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厝+非遺”吸引衆多遊客打卡 老坊巷這樣煥發新活力

作者:星星飛翔

福州的三坊七巷曆史文化街區,被譽為“裡坊制度活化石”和“明清建築博物館”。自上世紀90年代保護修繕工作開展以來,這片街區得到活化利用,已成為弘揚閩都文化的重要視窗。中秋國慶假期,三坊七巷迎來大量客流。

假期遊客來打卡 感受閩都魅力

中秋國慶假期前7天,福州三坊七巷曆史文化街區接待遊客超106萬人次,日均客流量達15.1萬人次。10月3日,景區迎來客流最高峰,單日接待客流量突破19萬人次。青磚褐瓦的明清建築群,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街頭快閃表演和沉浸式文化演出,形形色色的老字号商鋪和文創商店。這個假期,三坊七巷讓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在傳統和新潮的碰撞中,在古厝和坊巷的交融間,感受到了文化底蘊豐厚的閩都魅力。

遊客 魏女士:我們從(福建)三明帶孩子過來,出來轉一轉。

“古厝+非遺”吸引衆多遊客打卡 老坊巷這樣煥發新活力

遊客 董先生:(三坊七巷)還挺不錯的,小吃、人文都挺好的,氛圍感也很不錯。

面對客流高峰,三坊七巷曆史文化街區推出各項服務保障措施,從環境衛生、出遊安全、講解服務等方面着手,優化遊客出行體驗。

“古厝+非遺”吸引衆多遊客打卡 老坊巷這樣煥發新活力

福州市三坊七巷保護開發營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張穎:在流量增加的情況下,我們在出入口增設了一個進出的疏導。志願講解員為市民遊客們提供了志願講解的服務,讓市民遊客可以更好地了解三坊七巷。

古建文物活化傳承 老坊巷煥發新活力

三坊七巷何以吸引遊客?有哪些遊客喜愛的打卡點?一起跟随記者的鏡頭去現場感受一下老坊巷的新活力。

總台央視記者 鄭玮玮:這裡是福州的三坊七巷曆史文化街區,坊巷内儲存着200多座明清時期的古建築。經過修繕之後,古老的坊巷與新潮流不斷碰撞。這棵愛心形狀的榕樹,成為最受遊客喜愛的打卡點。

“古厝+非遺”吸引衆多遊客打卡 老坊巷這樣煥發新活力

這棵蘋婆樹已經有百年曆史。每年初夏,樹上會開滿米粒大小的黃花,芬芳撲鼻。蘋婆樹所在的小黃樓,不僅有着中西合璧的八角樓建築,馬鞍牆裝飾也随處可見。小黃樓裡的每一處細節,都展現了福州古厝的建築之美。

“古厝+非遺”吸引衆多遊客打卡 老坊巷這樣煥發新活力

遊客 董先生:我覺得都很好看,都很有特色感。在這些院落(裡)行走的過程中,會發現每個(地)點都有着它的文化含義。

遊客 孫女士:這裡(小黃樓)整個建築,各方面保護得都比較好。通過這種參觀、更加實地化的觀察和考察,對它們的近代史的了解比較有意義。

“古厝+非遺”吸引衆多遊客打卡 老坊巷這樣煥發新活力

分布于坊巷之間的古建築,是城市的曆史載體和文化名片。然而,在上世紀80年代城市開發熱潮的沖擊下,以林覺民故居為代表的三坊七巷曆史建築險被拆除。緊要關頭,一場文物工作現場辦公會在林覺民故居召開,不久後,坊巷内的其他曆史建築也陸續得到修繕保護。如今的三坊七巷,已成為全國十大曆史文化名街之一,也是新時代展示福州活力形象的“城市會客廳”。這一蛻變與古厝修複工作有着密不可分的聯系。

“古厝+非遺”吸引衆多遊客打卡 老坊巷這樣煥發新活力

福州市三坊七巷保護開發營運有限公司工程部副經理 林敏:這個雀替是我們在三坊七巷修繕過程中收集回來的。金蟾卧于蓮葉之上,白鹭與蓮花相結合,寓意連年發财,事業步步高升。它不僅具有極強的裝飾作用,還起着重要的結構作用。它位于橫向構件與縱向構件之間。

“古厝+非遺”吸引衆多遊客打卡 老坊巷這樣煥發新活力

2006年以來,三坊七巷按照“鑲牙式、漸進式、微循環、小規模、不間斷”的修複模式,對古建築進行了保護修複。據統計,截至目前,三坊七巷累計修複各級文保機關和古建約182處,其中159處被列入保護建築,15處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機關,修複總面積達26萬平方米。

“古厝+非遺”吸引衆多遊客打卡 老坊巷這樣煥發新活力

三坊七巷曆史文化街區還根據已開放故居的曆史背景和建築特色,設定相應的主題展覽,讓市民遊客能夠沉浸式體驗閩都悠久的曆史文脈。林覺民·冰心故居通過将古厝實景與AR技術相結合,為遊客走近曆史名人、了解中國近代史提供了文化空間。

