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盛會過後,亞運場館何去何從?

作者:上觀新聞
盛會過後,亞運場館何去何從?

10月8日晚,杭州亞運會正式閉幕。曆時16天的盛宴,定格了無數精彩瞬間,留下了許多難忘回憶。

但狂歡過後,當聖火熄滅、會旗落下,亞運會舉辦城市杭州及甯波、溫州等協辦城市将面對不少“後亞運”話題。

這其中,市民最為關注的,是不少因賽而建的體育場館如何營運?畢竟,遺産利用是國際重大賽事的必答題。縱觀全球,已有不少辦賽城市面對場館設施的高額維護費用支撐乏力,甚至還導緻了經濟衰退。

那麼,杭州亞運會如何破解“後亞運”難題,又将交出一份怎樣的賽事場館“再利用”答卷?

世界性難題:場館如何再利用

回顧各類世界體育賽事,幾乎曆屆奧運會、亞運會等主場館都在賽時階段呈現出精彩非凡的“A”面;但也由于建設資金多、建築規模大、維護成本高,面臨着破解體育場館賽後利用問題的“B”面。

比較出名的案例是2004年雅典奧運會。希臘前期投入30多億歐元建設的30多個奧運場館,賽時赢得世人好評,尤其開幕式上“歡迎奧林匹克回家”一幕至今還令人記憶猶新。但由于賽後利用方面做得不夠,絕大多數場館沒有進行商業化運作和社會化利用,基本處于塵封之中,當初熱鬧非凡的奧林匹克中心現已陳舊殘破,陷入門可羅雀的境地。奧運會後,每年1億多歐元的高昂養護成本成為雅典人的一大“心病”。雅典市副市長曾說過:“雅典奧運會的債務需要希臘未來幾代人來償還。”

俄羅斯也遇到過同樣的問題。2018年世界杯賽後,即便是擁有頂級足球聯賽俱樂部的城市,比如葉卡捷琳堡和羅斯托夫,入場球迷人數也不足以支撐龐大新球場的營運費用。俄羅斯政府曾表示,考慮到體育場營運的高成本和預期的足球俱樂部收入低,在3-5年内不可能期望體育場扭虧為盈。

這足以說明,大型賽事後,面臨的一個核心問題便是體育場館的再次利用,一旦營運做得不好,可能帶來成本失控的嚴重後果。

當然,也并非所有大賽都虧錢。一些城市的場館賽後營運得當,盤活當地群衆體育發展的情況也不在少數。北京在2008年奧運會後,也為世界展示了賽事場館再利用的“中國解法”。在衆多場館中,鳥巢、水立方、五棵松體育中心這三座大型綜合性場館的賽後使用率非常高,一年有80%以上的時間都在舉辦各種各樣的體育和文化活動。同時,它們也跻身北京地标行列,以另一種姿态站在全世界面前。

盛會過後,亞運場館何去何從?

五棵松體育中心 新華社 攝

漸漸的,國際上也越來越形成共識:一場成功的盛會不僅在于舉辦期的精彩呈現,其後續對于場館的利用也應是衡量其成功與否的重要名額。

如今,這張答卷交到了杭州,我們又該如何作答?

主辦城市:打造“國際賽事之城”

“布局建設之初,杭州亞組委就充分考慮了場館的賽後利用,按照‘能改不建、能修不換、能租不買、能借不租’的原則進行規劃。”杭州亞運會主新聞發言人毛根洪介紹,在杭州亞運會和亞殘運會56個競賽場館中,建立場館僅12個,其餘均為現有場館改造提升而來,包括改造場館26個、續建場館9個、臨建場館9個,另有31個訓練場館也全部是改造場館。綠色、低碳、可持續的理念融入在亞運場館規劃設計、建設施工、營運管理的全過程之中。既節約了辦賽成本,又有利于賽後再利用。

杭州市市長姚高員也表示,杭州不單要舉辦一屆成功的亞運會,更要把亞運會所留下來的場館辦賽經驗和各項資源用足用好,放大亞運的綜合效應。

那麼亞運場館賽後如何進一步利用?連日來,作為大賽主辦城市杭州市持續傳遞出兩點鮮明信号。

一是立足民生,持續、高效地為全民健身使用,避免賽後閑置情況。比如,在黃龍體育中心的改造項目中,就整合開放了籃球、網球、遊泳等13個全民健身項目,每天可容納6000餘人次進行鍛煉。另外還設計了一條1000米長的空中跑道,如彩虹環繞體育場一周,供市民健身使用。光彩奪目的杭州奧體中心體育館、遊泳館以及綜合訓練館也将分類實施惠民開放。體育館将主要用于舉辦大型賽事,遊泳館将主要營運專業遊泳跳水賽事、遊泳開放及教育訓練,綜合訓練館将日常開放并營運籃球、羽毛球、乒乓球等項目的教育訓練等等。

