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每日社科】第一個帶“寒”字的節氣來了,“三四五”要牢記

作者:齊魯壹點
【每日社科】第一個帶“寒”字的節氣來了,“三四五”要牢記

10月8日是“寒露”節氣,這是二十四節氣中第一個帶“寒”字的節氣,袅袅涼風動,凄凄寒露零。寒露到,寒風來,天氣逐漸轉涼,是涼爽向寒冷的轉折。

寒露到,三大養生重點要記住 1、“白露不露身,寒露不露腳”

“白露不露身,寒露不露腳”提醒大家:白露節氣一過,穿衣服就不能再赤膊露體;寒露節氣一過,應注重足部保暖。

中華中醫藥學會學術部主任莊乾竹2015年10月在健康時報刊文中指出,寒露過後,氣候冷暖多變、晝夜溫差變化較大,入夜更是寒氣襲人。“寒露腳不露”告誡人們寒露過後,要特别注重腳部的保暖,切勿赤腳,以防“寒從足生”。因為兩腳離心髒最遠,血液供應較少,再加上腳的脂肪層很薄,是以,保溫性能差,容易受到冷刺激的影響。

寒露過後除了要穿保暖性能好的鞋襪外,還要養成睡前用熱水洗腳的習慣,熱水泡腳能使血管擴張、血流加快,改善腳部皮膚群組織營養,可減少下肢酸痛的發生,緩解或消除一天的疲勞。①

2、“吃了寒露飯,單衣漢少見”

寒露之後,不僅需要注重足部的保暖,整體的保暖也至關重要,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陸軍2019年10月在健康時報刊文建議,經期和孕期女性、老年人和關節炎患者、陽虛體質等特殊人群要及時穿秋褲。

一些愛美的女性穿緊身的秋褲捆在身上,導緻血液不流通,可能會讓身體變得更冷,嚴重時可能會出現凍瘡、寒冷性脂膜炎等問題。②

3、“秋冬霧,殺人刀”

需要留意的是,寒露時節,除了降溫,又逢大霧天氣,老話說:“秋冬霧,殺人刀”。

中國中醫科學院教授楊力2016年11月在健康時報刊文中提醒,秋冬季寒冷、幹燥的空氣,都要經過“肺”這個氣體交換站進入體内。此時不加以保護,不僅會誘發咳嗽等一些呼吸道疾病,還非常容易落下病根,導緻來年複發。霧氣持續不散,會加重老年人循環系統的負擔。

過了寒露,秋冬早晨霧氣寒冷濃重,過量吸入會對肺造成很大的損傷。有晨練習慣的老人最好等9點之後,霧氣散去再鍛煉。③

寒露到,四個部位不能凍 1、頭部不能凍

入秋後外出的時候最好戴帽子,洗頭時用水要比平時熱一點,額頭上出汗水時不能見風。這是因為頭作為人體“諸陽之會”,是全身陽氣最旺盛的部位之一。受寒,體内陽氣會散失大部。患有心腦血管病的人、四肢血管病的人,以及四肢不溫的人和易感風寒的人,尤其要在這方面提高警惕。④

2、腹部不能凍

腹部有很多重要經脈如脾胃經、肝腎經穿過,任沖督三脈起于腹腔内。此處受涼将引起腹部經脈氣血瘀滞不通,對髒器功能都會有影響,例如有胃病史的人受寒易胃疼,經期女性受寒容易痛經等。而肚臍眼部分又稱神阙穴,是人體的長壽大穴,需要保護好。對于老人和孩子,或者有胃病、宮寒的女性來說,不妨貼身穿一件背心,出門的時候也可以穿一件坎肩或者馬夾,護住腰腹部。④

3、關節不能凍

作為人體重要的負重關節,膝關節最怕冷。在秋冬季節,不僅溫度低,還時常伴有寒風,短短幾分鐘,寒風就會侵襲未受保護的膝關節,使其受寒。尤其是人過中年,産熱能力降低,如果不及時穿上秋褲,導緻下肢回流血液溫度降低,還會影響腿腳甚至全身的營養、生理狀态。

