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打勞工的八天假,比上班還累

打勞工的八天假,比上班還累

打勞工的八天假,比上班還累

定焦(dingjiaoone)原創

作者 | 向園 翰墨 布魯斯 星星 溫故

編輯 | 溫故

今年的國慶假期很特别,它和中秋假期疊加,有八天時間。

在很多人的計劃裡,這是一個出門旅遊、放松身心、會見親友的好機會。今年比往年多出來的一天假期,即便啥也不幹就在家躺着,也很香。

但很多人實際的感受是,八天假期下來,自己比上班還累。

有人獨自一人帶着三歲的娃去熱門景點遊玩,經曆了真實的人在囧途;有人陪孩子體能訓練八天,身心俱疲;有人回鄉探親比加班還累,複雜的親戚關系讓她應接不暇;還有人在超高強度的自駕之後,累得把剩下的行程全部取消。

假期,原本是打勞工工作之餘的調劑,是放下疲憊身心的好時機,但很多人的實際體驗完全相反,他們經曆了另一種“累”。

而随着假期結束,再次回到工作崗位,工作的“累”又撲面而來。有人調侃:假期疊加的累,比上班的累,後勁大多了。

我們跟五位假期“累趴”的人士聊了聊,以下是他們的故事。

一個人帶3歲娃旅遊,每天都在上演人在囧途

淺淺|34歲 北京

如果說在家帶娃是一級累,那帶娃旅遊大概就是三級累,如果選在十一假期,帶3歲的娃到熱門景點旅遊,那就是十級累了。

今年國慶假期,我就是體驗十級累的選手,一個人帶着兒子刷廣州長隆和珠海長隆兩個樂園。我上一次這麼累,還是連續兩周加班到後半夜的時候。

第一層的“累”是說服家人。因為孩子爸爸假期需要值班、不能出去旅遊,我平時工作忙,實在不想浪費帶娃開拓視野的機會,就堅持一個人帶娃旅遊,奈何一大家人都不同意,說我是不負責任、折騰孩子、孩子這麼小純屬遭罪。

我為此和家人大吵一架、冷戰了幾天,最終達成的方案是,去相對封閉的樂園,于是就挑了長隆。

第二層的“累”是體力透支,走路太久孩子累,抱着背着都弄不動。我們雖然在園區裡玩,租了推車,但總有場館不能推車,一個将近20斤的孩子挂在身上,我還背着一個背包,經常是剛玩一兩個小時,就累到腰疼走不動路。

第三層的“累”是時刻得忍,忍受孩子的各種無序。

我們是從北京飛到廣州的,孩子第一次坐飛機,整個過程就是,大哭、哭累了睡覺、睡醒了繼續哭,我隻想找個地縫鑽進去。後來,隻要排隊、坐車超過半小時,他就會又哭又鬧,我又不能把孩子“靜音”,就得忍受周圍路人各種各樣的眼光。

熊孩子“熊”的地方可太多了:一吃飯就各種亂跑,你讓往東他非得往西;他一不愛玩就會煩躁,我得拿玩具和零食哄,如果他愛玩,玩嗨了就容易尿褲子,我就要趕緊找衛生間給他換褲子。

打勞工的八天假,比上班還累

第四層的“累”是精神高度緊張。第一緊張的是,視線時刻不能離開孩子,别人在看風景,我全程在看娃。

第二緊張的是擔心孩子生病,如果孩子不上廁所,會焦慮喝水少、上火了,如果剛出了汗就進空調房,就得趕緊穿件衣服,随身攜帶耳溫槍監測體溫。

出來旅遊八天,至少有七天半都是高度緊張、瀕于崩潰的狀态,相比之下,讓我修改了十次方案的甲方爸爸都變得和藹可親了。

在我最累的那天,還見到兩個帶娃出來玩的爸爸媽媽,在一旁說“太累了,輪流打個盹吧”,然後媽媽趴在餐桌上睡了、爸爸陪娃玩,那一刻我真的酸了,找了個地方嚎啕大哭,娃也跟着一起嚎。

