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吵起來了!AMD高管出言諷刺,英特爾代工業務“注定失敗”?

吵起來了!AMD高管出言諷刺,英特爾代工業務“注定失敗”?

“你認為英特爾的IFS(晶圓代工業務)戰略會取得成功嗎?”

“當然不會。将制造和研發業務剝離,更有利于發展。”

面對媒體的提問,AMD執行副總裁、EMEA大區總裁Darren Grasby給出了十分明确的回答。Darren Grasby這番言論,某種程度上代表了外界對英特爾集制造、設計、傳遞于一體的模式,以及命途多舛的代工業務的消極态度。

客觀地說,英特爾IFS确實面臨不少挑戰。比如晶圓代工市場的整體萎縮,統治地位始終穩固的台積電和三星,以及居高不下的建廠成本。就連英特爾CEO Pat Gelsinger近期都表現得十分謙虛,認為IFS過去兩年半的成績隻能“打一個及格分”。

然而,謙虛并不代表英特爾會放任老對手上門挑釁,更不代表英特爾會輕易放棄這項投入重金的新業務。相反,英特爾IFS這段時間動作不斷,從技術、産能、商業化各個次元全面武裝自我。

PC的黃金時代早已一去不返,作為CPU霸主的英特爾很清楚,轉型沒有回頭路。GPU、晶圓代工,任何一個增長點不可能放棄。AMD高管的消極言論,隻會促使英特爾再度提速。

吵起來了!AMD高管出言諷刺,英特爾代工業務“注定失敗”?

(圖檔來自UNsplash)

公開嘲諷背後,英特爾代工業務再次挑動AMD的敏感神經

衆所周知,AMD和英特爾纏鬥半個世紀,無論是商場上的客戶争奪,技術端的你追我趕,還是私底下的口水仗都屢見不鮮。

往遠了說,AMD的創始人Jerry Sanders和英特爾的幾個聯合創始人Robort Noyce、Gordon Moore創業前都曾在仙童半導體工作,接觸相似的技術、人脈資源重疊。這也讓外界熱衷于将英特爾和AMD這兩家成立時間相差不超過一年的公司放在一起比較,而且前者似乎從一開始就展現了更勝一籌的實力和人氣。

公司成立之後,雙方的正面沖突更是層出不窮。上世紀80年代,為了争奪IBM的獨家合作,英特爾提前終止了AMD的80386系列晶片技術授權,後者則一紙訴訟将英特爾告上法庭。雙方的法律糾紛,以及英特爾的技術封鎖,某程度上延緩了AMD的研發程序,并間接導緻後者錯過PC的黃金時代。

往近了說,進入21世紀後AMD終于吹響了反攻的号角,不斷縮小和英特爾之間的差距。比如2004年,AMD桌上型電腦處理器市場佔有率首次超過英特爾,2009年早英特爾一步将重心轉向GPU業務,再到後來推出性能、成本效益遠超英特爾同類産品的Ryzen系列,都為日後的超車奠定了基礎。

Jerry Sanders曾自嘲,英特爾花5分鐘就能籌到500萬美元資金,而AMD要花500萬分鐘籌5萬美元,這也為兩者在資本市場受到的差别待遇埋下伏筆。以至于日後AMD市值首次超過英特爾時,各路媒體紛紛下場造勢,直言這是“一個時代的終結”。

考慮到雙方延續數十年的恩怨,Darren Grasby這個級别的高管出言諷刺老冤家,也無需大驚小怪。外界真正應該關注的,是這番言論背後,AMD隐隐流露的焦慮情緒:好不容易完成彎道超車,英特爾該不會真的要靠晶圓代工東山再起吧?