“古厝+非遺”吸引衆多遊客打卡 老坊巷這樣煥發新活力

遊客 林小姐:(帶上AR眼鏡)能看到那個(故居)背後的故事,解鎖更多不同的場景,還挺有趣的。

“古厝+非遺”吸引衆多遊客打卡 老坊巷這樣煥發新活力

遊客 呂先生:更深刻地讓我了解這段曆史。這是我們中國文化的傳承,也是我們(民族)精神的傳承。

古厝+非遺 釋放新活力

近年來,三坊七巷通過文旅融合,在傳承儲存古老坊巷風貌的基礎上,為非遺文化提供舞台,讓各色新業态在老街區彙聚。

總台央視記者 鄭玮玮:來到三坊七巷,另一個不容錯過的主題元素就是茉莉花了。茉莉花不僅是福州的市花,代表着這座城市的文化風貌,茉莉花茶的窨制技藝也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在這裡,你不僅可以品嘗道地的茉莉花茶,還可以體驗茉莉花茶制作。

“古厝+非遺”吸引衆多遊客打卡 老坊巷這樣煥發新活力

福州茉莉花茶文化館館長 林碧峰:窨制最少要一個晚上。我昨天晚上花拿過來養好了,茶跟花放到一起。就是花在最好的狀态的時候,茶也在最好的狀态,完美邂逅。

記者:是以現在我們要進行的就是茶花分離。您可以給我們介紹一下怎麼樣來進行這個茶花分離,它有一些什麼樣的技巧?

福州茉莉花茶文化館館長 林碧峰:你要力度要把握好,不能(讓)花掉下去,茶花分離我們要的是茶。平、抖、蹚、拜。

“古厝+非遺”吸引衆多遊客打卡 老坊巷這樣煥發新活力

在三坊七巷,你能領略到的非遺不止于此。滑嫩爽脆的肉燕、鮮香四溢的魚丸,诠釋着“舌尖上”的非遺魅力。而福州的傳統字畫搖身一變,成為備受年輕人喜愛的個性化書簽。三坊七巷猶如一個立體的“非遺百科”,将各種非遺技藝融入人們的遊玩體驗之中。

“古厝+非遺”吸引衆多遊客打卡 老坊巷這樣煥發新活力

陳雨是福州字畫裝裱與修複第七代非遺傳承人。就在兩年前,陳雨的工作室還僅靠傳統客戶維持,一度舉步維艱。2021年,陳雨帶着僅剩的一部分資金在三坊七巷開了這家店,打算做最後一搏。

讓陳雨欣慰的是,由于字畫裝裱工藝與曆史文化街區的氛圍相得益彰,擺在醒目位置的書簽與字畫相框開始吸引越來越多的顧客,尤其書簽個頭小、花樣多、制作速度快、價格低,瞬間引爆了市場。最高峰時,7個書法老師同時開工也應付不了熱情的顧客。

“古厝+非遺”吸引衆多遊客打卡 老坊巷這樣煥發新活力

福州字畫裝裱與修複技藝第七代非遺傳承人 陳雨:像我們裝裱字畫這一類非遺,應該首先是由我們這些傳承人先主動創新。就像同樣是傳統的卷軸,那我們裡面的内容就改成了林則徐的一些名言名句、嚴複的一些理念。這些内容在這個街區上,大家會有更深的概念。

總台央視記者 鄭玮玮:在三坊七巷的主幹道上,糖畫、捏面人、手工燈……各種傳統的手工藝吸引了衆多遊客。幽靜的坊巷内,環境優美的文創空間則是另一種享受。通過古厝、非遺與商業的融合,三坊七巷正成為一個曆史、文化與生活交融的獨特空間。

如何既滿足遊客“吃住行遊購娛”的現實需求,又保留街區曆史味道?三坊七巷做出了探索,在這座現代城市的主城區打造了獨具特色的曆史文化空間,為多元業态創造了開放包容的舞台。目前,三坊七巷街區已入駐商戶279家,其中,純商業業态比例不超過40%。

“古厝+非遺”吸引衆多遊客打卡 老坊巷這樣煥發新活力

福州市三坊七巷保護開發營運有限公司文化旅遊部經理 黃秋淋:三坊七巷着重引入能夠展示福州傳統文化、福建非遺文化的業态,吸引更多遊客前來觀光遊覽。

“古厝+非遺”吸引衆多遊客打卡 老坊巷這樣煥發新活力

截至2023年8月,三坊七巷吸引遊客量同比增加79.5%。其中,年輕遊客數量明顯增加。如今,這樣的“古厝+非遺”模式正在不斷走出去,并複制推廣到福州市内十餘個特色曆史文化街區,幫助更多古街老巷煥發新生。

(央視新聞用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