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羽
編輯|黃毅來了
對于大多數觀衆來說,遊本昌飾演的經典角色莫過于濟公和尚了。
遊本昌在1985年在電視劇《濟公》中飾演的濟公以非常出色的表演和和藹可親的形象,成功地将“濟公”這個角色演繹得淋漓盡緻。
至今都仍是一代經典。
然而,在贊譽之聲傳遍娛樂圈的同時,遊本昌身上發生了一系列奇怪的事情。
至今仍然無法解釋清楚。
01 自小與佛結緣
很少有人知道,早在成為“活佛濟公”之前,遊本昌就已經與與佛結下了一段不解之緣。
1933年,遊本昌出生于江蘇省泰州市,從小就體弱多病,父母小心翼翼維護才将他從牙牙學語養到蹒跚學步。
但他還是被人斷言他活不過十三歲。
在他六歲那年的一天,一位神秘的高僧突然敲響了他們家的門。
遊本昌的父母對此感到非常驚奇,但這位高僧沒有解釋他的來意。
他直接走到遊本昌的面前,專注地看了他幾眼,然後轉身說道:“這個孩子與佛有緣,若不讓他待在佛祖的面前,恐怕他無法活過13歲。”
因為他自小就身體不好,加上那個僧人又說了這麼一句話。
本着“甯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想法,父母将他送去了上海的一所寺廟裡拜了興慈法師為師。
從此,法藏寺裡多了一個法号“乘培”的小和尚。
在廟裡,他每天除了虔誠地禮佛,也沒有放棄學習。
他天生聰明、才智過人,極其快速地掌握了所學的知識。
十五歲那年,遊本昌度過了他13歲的生死大劫,思念兒子至極的父母連忙去寺院把他接了回來。
遊本昌開始了他正常的校園生活,在此期間,遊本昌逐漸對表演産生了濃厚興趣。
為了提高自己的演技,他購買了各種相關書籍,并認真觀察演員在舞台上的表現,關注他們的面部表情和肢體動作。
聯考結束後,遊本昌決定申請上海戲劇學院,以追求自己的演藝夢想。
不負衆望,遊本昌成功考入上海戲劇學院,并且加入了中央話劇院,随劇團出演。
盡管當時他還是一個新人,但他憑借努力和才華逐漸獲得了更多的演出機會。
雖然一開始隻能扮演一些次要的角色,但他始終認真對待每一個角色,努力塑造人物形象。
直到1985年主演《濟公》,他的與佛再次相遇。
而在拍攝《濟公》期間,發生了一系列奇異有趣的事情,至今讓人摸不着頭腦。
02 不可思議的雨
當年在拍攝電視劇《濟公》時,遊本昌遇到了至今仍無法解釋的下雨現象。
在拍攝現場,有一場需要下雨的場景,但當時天空晴朗,完全沒有降雨的征兆。
由于當時沒有灑水車等人工制雨裝置,這場雨也變得極為棘手。
然而,就在遊本昌準備拍攝時,原本晴朗的天空突然變得陰沉,接着就下起了傾盆大雨。
這場雨不僅解決了燃眉之急,還使得拍攝效果更加逼真。
另外一件事與之正好相反。在拍攝電視劇《濟公》的過程中,突然下起了大雨,給正在拍攝戶外戲的劇組帶來了很大的困擾。
然而,當遊本昌準備開始拍攝時,天空竟然奇迹般地放晴了。
讓演員和劇組從業人員都感到非常意外和驚歎。
對于這件奇怪的事情,人們猜測了許多可能。
有人認為,這是遊本昌扮演濟公的角色太深入人心,導緻他可以影響天氣。
也有人認為,這是遊本昌在表演時過于投入,導緻他的身體和精神出現了某種異常狀态,進而影響了天氣。
03 突如其來的風
另一件奇怪的事情是,在《濟公》拍攝中有一場濟公與黑風道人鬥法的戲份。
在拍攝這場戲的過程中,劇組還遇到了其他許多意想不到的困難。
為了打造一個真實的道法場景,他們需要在一片茂密的樹林中進行拍攝。
在拍攝過程中需要強烈的風來營造出緊張的氛圍。
為了達到拍攝效果,劇組特意找來強力風扇。後來發現,即便将風力開到最大,也無法營造風吹樹林的效果。
為了保證拍攝進度,導演當時打算先拍攝其他場景。
然而,就在此時,遊本昌到達拍攝現場,突然遭遇了一陣強烈的大風。
導演立刻意識到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于是決定立即拍攝這場戲。
這場狂風持續了兩三個小時,而拍攝也進行了三個小時。
