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慶特輯 | 2023,論烘焙的一百種倒閉方式

作者:餐飲老闆内參
國慶特輯 | 2023,論烘焙的一百種倒閉方式

總第 3645 期

作者 | 餐飲老闆内參 餘從

國慶特輯 | 2023,論烘焙的一百種倒閉方式

烘焙“逃亡”大盤點

2023,烘焙圈的喧嚣從未停下。

開店、炒作、排隊、造勢,烘焙圈“新人”把精品店開的轟轟烈烈,一家比一家熱鬧。

收縮、撤店、破産、負債,烘焙圈“老網紅”退場清算,淡出大衆視野。

在極與極的開店與閉店當中,烘焙圈的洗牌開始加速。洗牌速度甚至已經占了今年“陣亡”餐飲品牌統計中的大半。

烘焙圈老網紅的“戰損”還要從高奢級蛋糕說起:

2023年開年,一封“告消費者書”,開啟了今年烘焙圈注定“不平凡”的開端。

成立于2019年的昂司蛋糕曾經頭頂“裝修耗資1億元”、“每月260萬租金”等一看就貴的“牙酸”的标簽在深圳開店,巅峰時期,昂司蛋糕在深圳門店數量達到43家,且家家大店,造價不菲。

黃金地段、高昂造價、明星站台的昂司烘焙最終沒能活過第5個年頭,在今年年初昂司蛋糕官方宣布全面停業停産、準備重組清算。

在今年2月還沒過完時,“自帶名媛光環”、“平均等位3小時以上”、“最長排隊6小時”,“單片蛋糕加100黃牛費”等有多重标簽的Lady M,在北京最後的兩家店也全部停業。

其實,Lady M和盎司烘焙的關停早有預兆。大衆點評顯示,去年11月,Lady M 連續關掉了北京三家店鋪,其中包括北京首店朝悅店,僅剩2家店。

在高奢品牌們相繼倒下後,新中式烘焙雙子星也不再耀眼:

2021年橫空出世的新中式烘焙兩大代表品牌——墨茉點心局(後簡稱為墨茉)、虎頭局·渣打餅行(後簡稱為虎頭局),在2023年,先後以“負債”、“收縮”等負面新聞再次出現在大衆視野中,沒了昔日的威風。

今年3月,界面新聞報道,一位自稱為虎頭局産品經理Jason的小紅書使用者發出視訊讨薪,稱虎頭局正在破産清算,并且欠下2個億的債務。次日,部分“讨薪無門”的員工以物代資,瓜分上海總部大廈的辦公室用品……各類新聞的報道讓虎頭局的“涼涼”幾乎成了闆上釘釘的事情。

雙子星的另一個——2021、2022年還在大張旗鼓對外擴張的墨茉點心局,在今年外部環境轉好之後卻開了“反向拓店”模式,收縮門店覆寫網絡。

時間來到3月底,北京青年報報道,有網友爆料,杭州最後一家墨茉點心局關閉了,這意味着墨茉暫退浙江市場。6月,财聯社報道,墨茉點心局位于武漢的15家門店經營狀态均顯示“歇業關閉”。9月,墨茉斷臂求生,除了出發地長沙之外,全國隻剩下了北京的4家門店。

現在,有網友發出靈魂疑問:“墨茉點心局會默默的消失嗎?”

老牌烘焙代表也沒邁過這一關:

今年6月,早就傳出有“閉店”、“拖欠貨款”、“虛假宣傳”等負面資訊漏出的牛角村,申請了破産清算。曾被楊坤、蔡國慶、黃渤等諸多大明星站台乃至入股的牛角村,據稱其單店單日流水最高近7萬元,月流水可達360萬元。

而現在根據企查查資訊顯示,牛角村母公司北京牛角村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已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被執行人”“限制高消費”等。

緊接着在7月初,“烘焙第一股”克莉絲汀發公告表示,全面閉店、賣樓抵債。其實,自2019年以來,克莉絲汀就不斷關閉門店。公開資訊顯示,2019年關閉117家、2020年關閉99家,2021年關閉55家。

克莉絲汀的衰落不僅展現在門店數量的大幅減少上,财報上連年虧損的數字也能展現出這個巨頭的“硬撐”,克裡斯汀最新财報資料顯示,其負債5.8億。

面對财務壓力,在賣樓抵債之前,克莉絲汀還采取過其他自救措施。今年3月,該公司釋出公告稱,已暫時關閉旗下所有零售門店。有報道稱,克莉絲汀很多門店,早已暫停營業,有的甚至已經貼上出租廣告,就連總部大樓也已人去樓空。

老網紅沒落了,沒開出倆月的烘焙專門店也表示自己扛不起烘焙重任:

在短短的兩年時間裡,伴随着新中式烘焙雙子星的沒落,烘焙圈的風向像是轉了個頭,由一衆像是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新中式烘焙門店,轉頭變成了做烘焙專門店。

單一品類在今年下半年似乎格外吃香。“貝果”、“吐司”、“瑞士卷”、“司康”……大有把所有面包種類都拿來開一個店的架勢。

這批在專門店的定位可謂是“又精又貴”,卷品類的同時還卷上了高端,98一條的壽司、60一個的貝果成為了屢見不鮮的事情。但是這種高端在如今理性消費的時代,好像講不出新故事來了。消費者也不買賬,紛紛在社交媒體吐槽。