雖然年輕人機體産熱功能好,但長時間處在風寒濕冷的環境裡,可能會造成機體損傷,并在中年以後陸續發病,為晚年的身體健康埋下隐患。若是膝關節覺得冷,可以給自己加一個護膝,或者将雙手搓熱覆在關節上。⑤

4、腳部不能凍

腳是人體各個部位中離心髒最遠的地方,是以,血液流經的路程也最長,而腳又彙集了全身的諸多經脈,是以人們常說“腳冷,則冷全身”。足部寒冷,機體抵抗力就會下降,病邪就有可能乘虛而入。是以秋季睡前泡泡腳是個非常好的選擇。④

寒露到,記住“五個一” 1、一碗羊肉湯

醫學典籍《金匮要略》中就有一款非常著名的溫補方劑——當歸生姜羊肉湯,在這道湯中,當歸有活血養血的功效,是中醫常用的補血藥,生姜可強禦水汽,把身體裡多餘的濕寒除掉。羊肉性質濕熱,可溫中補虛。

烹制方法:取當歸50克、羊肉500克、生姜60克、黃酒50毫升、蔥30克、食鹽适量。

先将羊肉剔去筋膜,放入開水鍋中略燙,除去血水後撈出,切片備用;當歸洗淨,用清水浸軟,切片備用;生姜洗淨,切片備用;當歸、生姜、蔥、羊肉一起放入砂鍋中,加入清水、黃酒,旺火燒沸後撇去浮沫,再改用小火炖至羊肉熟爛即可加入食鹽等調味品食用。⑥

2、一盆泡腳水

寒氣一般都是從腳底侵入。熱水泡腳可以起到舒筋活血、緩解疲勞的作用。一般40攝氏度左右的水溫即可(不燙手)。

也可加入一些中草藥,具有溫經作用的有:透骨草、川椒、幹姜、桂枝;有活血通脈功效的有:紅花、當歸、雞血藤、艾葉。使用時不同功效的中草藥可搭配使用,一般來說,每種選用10克即可。有糖尿病、心腦血管病等患者使用前需詢問醫生。⑦

3、一杯暖身茶

茯苓蜂蜜茶,茯苓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可以提供充足的熱量,與蜂蜜一起搭配飲用,可以保證機體得到充足的能量,以抵抗寒冷。經常感到手腳冰涼、食欲不振的人在午飯後喝上一杯溫暖的茯苓蜂蜜茶,最适合不過了。⑧

4、一套暖身衣

秋冬保暖有個穿衣口訣:内貼中松外收口——内衣貼身,中層寬松,外套防風。内衣最好柔軟貼身,有助于增加保溫性。中層的衣服吸濕性要強,不要過緊,保持幹燥。外套一定要防風,最好在領口、袖口、腰部、腳踝處有收口的設計,可以防止冷空氣趁虛而入。⑤

5、一按暖身穴

天冷容易手涼,人們習慣搓手取暖。我們手上有一個取暖開關——勞宮穴,天冷按摩勞宮穴可以保暖。勞宮穴在我們的手掌心裡,當第2、3掌骨之間偏于第3掌骨,屈指握拳時,中指指尖所點處就是該穴。勞宮穴五行屬火,可以采用按壓、揉擦等方法做逆時針的按摩,每次按10分鐘左右,每天2-3次,能夠起到暖手助熱、甯神養心、促進睡眠的作用。⑨

參考資料:

① 2015-10-19 健康時報 《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

② 2019-10-08 健康時報 《寒露到寒風來!養生四大重點,做好了潤燥又防病》

③ 2016-11-08 健康時報 《早晨霧氣最傷肺》

④ 2017-09-13 健康時報 《晝夜溫差将近十度,秋凍這仨部位别凍着》

⑤ 2019-09-12 健康時報 《降溫天怎樣穿衣保暖又舒适?》

⑥ 2019-09-16 健康時報 《手腳冰涼的人秋冬季該如何拯救?》

⑦ 2019-10-05 健康時報 《全國多地降雨降溫!脖子、腰腎、腳踝三個部位做好保暖》

⑧ 2014-12-25 健康時報 《一年最冷時候到了,這些保暖技能必須學會》

⑨ 2015-01-26 健康時報 《保暖常按勞宮穴》

▌來源:健康時報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