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孩子内向有錯嗎?其實,毀掉孩子的不是内向,而是偏見

孩子内向有錯嗎?其實,毀掉孩子的不是内向,而是偏見

前段時間在小區門口碰到了鄰居和她家孩子,見到我的那一刻,孩子明顯有點局促不安,而鄰居一直催着他跟我打招呼,孩子輕聲喊了句“阿姨好”後,就先一步回家了。

鄰居看着孩子這樣,吐槽道:“這孩子從小就内向,以後進了社會還不知道該怎麼辦......”

聽了鄰居的話,我想到了看過的一個視訊,視訊内容為一個内心孩子長大後的自述:

小時候總是被家人和親戚說太内向,不愛說話,不會處關系,那是因為你從小就敏感,覺察到這些人既不親密,也不了解你隻是一些假性關系,他們想要一個小孩子提供給他的情緒價值......

人沒有什麼内向外向的區分,隻是覺察感受關系的質地,是否選擇打開連接配接的天線而已。你是很好的想法,别信他們的鬼話,請你做自己......

孩子内向有錯嗎?其實,毀掉孩子的不是内向,而是偏見

當一個孩子因為内向而被人貼上标簽:

比如敏感自卑、性格孤僻、害羞、膽小,甚至還有人将内向跟社恐、抑郁劃上了等号。

你可知道,這些标簽對孩子意味着什麼?

每一個負面标簽,都可能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和心靈,都可能成為桎梏孩子的無形枷鎖。

