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之是以大力興建核電站,旨在解決能源供應問題。然而,日本福島核洩漏事件對海洋環境造成的破壞引起了人們對潛在危機的關注。是以,各國開始轉向發展新能源發電工程,修建水利大壩成為備受關注的方式。如今,水利大壩已成為國家最重要的基礎建設之一。一旦大壩遭到破壞,必将給各國經濟和農業帶來無法彌補的危害。
值得注意的是,在戰争年代,大型水壩被視為戰勝敵人的關鍵“利器”。曾經發生過一起轟動世界的水壩被炸毀事件。據悉,英國為了對德國造成緻命打擊,制定了周密計劃,着手攻擊德國的魯爾工業區。作為全球最重要的工業區之一,魯爾工業區在二戰時期是德國最主要的物資來源。一旦被摧毀,整個工業區将陷入停滞,德國将不戰而敗。然而,德國早已預見到這一結果,在該地部署了重兵把守,使得英國無法輕易進攻。
英國改變政策,将目光聚焦在魯爾工業區上遊的默内水壩、埃德爾水壩和佐爾佩大壩上。這三座大壩被認為是魯爾工業區的命脈。一旦遭受轟炸,下遊的魯爾工業區将被淹沒。德國明白這一點,是以在這三座大壩附近部署了密集的防空炮火和防魚雷網,使英國的進攻變得極為困難。
盡管如此,魯爾工業區最終未能逃脫被炸毀的命運。據悉,當時英國航空工程師從小孩“打水漂”的靈感中得到啟示,設計了一種可以在水面“跳躍”的飛彈。英國改裝了一批戰鬥機,展開代号為“懲戒行動”的轟炸行動。為確定行動成功,英國派出僅有的19架轟炸機,沖破重重阻礙,低飛18米抛下炸彈。由于火力高度集中,德國的水壩最終崩潰。首當其沖的是默内水壩,其倒塌導緻1.3億立方米的洪水湧入,相關水電站也陷入癱瘓。德國125座軍械庫遭到嚴重損毀,公路、鐵路、橋梁等基礎建設幾乎全部毀滅,3萬人在睡夢中失去生命,最終下落不明。這次行動給德國帶來了巨大的損失。然而,英國也為此付出了不小的代價,派遣執行任務的54名優秀飛行員由于低飛無法躲避炸彈,最終與大壩同歸于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