盡管風勢猛烈,卻沒有落下一滴雨。
這場突如其來的大風為拍攝增添了不少戲劇性,也讓導演和演員們更加投入。
遊本昌在狂風中的表演顯得更加真實,而他與森林的互動也變得更加生動。
在拍攝結束後,導演和演員們都感慨萬分,這場風給他們帶來了難忘的回憶。
遊本昌表示,這是他從影以來最印象深刻的一場拍攝,而導演也對這場風的“意外到訪”表示了感激。
這場狂風突來的森林之旅,成為了他們心中一段永遠難以忘懷的故事。
04 與蝴蝶的奇緣
呼風喚雨有了,吸引蝴蝶自然也少不了。
在一次拍攝電視劇《濟公》中,遊本昌手裡拿着象征濟公身份的蒲扇。
此時,正巧有一隻翩翩起舞的蝴蝶,遊本昌看到這一場景便對着蝴蝶喊道:“快過來。”
一邊說着,他還一邊拿着手裡的蒲扇招手示意。
令人驚訝的是,蝴蝶仿佛聽懂了他的話,真的飛了過來。
攝影師抓住了這個難得的瞬間,将這一幕拍攝下來,并把它放到了電視劇中。
當觀衆們看到這個場景時,都被這隻蝴蝶的行為所震撼到。
許多人認為這是特效,但實際上,這隻是遊本昌與蝴蝶之間的一種奇妙緣分。
這個場景讓觀衆對遊本昌的表演産生了更深的共鳴,也更加喜歡他所扮演的濟公角色。
對于這些無法解釋的事件,遊本昌表示:“我相信這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也許這是某種力量的考驗,讓我更好地了解濟公這個角色。”
他堅信這些經曆不僅讓他更深入地了解了濟公這個角色,也讓他更加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個時刻。
雖然這些事件引發了諸多揣測和讨論,但遊本昌始終保持謙遜和開放的态度。
每當回想起這些奇怪的事件,遊本昌總會心生感慨。
他深知,作為一名演員,他所扮演的角色不僅僅是在舞台上展示演技,更是要在生活中發揮榜樣的作用。
是以,他始終保持着一顆謙遜的心,願意接受命運的安排,并努力将自己的經曆分享給更多人。
05“濟公”再度出家
也許是看透了俗世,對紅塵不再有所留戀。
2009年,遊本昌在黑龍江省綏芬河市大光明寺接受了暢懷法師的出家沙彌戒。
再次出家成為一名僧人,賜法名定暢。
遊本昌在晚年選擇剃度出家,是他認為自己與佛教有緣。
尤其是在出演《濟公》之後,他覺得濟公啟發了他,使他領悟了人生的真谛,是以他願意全心向佛。
與佛教、與濟公、與舞台的緣分,都成為了遊本昌生命中重要的部分。
他不僅僅是一個演員,更是一個藝術家, 他一直堅持用自己的方式诠釋每一個角色。
在他出家之後,遊本昌更是将這種追求與佛法相結合,用自己的修行來提升自己的演技和境界。
他的出家和與佛結緣,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選擇和經曆,這些緣份也成為了他一生中最寶貴的财富。
06《西遊記》中的異聞
而像《濟公》中出現的類似的靈異事件在《西遊記》中的“觀音”身上也曾出現過。
大部分人心目中對“觀音菩薩”形象的想象應該都是《西遊記》中的樣子吧。
該劇中的觀音一角由左大玢飾演。
她因在戲劇中的觀音形象被導演楊潔一眼相中:
“你就是天選觀音,請你一定要來演我的觀音大士。”
事實證明,楊潔導演确實擁有一雙慧眼,這個觀音選的非常好。
每次給拍觀音的戲,都是豔陽高照。
甚至有一次劇組進峨眉山取景,别人拍戲時都是陰雨連綿。
“觀音大士”一出來陽光普照,周身泛着金光,神聖而威嚴。
諸如此類的事件發生多了後,從來不信神佛的她也開始出入寺廟這些地方。
但她的“觀音”太深入人心,每每去寺廟被人認出都會有人對着她拜。
結語
遊本昌老爺子飾演的濟公一角可謂是深入人心,不僅讓觀衆感受到了角色的魅力,還引發了一系列的“怪事”和“靈異”事件。
這些趣聞轶事無疑為這部劇集增添了幾分神秘色彩,讓觀衆對濟公的故事越發着迷。
但這些趣聞異事終究隻是看個熱鬧。
世界終究還是物質的,堅定唯物主義道路才是我們的唯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