車企業交出了“金九”答卷一周後,10月8日晚,上汽集團、比亞迪、長安汽車、長城汽車、吉利集團、奇瑞汽車也紮堆釋出了其9月份銷量資料。
其中,作為全國最大的汽車集團,上汽集團9月整車批發銷量達到48.2萬輛,雖然同比下降約7%,但延續了年内逐月上漲的走勢并再創年内新高。今年1-9月,上汽集團累計銷量達到338萬輛,繼續領跑全行業。
比亞迪則憑借新能源繼續“狂飙”,9月銷量僅次于上汽集團,達到了28.75萬輛,再創曆史新高。2023年前9個月,比亞迪累計銷量為207萬輛,已經超過2022年全年。今年前三季度,比亞迪累計已完成全年銷量目标的69.3%。2023年四季度,比亞迪還需再銷售92.2萬輛才能完成目标,相當于剩下三個月平均每個月均實作31萬輛以上的成績。
長安汽車緊随其後,9月汽車總銷量約24萬輛,同比增加9.93%;今年累計銷量約187萬輛,同比增加11.24%。
今年年初,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公開表示,2023年長安汽車集團銷售目标為280萬輛,其中長安汽車100萬輛,長安歐尚31萬輛,深藍40萬輛,阿維塔10萬輛,長安凱程27萬輛,海外22萬輛。
“2023年,我們以高于行業增幅的标準确立了年度目标,在保證主品牌穩步增長的基礎上,下半年,新能源各品牌将全面發力,助力全年目标達成。”長安汽車相關負責人曾表示。
當天,奇瑞汽車也公布了9月銷量。資料顯示,奇瑞汽車當月共傳遞新車19萬輛,同比增30.7%。今年1-9月份,奇瑞汽車累計銷量超過125萬輛,同比增長40.2%。今年前三季度累計銷量已經超過去年全年銷量。
此外,長城汽車也在9月實作了新的銷量突破并實作了銷量的階梯式增長。資料顯示,今年9月,長城汽車銷售新車超過12萬輛,同比增長29.89%;1-9月,累計銷量超過86萬輛。
值得注意的是,國内整車企業銷量大增的背後,離不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狂飙”和在海外市場的突破。
乘聯會預估,今年9月新能源乘用車廠商批發銷量83萬輛,同比增長23%,環比增長4%;初步測算今年1-9月累計批發592萬輛,同比增長36%。
上汽集團在其銷量快報中指出,新能源車與海外市場批發銷量雙雙突破10萬輛大關,皆創年内新高。其中,上汽集團9月終端傳遞新能源車10.2萬輛,同比增長29.6%,環比增長18.8%;1-9月,上汽集團新能源車累計傳遞68.3萬輛,同比增長18.2%。
得益于旗下新能源品牌的快速發展,長安汽車和吉利集團新能源銷量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具體來看,吉利集團9月新能源銷量與新能源滲透率均創曆史新高。新能源汽車(含吉利、領克、極氪、睿藍)銷量達到5.37萬輛,同比增長約 37%,環比增長約 14%,新能源占比約 31.5%。
尤其是作為吉利旗下高端新能源品牌的極氪汽車9月傳遞1.21萬輛,同比增長45.60%。
“我們去年銷量是7萬輛,今年目标是14萬輛,雖然壓力很大,但我們沒有放棄。今年的目标是銷量翻倍,2025年要在2024年的基礎上再翻倍,以實作65萬輛的年傳遞目标。”極氪智能科技CEO安聰慧曾表示。
不過,今年1-9月,極氪汽車累計傳遞約8萬輛,僅完成了14萬輛目标的57.14%。要完成全年目标,極氪汽車就要在剩下來的三個月裡,實作月均2萬輛以上的銷量,難度不小。
長安汽車方面,9月份自主新能源車銷量略低于吉利汽車,達到了5.1萬輛,同比增長69.71%;今年1-9月累計銷量30.7萬輛,同比增長96.15%。其中,長安旗下深藍汽車9月傳遞達1.73萬輛。
盡管“金九”已過,但随着國家促消費政策的持續加碼,經濟持續回穩,全國新能源乘用車廠商銷量保持較強增長态勢。
乘聯會預計,2023年中國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為850萬輛,年度新能源車滲透率有望達到36%。
一線城市新能源市場火爆,下沉市場仍有待突破
“從各地經銷商回報的‘黃金周’市場情況來看,到店的人數、集客和成交情況都比較好。”郎學紅告訴智庫君,10月份還會有較大的市場需求釋放。
在北京,智庫君“黃金周”期間走訪合生彙、藍色港灣等多個商圈的新能源汽車商超店發現,包括小鵬、理想、蔚來、比亞迪、騰勢在内的多個新能源品牌客流量激增,銷售人員處于飽和狀态。
多個品牌汽車銷售人員也向智庫君表示,“黃金周”期間,進店看車、選車的消費者明顯增多,訂單量也有明顯提升。