二是以賽養館,積極申辦高水準賽事,打造國際“賽”“會”之城。利用好亞運場館、亞運遺産,杭州提出目标——即到2025年,成功舉辦三項國際單項體育組織頂級賽事,每年舉辦國際和國内高等級賽事10項以上,杭州城市知名品牌賽事6項以上。到2035年,争取再舉辦一次進階别的綜合性賽事和3-5個世錦賽、世界杯等頂級單項賽事。

目前,杭州市已與世界羽毛球聯合會、國際皮劃艇聯合會、國際曲棍球聯合會簽署合作備忘錄,幾個國際重量級賽事将落地杭州。其中,世界羽聯世界巡回賽總決賽将于12月13-17日在杭州舉行;首屆國際皮劃艇超級杯将于明年舉行;正在申辦的曲棍球超級聯賽(2024-2025年度中國站),有望成功。

同時,杭州市也将申辦2024全球電子競技運動會、2024世界箭聯世界杯、2025年國際射擊聯合會世界杯、2025年蘇迪曼杯羽毛球比賽等國際頂級賽事。

協辦城市:一館一方案,各有特色

利用亞運會綜合效應,主辦城市發力賽事經濟,打造城市發展的新引擎。那麼,甯波、溫州、湖州、紹興、金華5個協辦城市的競賽場館該何去何從?

毛根洪介紹,在籌辦之初,杭州亞組委尊重項目個性化,制定了“一賽一方案”“一館一方案”,以“屬地為保障”,發揮屬地政府在賽事舉辦中的作用,實作城市運作與場館運作無縫銜接。

也就是說,協辦城市場館是由屬地政府負責盤活場館功能,“誰家孩子誰家抱”。

記者發現,五座協辦城市中,溫州賽區涉及三座競賽場館類型各異,較有代表性:既有由舊館改造而成的溫州體育中心體育場,又有建立落成的溫州奧體中心主體育場,還有專業性較強的溫州龍舟運動中心。這三類場館後續該如何營運,記者以溫州為例一窺全貌。

溫州體育中心位于溫州鹿城區,于1997年建成投用,隸屬于溫州市體育局管理,是當地最為“老牌”的全民健身主陣地。該中心主要包括體育場、體育館、遊泳館等,其中體育場經過全方位的更新改造,成功承辦本屆亞運會部分女足比賽。亞運會過後,“舊貌換新顔”的體育場将回歸溫州體育中心進行常态化營運,憑借成熟的管理模式和中心區域優勢,為當地大型體育賽事、文藝演出、集會等提供場地。

位于龍灣區的溫州奧體中心主體育場,屬于建立亞運會場館,由溫州市城發集團承建,項目總投資約10.03億元,可容納5萬多名觀衆觀看賽事。本屆亞運會,溫州奧體中心驚豔登場,承擔了10場女足比賽任務。作為溫州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體育場館,後續營運引發當地市民強烈關注。“正持續對接高水準明星演唱會,已經定檔的有11月張信哲演唱會等等。”據溫州市城發集團介紹,目前正計劃引入專業體育公司進行後期營運,希望通過市場化運作,對場館進行多元化的轉型利用,除了競技體育比賽,還能提供一系列滿足市場需求的文化和旅遊産品,進而實作可持續發展,進一步提高場館的營運效率和盈利能力。

作為全國乃至全亞洲最為标準的龍舟運動比賽場館之一,溫州龍舟運動中心如此“專業範”的場館又該如何管理營運?

瓯海區體育事業發展中心主任翁定波告訴記者,他們将采取“賽事引領+社會化營運”模式進行後期管理。一方面每年引入頂級龍舟賽事,持續打響“看龍舟,到溫州”的口号;另一方面,作為PPP項目(即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是公共基礎設施中的一種項目運作模式),溫州龍舟運動中心已引入第三方專業營運團隊廣州珠江文體公司進行日常營運。

“珠江文體”負責人陶召雲說,他們将利用龍舟運動中心特有場地設施資源,推出水上泛舟、槳闆、動力沖浪、OP小帆船、皮劃艇等10餘項水上體驗和教育訓練項目,全面對外開放。此外,位于場館内的龍舟文化博物館,寒暑假也會吸引衆多青少年參觀。

欄目主編:秦紅 文字編輯:董思韻 題圖來源:新華社 圖檔編輯:雍凱

來源:作者: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