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國引力波項目中途而廢,中國卻激流勇進,“天琴一号”均超預期

作者:無憂的旭日m2

近日,在國際學術期刊《經典和量子引力》上釋出了中國“天琴一号”試驗衛星的首輪實驗成果。文章指出,實驗結果顯示,“天琴一号”不僅在軌道驗證的所有技術名額上超越了任務預期目标,而且在中國同類技術領域達到了最高水準,其中部分技術名額提高了兩個甚至更多數量級。這一衛星于2019年12月發射,是中國“天琴計劃”的一部分。該計劃的首席科學家羅俊解釋說,其核心任務是驗證空間慣性基準技術,這是空間引力波探測技術中的核心之一,包括高精度慣性傳感、微牛級連續可調微推進和無拖曳控制等三大關鍵技術,以及高精度雷射幹涉測量技術、高穩定度溫度控制技術和高精度質心控制技術。另外,中山大學的天琴中心教授葉賢基介紹了“天琴計劃”,該計劃于2018年10月由國家航天局正式啟動,2019年12月20日在山西太原成功發射。這一計劃旨在承擔六大技術驗證任務。

美國引力波項目中途而廢,中國卻激流勇進,“天琴一号”均超預期

“天琴計劃”由中國科學院院士羅俊于2014年3月提出,其科學目标是通過引力波探測進行天文學、宇宙學和基礎實體前沿研究。該計劃計劃在約2035年前後,在距離地球約10萬公裡的高軌道上部署三顆完全相同的衛星,形成一個邊長約17萬公裡的等邊三角形編隊,以建立空間引力波探測天文台,推動空間基礎科學前沿研究的發展。然而,很多人可能不了解的是,在空間引力波探測領域,作為科研領域的先驅,美國曾經半途而廢。

美國引力波項目中途而廢,中國卻激流勇進,“天琴一号”均超預期

美國早在上世紀60年代左右就提出了引力波探測計劃(LISA),但直到2005年,NASA才正式啟動了該計劃。LISA最初計劃使用三個相距500萬千米的探測器,建構三個空間雷射幹涉儀,用于探測引力波信号。然而,引力波探測計劃涉及的技術難度極大,起初并沒有得到廣泛認可,是以在經費上也受到一定的限制。直到LISA團隊成功發射了第一個探測器并取得了預期的成果後,他們正準備申請更多的經費時,2007年爆發了金融危機。那一年,NASA大幅削減了經費,導緻許多天文學項目被取消,LISA也不例外。然而,在美國退出該項目後,歐洲空間局ESA接管了該計劃,而美國的LISA項目則終止了。

美國引力波項目中途而廢,中國卻激流勇進,“天琴一号”均超預期

是以,“天琴一号”本次取得的超出預期的成果具有重要意義:

美國引力波項目中途而廢,中國卻激流勇進,“天琴一号”均超預期

中國在科研項目方面實作了美國曾經未能完成的目标,表明中國正以堅實而穩健的步伐趕上科研領域的全球上司者。

引力波探測本身具有巨大的困難,尤其是在涉及到的技術方面,已經超出了傳統的空間探測範疇。中國已經成功完成了初步部署,證明其空間技術已達到世界一流水準。

引力波探測将為人類基礎科學領域帶來深刻的變革。中國的成功不僅對中國本國有益,也對全人類有益。當然,天琴計劃的主權将完全掌握在中國手中。

總而言之,天琴一号的成功是一個全球喜訊,也标志着中國在科研領域的持續崛起。

#妙筆生花創作挑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