孩子無助,父母也底氣不足。

然而,事實真相并非如此。

孩子内向有錯嗎?其實,毀掉孩子的不是内向,而是偏見

曾有調查表明,世界上70%的成功者都屬于内向型性格。

愛因斯坦、比爾.蓋茨、巴菲特、喬布斯還有總統普金,都屬内向性格。

内向,是一種天賦,是孩子與生俱來的氣質,而非缺陷。

讓孩子變糟糕的不是内向,而是偏見

在綜藝《脫口秀大會》鳥鳥的首站演出中,我們可以發現:内向的人,心裡“戲很多”。

鳥鳥是北大碩士,但因為性格内向,她有着嚴重的社交焦慮。說話小聲、老是擔心打擾到别人、笑容僵硬、眼神躲閃……内心還特别敏感,一點點小事就能胡思亂想半天。

鳥鳥說起自己去洗手時的一件小事,她錯把開關水龍頭當成了感應式水龍頭,伸手後半天沒反應,她很憂傷,感覺自己被忽略了。

鳥鳥還舉過一個“武松和老虎”的例子,說自己被老虎咬死了都不敢求救,畢竟沒人救,隻是個死;一旦有人救,就得和對方打招呼。

對内向的人來說,打招呼這件事就特别地費勁,左思右想後可能還得不出結論,隻能轉頭跑掉,當做不認識。

孩子内向有錯嗎?其實,毀掉孩子的不是内向,而是偏見

内向的人還特别在意别人的評價,總覺得别人也和自己一樣敏感糾結。他們敏感、自我價值感低,是以外界的評價也并不友好。

“你這種性格長大是要吃虧的。”“你這麼内向,以後難有大出息。”類似的話,經常出現在内向人的耳邊,有人從小聽着長大,有人用來念叨自己的孩子。

因為表現得内斂敏感,很多人的潛意識裡早就認定:内向是缺點,不改變不行;内向的人不受歡迎;優秀的孩子都很能表現自己,和誰都玩得來。

長大後,在社交和外向性格備受推崇的文化中,“内向”似乎已經成為一個可恥的标簽。實際上,讓孩子變糟糕的不是内向,而是偏見。

孩子内向有錯嗎?其實,毀掉孩子的不是内向,而是偏見

内向的孩子比你想象中更優秀

或許你還記得《最強大腦》中那個令人矚目的高光時刻:碎片尋蹤。

無數形狀各異的彩色碎片混淆着視覺,而選手們必須在最短時間内,精準定位能構成目标圖形的所有碎片。

少年孫弈東以29秒的出色成績擊敗清北學霸,脫穎而出。

如此優秀,讓多少父母豔羨不已。

孩子内向有錯嗎?其實,毀掉孩子的不是内向,而是偏見

内向型孩子不善言辭,卻很會觀察,總是能夠敏銳地捕捉到重點或者細微之處。

一旦他認準了方向,就會不斷向深處尋求探索。因而,對于興趣愛好的了解和鑽研,往往超過同齡人,也讓認知多元化。

正是超強的專注力和觀察力,賦予内向型孩子缜密的邏輯思維能力。

内向型孩子,不管是做遊戲還是講故事,都比外向型孩子表現得更為認真。

他們與外界的溝通交流越少,越能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放在自省和思考上。

科學家牛頓,年少時極其内向害羞,卻能從“蘋果落地”的自然現象中領悟出深奧的萬有引力定律。

當内向型孩子的判斷能力和思考能力逐漸成熟,若能在某個領域不斷鑽研,未來,很有可能成為行業中佼佼領先的人物。

孩子内向有錯嗎?其實,毀掉孩子的不是内向,而是偏見

挖掘内向孩子潛在的優勢,

是父母不可推卸的責任

了解内向型孩子潛在的優勢,你會發現,孩子身上蘊藏了無數寶藏。

如何助力孩子更好地成長,家長應高度重視幾個方面:

01

千萬不要給孩子貼标簽

在一些父母的潛意識裡,内向代表着不善言談、不合群、不自信等。

心理學有一種“标簽效應”:

當一個人被貼上某種标簽後,他就會做出自我印象管理,最終成為标簽所标定的那種人。

為人父母,請不要随意給孩子下定義、貼标簽,當心撕不下來。

02

不要試圖改變孩子的個性

心理學家李子勳說:

“當一個内向的人試圖變得外向時,他可能失去了自我内心的安甯,也失去了命運的眷顧。”

不要強迫孩子改變,而要學會接納他、認可他;

當孩子專注于自己領域的時候,父母不要動辄幹擾他、打斷他,更不要強迫孩子去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

積極的暗示和鼓勵,會對孩子的心理和智力産生良好的作用。

03

激發孩子的内在潛力

孩子的天賦往往表現在興趣上,父母要關注孩子,發現其真正熱愛的事物;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父母要善加引導并激發孩子的潛能;

用心觀察,當孩子表現出色時,及時贊賞,讓孩子樹立起自信心和自尊心;

一旦自己的心思得到響應和認可,孩子才能盡情發揮其優勢。

孩子内向有錯嗎?其實,毀掉孩子的不是内向,而是偏見

04

适應孩子的成長節奏

孩子不僅有專屬的成長節奏,還需要足夠的空間和時間;

家長不要過度焦慮、過度幹擾,而是多點耐心與高品質的陪伴;

父母要給予内向孩子更多的了解,必要時調整自己的步伐去适應他們;

請給孩子營造輕松愉悅的環境和氛圍,讓孩子順應規律地成長。

孩子内向有錯嗎?其實,毀掉孩子的不是内向,而是偏見

電影《刺猬的優雅》中說:“我們都是孤獨的刺猬,隻有頻率相同的人,才能看見彼此内心深處不為人知的優雅。”

内向的孩子,往往都有着細膩豐富的内心。這部電影會讓孩子們意識到,在自己的世界裡悠然自得,是一件多麼珍貴的事。

人這一生要知道的事情很多,其中一件很重要,那就是跟自己相認,認識自己,成就自己。這些學校未必會教的東西,是我們作為父母必須給孩子上的一節必修課。

詩人說,隻有足夠平靜的山川,才能誕生通感的神明。

而我們的孩子,他們溫柔而平靜,沉默卻熱烈,他們就是那稚嫩的神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