時間線來到現在。一面是愈開愈多、風頭無二的貝果、吐司店,另一面則是正在悄無聲息倒閉、收縮的可頌、甜甜圈店。

其中比較有兩個品牌比較有代表性,一是專注做可頌的烘焙品牌月楓堂。這家專做可頌的烘焙品牌,2021年月楓堂門店超過60家,部分門店單月營業額高達130萬元。這個曾經做到了國内市場占有率第一的烘焙專門店,現如今上海、南昌、溫州等城市門店全關,全國僅剩31家門店,門店數量隻有巅峰時期的一半左右。

另一個是杭州的本土甜甜圈品牌——BestBite百滋百特。巅峰時期有過20多家店鋪。現在根據大衆點評資訊,百滋百特在杭州、象山、太原等地的門店均已關閉,僅剩蘭州和甯波各有一家門店,且甯波的門店已經更名,不再和原品牌有關系。

按照這個時間線來看,今年餐飲圈正在“涼涼”或者已經“涼涼”的品牌,烘焙可真要占上一大半了。

是品牌不行了?還是消費者不愛了?

國慶特輯 | 2023,論烘焙的一百種倒閉方式

烘焙圈的狂風

離不開資本的助力

如果想要回答上面品牌衰落這個問題,還需要再了解這些烘焙品牌的發家史。

2021、2022這兩年,無疑是資本追着烘焙品牌跑,給品牌塞錢的故事。

單說新中式烘焙,從2020年8月到2021年6月,墨茉就拿了4輪投資,其中不乏美團龍珠、今日資本、番茄資本等明星資本,融資金額往往高達數億,當年9月又獲得美團龍珠獨家投資的數億元融資。

這5輪融資下來,使得墨茉點心局的單店估值超1億。這樣的估值水準,遠遠超越了投資界的正常認知:10個月的時間,估值翻了500倍、成立不到一年,但隻在長沙擁有14家門店。

國慶特輯 | 2023,論烘焙的一百種倒閉方式

還有虎頭局、爸爸糖、月楓堂等一衆烘焙品牌,也有大把資本追在後面給錢。虎頭局在2021年拿到了包括紅杉中國、挑戰者資本等在内的天使輪融資和GGV、紅杉中國等明星機構近5000萬美元的A輪融資;月楓堂當時也是資本的“寵兒”,在2021年,它拿到了風物資本和奕秋資本的近千萬人民币的天使輪投資,此後半年,又獲得啟承資本的千萬美元投資。

那些獲得單輪融資的品牌更是多到不能一一列舉。根據不完全統計,2022全年有16個烘焙、點心相關的品牌獲得融資。

彼時烘焙身上“高毛利”、“可複制”、“帶有萬店基因”、“收到年輕人追捧”等種種特質讓烘焙品牌賺夠了投資人的目光。

一時間,烘焙風刮的轟轟烈烈。大把的資金帶來的擴張,一定程度上也掩蓋了烘焙賽道最根本的問題。而高額的融資量、豐厚的資本也會遮蓋掉烘焙品牌本該在2022年就出現的端倪。

過熱的融資也讓烘焙賽道的門店數量在一段時間内暴漲。

尤其是新中式烘焙門店,新增的烘焙企業雨後春筍般在各個城市地區冒出來,有的地方甚至出現紮堆開店的現象,大量的烘焙品牌都在共享一個字尾,XX點心局。

國慶特輯 | 2023,論烘焙的一百種倒閉方式

正在把新中式烘焙最初的稀缺性和它給消費者帶來的驚喜感稀釋,對很多消費者來說,新中式烘焙已經不再“新”。消費者的逐漸養成烘焙消費習慣,同時消費行為會從“狂熱”走向“日常”。

但新中式烘焙門店數量的擴張也擠壓了其他烘焙品類的生存空間。有些做西式的、點心的老闆也紛紛轉型投入到新中式烘焙中來。

現在消費者厭棄了,資本也冷靜了。

2023,資本關于烘焙的故事,隻剩下了寥寥數筆。

國慶特輯 | 2023,論烘焙的一百種倒閉方式

烘焙的市場一直在

烘焙始終有市場。

根據中研網《2023中國烘焙食品市場增長率與需求分析》顯示,“2022年中國烘焙食品行業市場規模達2853億元,随着人均消費水準的增長及餐飲消費結構的調整,市場有望進一步擴容,預計2025年市場規模将達3518億元,相較2018年增長41.7%。”

像是鮑師傅、泸溪河等屹立不倒的老品牌依舊存在;

像定位為“零蔗糖烘焙品牌”的鶴所、以“水果+烘焙”建立榴蓮烘焙的細分賽道的榴小夏,這樣能打出自己特色、勢頭正勁的新品牌也不少;

還有把艾草和小龍蝦放進吐司當中,制定出“尋味中華”特色找略,脫離烘焙産品同質化競争的爸爸糖;

甚至,叮咚買菜、盒馬鮮生等其他業态的大佬,今年也推出自有烘焙品牌,試圖在烘焙市場分羹。

國慶特輯 | 2023,論烘焙的一百種倒閉方式

毫無疑問,2023的烘焙正在努力穿越低谷期。但不能否認的是,在大換血後有新力量正在萌芽,未來近3000億的烘焙會走向何方?

餐飲老闆内參2023年第九屆中國餐飲創新大會即将舉辦,12月,上海。屆時,上千名餐飲同行齊聚一堂,共同探讨行業未來發展方向,展開頭腦風暴,為你答疑解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