衆所周知,英特爾在2014年就推出了第一代14nm制程處理器,領先台積電、三星不止一個身位。要不是英特爾彼時仍不願放棄對CPU的幻想死磕PC晶片,也不會讓台積電、三星後來居上。

當然了,台積電、三星的技術優勢是建立在瘋狂砸錢的基礎上的。在兩者投入最瘋狂的2013-2017年間,三星年均資本支出高達255億美元,英特爾不足百億,而且還有大部分的預算分給設計部門。

及時醒悟,為時未晚。根據官方預測,加碼代工業務後英特爾的資本支出占收入比例最高可能逼近35%,而在過去10年這個數字徘徊在20%左右。無論招攬研發團隊還是建廠,英特爾都砸下了血本。

而AMD對英特爾代工業務的忌憚,基于兩點考量:一是對收入、利潤的提振,即晶圓代工行業龐大的市場規模;二是仍看不到天花闆的技術上升空間,做好了代工業務對其GPU業務也大有裨益——而GPU,正是AMD反超英特爾的關鍵。

前一點很好了解,後一點憂慮主要建基于台積電、三星略顯緊張的産能,以及代工技術對GPU的重要性之上。AMD的GPU能夠崛起,正是從牽手台積電開始,英特爾也在2021年宣布将銳炫、Ponte Vecchio兩個系列的獨顯交由台積電代工。一旦代工技術趕上甚至超過台積電、三星,英特爾就能反過來卡住AMD的脖子。

當然了,Darren Grasby内心深處的思慮是一回事,英特爾IFS現在談超過台積電還是為時尚早。英特爾也無需過于關注前者的言論,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最重要。

加大投資、拉攏客戶、瘋狂提效,英特爾絕不放棄IFS

正如文章開頭所說,英特爾IFS近期遭遇了不少煩心事。

一方面,和以色列晶片廠商高塔半導體的收購告吹,英特爾遺憾錯過了大批技術專利、優秀人才和客戶,還支付了數額不菲的分手費。不過雙方在收購失敗後仍牽手達成多項合作,比如高塔半導體向英特爾墨西哥州工廠投資3億美元,用于改善裝置和收購部分固定資産,也算抵消了部分損失。

另一方面,代工業務的人才短缺現象仍十分突出,這也拖慢了英特爾在德國的建廠計劃。過去兩年,英特爾已經從台積電、三星挖走了不少高管,比如在前三星進階副總裁Hong Hao,在台積電效力超過30年的原設計基礎設施管理部門副總經理Michael Chang等,可惜仍無法滿足大規模擴張下的人才需求。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無論前方有多少難關,英特爾從未打算減少對IFS的投入,也不會動搖原定路線。而英特爾IFS需要做的事情,總歸繞不開技術、産能、訂單三個關鍵詞。

首先當然是努力在技術端取得突破,并且放下嫌隙,和台積電等直接競争對手合作。

Pat Gelsinger曾表示,以2022年3月為起點,英特爾目标是在4年内突破5個技術節點,将晶圓代工制程從Intel 7推進到Intel 18A。從單純的代工向封裝、測試等環節加速滲透,也是其目标之一。比如在今年9月,英特爾就宣布和台積電合作,共同研發多晶片封裝晶片。

其次,英特爾在今年上半年開啟瘋狂建廠模式,代工廠占比頗高,目的是盡可能儲備産能。

其中最受關注的是在德國馬格德堡兩座晶片制造廠,總投資規模約為330億美元,這也是德國曆史有規模最大的外國投資。除此之外,英特爾還将在以色列投資250億美元建設一座高規格代工廠,單廠造價還要高于德國的兩座工廠。

盡管收購高塔半導體失敗了,英特爾對以色列這塊半導體熱土的喜愛之情并未消失,甚至大有将此打造成IFS海外基地的趨勢。而英特爾看中的,正是當地200多家晶片公司所蘊藏的豐富人才資源。

最後,英特爾也在全力争奪客戶,頻頻向英偉達、高通等昔日的老冤家釋放善意。

截止上一财年末,英特爾的代工業務累計訂單超過40億美元,和台積電、三星當然不在一個量級,勝在有不小進步。其中,亞馬遜旗下的AWS和高通是英特爾現在最重要的兩個外部客戶,英特爾内部的訂單對IFS也十分關鍵。

說到這,就不得不提Darren Grasby提出的觀點:将晶片設計、代工集于一體的重資産營運模式,以及代工訂單的内部消化,真的有利于企業發展嗎?