說實話,帶娃出來第二天我就後悔了,“為什麼要帶一個什麼都記不住的娃出來遭罪”,也更加羨慕那些出門旅遊還能拍Vlog的寶媽。

但現在我已經釋然了,因為這趟帶娃囧途,我和娃兩個人都“成長”了。我惡補了很多旅遊常識,和孩子更有默契了。我們現在到了珠海,娃在以更快地速度适應外面的生活,可以迅速交到新朋友,可以獨立自主做更多事情。我獨自帶娃旅遊的目的已經達到了。

如果你問我,下次還帶娃出來旅遊嗎,答案是肯定的,但我下次不會選樂園,會選一個我想去的地方,因為我自己也要玩,然後順便帶上娃。

既當伴娘又當旅遊特種兵,每天睡眠不到4小時

楊楊|27歲 北京

經曆了這次假期我才知道,原來人困到一定程度,吃飯都能睡着。

往年國慶,我給自己安排的十分輕松,一般“省勁過節”。比如,如果有朋友結婚,就隻去參加婚禮,剩下時間全在家裡躺着。如果沒有,就拉着發小去隔壁省玩兩天,然後繼續在家歇着。

但今年很不一樣,我要和發小一起給另一個朋友當伴娘,還遠在江蘇泰州,我們想着幹脆婚禮結束後,在附近旅遊一圈,也算沒白坐這麼久的高鐵。後來選了半天看上了杭州,既然要湊熱鬧,就湊個大的,看看亞運會有多熱。

于是這個假期,我把工作、參加婚禮、旅遊,三件事情疊在了一起,一把将自己累趴了。

前兩天在忙婚禮,後兩天在特種兵旅遊,工作碎片化地貫穿了這幾天。平均下來,1号到5号,我每天睡眠不到4小時。

1号中午,我和發小從北京出發直奔江蘇。

上了高鐵後,她先睡覺後追劇,一旁的我一直在電腦前忙活工作。當時想得特别好,5個多小時的高鐵,怎麼都能完成70%的任務。奈何我還是高估了自己,車上的小朋友一直在哭,加上我的心也毛毛躁躁,下車前隻弄好了40%。

2号當天,我基本都在忙婚禮。男方家這邊的習俗是早上接親,晚上儀式,是以新娘淩晨2點就要起來化妝。作為伴娘的我們,布置房間、弄堵門道具、藏鞋……這些事情直接搞到了淩晨1點,當天隻睡了1個小時。

打勞工的八天假,比上班還累

堵門是個力氣活,特别是淩晨5點,加上我們三個伴娘有些社恐,和男方20多人的結親隊伍“鬥智鬥勇”,幾乎耗盡了我們所有的腦力和體力。看着新郎幸福地把新娘接走,當時有種既開心又如釋重負的感覺。

儀式是晚上開始,我們白天在酒店休息,結果直接睡到了下午1點鐘,新娘打了好幾個電話喊吃午飯,我們都沒有聽見。

下午休息好後,其他兩個伴娘覺得無聊開始打牌,坐在旁邊的我,因為有工作沒完成,不敢和她們一起玩,又無法耐下性子幹活,導緻效率極低。

晚上婚禮結束,伴娘任務完成,就在大家都在婚宴上聊天吃飯和主持人做遊戲時,我又偷摸摸打開文檔,看了兩眼。

3号中午,婚禮才算整體結束,我和發小踏上了杭州之行。晚上到酒店時,我腦子裡隻有兩個字——睡覺,甚至吃飯都控制不住我的瞌睡,吃着吃着,眼睛就閉上了,還是發小把我搖醒的。

4号,我倆開始在杭州City walk,去了大兜路曆史文化街區、孩兒巷、拱辰橋、西湖、武林夜市等等。由于沒做好攻略,中間走了不少彎路。計步器顯示,我們當天走了22000步,回到酒店就開始腿疼。