作為傳統車市旺季,“十一”期間各車企及經銷商均借助促銷搶收銷量,今年長達8天的“黃金周”更成為促進汽車消費的高潮期,各大汽車廠商紛紛抓住時機,通過降價優惠、補貼送禮等各類促銷優惠,刺激客流量與成交量的增加。
“這個假期比平時周末更加忙碌,假期已經過半,依然有不少消費者試駕、下單。”10月4日,合生彙五樓汽車集市理想店内的一位銷售人員告訴智庫君。
當天,理想店内人頭攢動,理想L7、L8、L9三輛展車車内坐滿了前來咨詢、體驗的消費者,車外也圍滿了進店咨詢的消費者和圍車講解的銷售。
“這個‘十一’長假,我們店裡所有銷售人員全體停休。”合生彙騰勢品牌店内,一位剛剛為兩組消費者講解完騰勢D9的銷售人員告訴智庫君。
智庫君從他手中的登記表發現,從當天上午十點到下午三點,已經有十幾個消費者留下了個人資訊和購車意向。
在標頭,盡管已經是國慶長假的最後一天,人們的出行與消費需求依舊不減。
在標頭商圈的華為店内,問界汽車展區十分熱鬧,看車、問車、上車的顧客接連不斷。
或許是由于地處低線城市,客流量與需求量有限,上市不到一個月的問界新M7還尚未到店展出,店内展車依舊是曾經的“銷量王”——問界M5,但依舊吸引了較多人的駐足。
在智庫君在店的近半小時内,一批又一批的客人都對M5表現出了較大的興趣,除了繞車看外觀,大多數客人都選擇了上車觀察内飾并體驗智能座艙,甚至出現了排隊等待上車的場景。
盡管新M7尚未到店,但店内LED螢幕與宣傳海報中,新M7成為主角,配置單與報價單在資料欄中觸手可得,供人們參考。當消費者圍繞展車M5詢問報價時,店内銷售人員也會同步提及M7。
位于同一商場内的“蔚小理”等新能源汽車門店内也同樣不缺人,但相較于華為店的門庭若市,還是顯得略微冷清。
前者門店客人分批光顧,但談不上“火爆”,上車體驗的顧客也較少,大多都是走馬觀花;而後者出現了多批顧客聚集展車周圍的熱鬧景象,“人等車”也讓店内的汽車銷售有些忙不過來。
事實上,一款電動汽車受到如此關注的景象,對于以標頭為代表的北方三線城市來說,并不多見。
一方面,作為一座北方城市,標頭冬天氣溫最低可達零下20度左右,新能源車冬季續航“打折扣”,極寒溫度對其而言依然是嚴峻的挑戰。是以,北方較寒冷地區的消費者在選購新能源汽車時,往往會有較多顧慮。
有關資料統計顯示,今年1-5月,新能源汽車滲透率低于20%的省市包括内蒙古、吉林、青海、新疆、甘肅、黑龍江、西藏,皆為寒冷地區。
另一方面,標頭甚至整個内蒙古地區的補能網絡覆寫率相對來說仍然較低,在續航裡程仍然是行業努力突破的問題時,補能的便捷性對于消費者來說就更為重要。在一些低線城市,城區内與高速路上充電、換電的焦慮依舊成為消費者購車時的阻礙之一。
在現有技術無法打消市場顧慮,銷量承壓難以打開低線市場的當下,新能源車企直營門店的覆寫率也十分有限。
據統計,作為新勢力的代表,“蔚小李”在標頭的覆寫率十分有限,都僅有一家。不過,問界借助華為管道在這座城市占據了絕對優勢。華為在標頭的授權體驗店超過15家,其中,能夠在華為官方管道預約試駕問界車型的門店就有6家。
同時,在低線城市,華為賦予問界的“含金量”更高,進店的消費者大多數會預設這是一款“華為汽車”。換句話說,問界的“含華量”變得更高、更多。
今年以來,各大車企也開始調轉“車頭”,瞄準下沉市場。小鵬汽車向三四線城市引入更多的經銷商,加快在低線城市的市場佔有率擴張,理想汽車也将擴充三四線城市網絡布局作為工作重點。
開源證券釋出資料顯示,目前國内一線城市新能源車滲透率已超50%,新能源汽車市場趨于飽和;三四五線城市,滲透率僅在10%左右,成為汽車消費市場的一片藍海。
此時,借助華為的便捷管道與品牌知名度,問界似乎較為順利地打開了低線城市,甚至開始攻克新能源滲透率最低的西北、東北地區。而這也是造車新勢力們所渴望的。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問界想要維持十一假期的火爆現象,借助華為真正實作在下沉市場的深耕,也并非易事。
據智庫君觀察,盡管當天店内展車區被層層包圍,看車、問車、上車的顧客不斷,但現場并未有消費者與銷售人員坐下來就定車進行更多的細節探讨,如何将高客流量轉化為有效訂單率,也是需要思考的問題。
告别十一假期,邁入“銀十”考驗,新能源汽車能夠在下沉市場走多遠,最終還要等待市場來回答。
同樣,2023年已經進入第四季度,面對全年的銷量目标,從傳統車企到新造車企業,也都需要開足馬力,開啟最後的沖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