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光伏回購修複市場情緒,龍頭顯估值優勢,每經品牌100指數10月或重拾升勢

光伏回購修複市場情緒,龍頭顯估值優勢,每經品牌100指數10月或重拾升勢

節前效應再現!

國慶前夕,節前避險情緒升溫,兩市成交額處于低位,疊加美債利率走高驅動北上資金再度外流,A股整體小幅調整。其中,上證指數和深證成指小幅下跌,每經品牌100指數則失守900點,不過,目前市場進入政策紅利期,股指有望迎來紅10月。

10月市場有望反彈

國慶前一周,海外市場波動較大,隔壁港股市場再度陷入低迷,A股市場則觀望氛圍濃厚,以地量震蕩為主。截至9月28日,上證指數周跌0.7%,收于3110.48點,深證成指周跌0.68%,創業闆指下跌0.47%,每經品牌100指數則周跌2.96%,失守900點。

而整個9月,上證指數下跌0.3%,深證成指下跌2.96%,創業闆指下跌4.69%,每經品牌指數也下跌4.42%,值得注意的是,9月日均成交金額僅8000億左右,顯示投資者信心缺乏。

宏觀方面,出口端,四季度随着低基數效應顯現、美國衰退風險降溫、海外補庫周期逐漸啟動,出口增速将延續改善态勢。投資端,在地産投資依然磨底的階段,基建及制造業投資仍是穩增長的壓艙石。消費端,四季度伴随中秋、十一雙節長假,以及存量房貸利率調降的落地,居民消費有望進一步釋放,其恢複态勢将延續。值得注意的是,8月規上工企利潤同比增速由負轉正顯著改善,盈利底獲進一步印證。

流動性方面,美聯儲9月議息會議将聯邦基金利率維持在5.25%-5.50%的水準,符合市場預期。目前市場對于11月進一步加息的預期并不高,而降息周期的開啟預計還需等待至明年下半年,海外貨币環境緊縮時間進一步延長。國内方面,三季度價格政策和數量政策相繼落地,助力經濟企穩回升。展望而言,下一階段,央行貨币政策仍将以逆周期調節為基調,國内流動性預計将維持偏寬松狀态。

渤海證券分析指出,A股的業績環境将迎來底部改善過程,基本面底部已基本确認,在估值端,伴随“活躍資本市場”多項政策的落地,A股市場進入政策紅利期,雖然資本市場對相關政策的消化仍需時間,但政策效果終将迎來共振過程,這将帶來估值端的修複。

闆塊方面,伴随業績預期的修複,估值處于低位的行業有望開啟年末估值修複行情,比如消費、醫藥、光伏等。

光伏投資情緒逐漸恢複

2023年初以來,矽料産能釋放,矽料不再構成供給端硬瓶頸,并且随着矽料價格下移,光伏電站項目推進順利,需求端持續旺盛,盡管因元件價格波動産生階段性觀望情緒,但是元件月度排産保持上行趨勢,9月排産已經來到50GW以上。随着N型産能爬坡,産品端結構也在不斷改善,為N型轉型順利的廠商貢獻盈利彈性。

8月國内新增光伏裝機16GW,同比增長137.39%。1-8月光伏新增裝機量113.16GW,同比增長154.46%。國内光伏裝機保持高增态勢,全年有望超過170GW。2023年8月,大陸太陽能電池出口金額241.94億元,同比下滑16.6%。1-8月,大陸太陽能電池累計出口金額2272億元,同比增長6.3%。雖然8月單月太陽能電池資料第二次出現負增長,但幅度有所收窄。出口疲軟預計與去年同期高基數、歐洲市場庫存消化以及海外安裝力度不足有關。

根據伍德麥肯茲以2022年的資料測算,中國本土光伏産能的制造成本低于其他國家或地區的制造成本,加上國内廠商主動出海布局産能,美國、歐盟和印度的本地扶持政策預計不會削弱中國在光伏元件制造領域的主導地位。根據元件及逆變器環節曆史經驗來看,頭部廠商依賴品牌、管道、技術等優勢市占率長期提升,在行業由P型轉N型趨勢下,頭部廠商有望依賴更強的研發實力以及更可靠的供應鍊管理實作市占率的進一步提升。

市場方面,9月多家光伏企業如晶科能源、天合光能、陽光電源、昱能科技、禾邁股份、晶盛機電等企業釋出股份回購方案或進展。目前二級市場低迷,回購股份有利于提振投資者信心,修複市場情緒。

行業龍頭顯現估值優勢

 盡管每經品牌100指數節前出現回調,但是諸多行業龍頭走勢較強,其中光伏龍頭通威股份和隆基綠能周漲幅均超過5%,而汽車龍頭長安汽車周漲幅也接近5%。

資料顯示,通威股份成立之初主營水産飼料、畜禽飼料等農業業務,2016年通過資産重組将光伏矽料、電池片電站業務注入上市公司,形成“光伏+農業”的雙主業布局。2019年逆勢擴張産能,通威股份成為光伏矽料龍頭。

公司順應市場需求變化加速擴能,随着永祥能源科技一期12萬噸項目投産,公司高純多晶矽年産能已由2022年底的26萬噸提升至目前的42萬噸。報告期内,公司各生産基地均滿負荷運作,高純晶矽銷量17.77萬噸,同比增長64%,N型産品銷量同比增長447%,多晶矽料國内市占率達到30%。公司堅持提質提效,管理降本,優化核心消耗名額,并挖掘上遊降本潛力,目前,公司已将多晶矽生産成本控制在4萬元/噸以内,成本優勢顯著。

另一方面,通威股份農業闆塊保持穩定增長,聚焦規模化“漁光一體”基地的開發建設,推出既實作水上光伏元件電量增發,又保障漁業作業的柔性支架系統建設方案。截至報告期末,公司已建成“漁光一體”為主的光伏電站52座,累計裝機并網規模3.7GW,“漁光一體”基地成為公司業務融合新亮點。

而隆基綠能是全球光伏矽片龍頭,并且元件銷量穩居行業前三。該公司在2012年率先引入金剛線切片技術,大幅降低生産成本。2014年公司通過收購樂葉元件,打通下遊市場環節,成功将彼時小衆且昂貴的單晶路線發展成為行業主流路線。公司憑借優異的綜合成本管控能力和技術創新,矽片環節毛利率多年顯著領先同行,并協同元件業務的快速發展,确立領先優勢。

值得關注的是,隆頂4.0是全球首款搭載BC電池的工商業屋面系統,通過公司的技術革新,大幅提升了産品性能。随着隆基綠能着力布局新電池技術,有望持續鞏固行業領先地位。

投資有風險,獨立判斷很重要

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買賣依據,入市風險自擔。

封面圖檔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劉國梅 攝(資料圖)

每經記者 劉明濤    每經編輯 彭水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