5号是返程日,因為是下午的票,我們覺得上午不能在酒店荒廢了,于是早上7點鐘,我們奔赴奧體中心。圍着大蓮花、杭州之門繞了一大圈,又順着沿江公園走了1萬多步。中午來到了杭州比較有名的鳳起農貿市場,湊齊了各種網紅小吃,才傳回酒店。

由于住的酒店離高鐵站很遠,又是掐點出發,我倆一路拎着行李箱,拿出了800米沖刺的速度,才趕上了返程高鐵。坐上高鐵的那一刻,我們長舒了一口氣。

因為知道這個假期事情很多,是以我給自己打了預防針,結果勞累程度還是超出預期。假期進入倒計時最後一天,我決定好好當天廢物,争取讓計步器為零。

回鄉探親比加班還累,但這是婚姻必修課

凡凡|30歲 北京

這個十一假期是我婚後第一個長假,是以從一開始我就做好了心理準備,知道這是一場硬仗,但沒想到這場“特種兵式”回鄉探親,會這麼費時費力費心。

整個假期,我都起得比上班還早。因為家屬的親戚很多在鄰市和農村,需要早起開車,才能趕得及晚上回家,又或者有的親戚上午早早趕來參加午宴,需要早起準備。我那幾天總打哈欠,把濃茶當水喝。

比起起早貪黑的趕路,更累的是記人名和聽方言。這次回到家屬的老家,很多隻在婚禮上見過一面的長輩,又得從頭認起,見面和道别都得一一叫人。奈何人數太多,隻能默默在心裡按照對方的特征記人名,比如戴眼鏡的是三爺,拿煙鬥的是大哥,紅頭發的是二姨。

嫁到外省的我更是聽不懂本地方言,全靠家屬翻譯,遇到沒人在旁翻譯,隻能硬着頭皮“嗯嗯”,然後低頭喝茶。

原是借着看望我們的名義,親戚們聚到一起也是熱鬧,但是吃過飯怎麼消磨時間成了難題。有人提議去當地的博物館看看,了解了解本地文化。隻是進了館才發現,我的任務根本不是參觀博物館,而是幫親戚遛娃。

同行的有五個孩子,因為不能推車進館,小的由長輩們抱着,兩個大一點的孩子便跟在我身邊。假期期間,博物館有不少外地遊客帶着孩子前來參觀,我一邊回答孩子們的各種問題,一邊盯着他們,讓他們别跑太遠。回答問題倒也不難,隻是他們一旦頑皮起來,互相打鬧、你追我趕,我簡直束手無策。

逃不開的還有酒席,有親戚長輩在的場合,更顯得隆重。回去的幾天,天天都有酒席,吃了幾場才搞明白了主陪副陪三陪四陪的差別,也明白了不光要喝酒還要祝酒,學問很深。

打勞工的八天假,比上班還累

由于假期中途還要遠端加班,遇到這種情況隻能喝飲料,别人勸酒得有禮貌的回絕。一場飯局下來,桌上輪流邀請“就喝一杯”,隻得耐着性子一一拒絕,吃到晚上十點多,到了家還得加班,因為第二天還有飯要吃。

一整個假期下來,我和家屬都深感比上班還累。但是我們心裡也明白,一年回不了幾次老家,禮節和聚會之外,是長輩們對我們的祝福和關愛,他們的笑容和叮囑,都是真真切切的。

如果說,日常上班的累是為了生活不得不吃的苦,那麼假期裡的這種累,是我主動選擇的,或許我不用這麼深度參與,但是我把它當成婚姻裡必須要做的“工作”。同時,因為這次回鄉探親,也更明白和家屬打配合有多重要,也算是上了一課。

排期滿滿當當的假期即将結束,我們準備提前一天回北京休整休整,這也是我一直以來的習慣。但我已經開始頭疼,到了今年春節,我還能分得清長輩們誰是誰嗎?