誠如Darren Grasby所言,英特爾IFS的路線确實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其中最大的問題在于沉重的成本負擔,英特爾也承認發力代工業務會導緻資本支出飙升。

在成本和利潤中取得平衡,是一個永恒難題。晶圓代工市場規模和AMD放棄代工業務那會兒比固然有天壤之别,但競争也變得更激烈了。英特爾前期的巨額投入何時進入收獲期,沒人能給出确切答案。

而關于代工業務的分拆話題,以及代工和晶片設計業務的獨立發展模式,AMD此前的經驗确實值得英特爾參考。

PSG

、 IFS紛紛獨立,分拆大法能助英特爾重返巅峰?

将時鐘撥回2008年,鬧得沸沸揚揚的AMD分拆計劃靴子落地,AMD晶片生産部門接受阿聯酋ATIC和MUBADALA基金合計84億美元的投資,正式走向獨立,新公司命名為Doundry Co.——也就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格羅方德。AMD随後幾年持續減持,最終完全放棄對格羅方德的持股,兩者轉變為單純的合作夥伴關系。

AMD過去十多年的經曆則表明,這一次分拆确實是一步好棋:甩掉代工包袱輕裝上陣後,AMD很快扭轉了2007-2008年連續虧損超過30億美元的不利局面實作盈利;将省下來的資金投入到GPU研發項目上,也是無比正确的決定。

IFS的獨立發展,其實也早就被英特爾提上日程。今年6月,英特爾宣布進行架構重組,IFS将獨立營運、單獨結算,并以第三方代工廠的形式繼續和英特爾其他業務部門展開合作。

不過和AMD、格羅方德的分拆相比,IFS的獨立還不夠徹底。

根據官方釋放的資訊,此次分拆主要為了“提效”:包括提高IFS管理團隊的自我決策效率,和第三方代工客戶的接觸及溝通效率,以求提高生産力。但受限于自我造血能力,在資本支出層面IFS短期内恐怕還無法做到獨立,盡管英特爾預計2023年完成分拆後可以節省約30億美元的成本。

當然了,分拆與否,具體分拆方式和分拆後的發展路徑,并沒有唯一的标準答案。說到底,當年的AMD和現在的英特爾,都是想在成本、利潤、市場佔有率中找到平衡,或者探索最優折中方案。着眼未來,伴随着IFS的分拆和IDM 2.0模式的推行,英特爾代工業務的經營效率提升,還是很有希望抵消成本的增長。

在Pat Gelsinger的設想下,IFS将在IDM 2.0模式裡扮演類似中樞的角色,和集團其他業務部門緊密合作,提供代工、流片、測試等各種服務,并且按照市場價結算費用。除了提高溝通效率和控制成本外,各部門在技術端的碰撞不會中斷,IFS和外部客戶的交流會變得更多,更有利于其了解市場價格、技術的變化。

吵起來了!AMD高管出言諷刺,英特爾代工業務“注定失敗”?

(圖檔來自英特爾)

用Pat Gelsinger的話來說,理想狀态下,IDM 2.0可以完全改變英特爾的營運模式。外部客戶可以放下戒心,充分相信資訊隔離制度下IFS對核心技術的保密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繼IFS之後,英特爾可程式設計解決方案事業部(PSG)也在10月初被爆将獨立營運,預計2-3年内獨立IPO,英特爾也不介意出售部分股權。由此可見,英特爾也意識到自己的業務線越來越龐大,是時候打破吃大鍋飯的局面了。

分拆大法和IDM 2.0日後能否大獲成功,尚需時間觀察。但至少,現在已經勇敢邁出了第一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