給家人當了3天司機,強度太大提前結束旅遊

徐豐|32歲 湖北

這個假期,我帶着父母去了一趟湖北恩施,自駕遊。在雨霧天氣裡開了三天山路,算是把車開夠了。

恩施以群山峽谷地貌聞名。第一天早上出發,沒開多久就進入了群山,然後開始下雨,車速一直上不來,5個小時的路程開了7個小時。

路上有非常多的隧道,最長的一個隧道群有9公裡長,穿過隧道就是峽谷。最後兩個小時的路程全是非常驚險的連續“Z”字型,真正的“山路十八彎”。我記得經過的一處地方有訓示牌叫“十大拐”,非常形象。

最累的是團霧地段,有大概一個小時的路程是在山區的濃霧中穿行,能見度不到十米,而且有時候是連續下坡,很容易打滑,我必須一直打着雙閃。

我全程精神高度集中,有時候得把頭使勁往前探,才能看清路面,腳不停在刹車和油門之間切換。這非常消耗精力,而且前一天晚上我加班到淩晨2點多,早上不到7點就起床,非常困。下午3點多到達景區時,我感覺腳都快斷了。

等我們安排好住宿,已經下午4點。我們從峭壁上的步道穿行去地縫景區的路上,遇到的遊客全是返程的。我們加快速度,趕在天黑前,用兩個小時逛完了4個小時的路程。沿途全是台階,要一直爬上爬下,我直接累趴了。

打勞工的八天假,比上班還累

第二天我們6點半起床,開車一個多小時去恩施大峽谷,又是各種上山下山,爬台階。因為前一天強度太大,我的右腿膝蓋走台階很疼,不得不買了一根拐杖,一瘸一拐逛了一上午。

下午我又開車4個小時,前往一個古村落,在那邊逛了兩個多小時。晚上開車1個半小時,去往附近的一個縣城住宿。晚上吃飯時,等位一個半小時,回到酒店已經11點多了。大家都表示很累,腿部肌肉酸疼,走不動路。

第三天我們原計劃要去的兩個景區,也要爬台階。因為體力不支,我們都表示走不動了,于是取消了所有行程,直接返程回家。

返程又是雨霧天氣,再加上堵車,4個小時的車程開了6個多小時。最後到家時,我感覺我的腰已經徹底僵硬了。

這三天的旅途,我基本一直在開車。三天開了接近900公裡,其中有一半是山路。而且景點玩起來都比較消耗體力,超出我們的預期。

工作日一直坐在辦公室的工位上,國慶假期坐在車座上,相比之下,我覺得還是上班更輕松。

唯一讓人欣慰且懷念的是,這幾天一直跟家人待在一起。或許這就是所謂的“累并快樂着”。即便累趴下,也值得。

陪孩子體能訓練八天,身體累心也累

葉子|35歲+ 北京

我們家小孩今年初二了,之前的假期我們家會選擇和朋友在郊區包個小院,聚會幾天,或者和老公帶孩子去海濱城市。

這次考慮到外出旅遊人多、成本效益不高,另外年齡确實大了,感覺自駕遊不是家庭出遊首選了,對現在過節期間的假期公路交通現狀有點膽怯。再結合孩子節後馬上要來的“體育小中考”,我們最終選擇了留京陪孩子鞏固體能。

這個假期,我見到的社群體育場、大學體育場,從早到晚都是備考四年級、六年級、八年級的孩子,旁邊還有一群睡不夠的父母。因為這三次體育考試的成績都會計入中考成績,大家都比較重視,孩子們訓練有請一對一教練的,有小班課的,有大班課集訓的,也有家長親自下場陪跑、陪跳繩的。反正不管哪種形式,家長都陪着。

我們家選擇的是十人集訓營,八天,上下午都練。我在這個過程中擔任孩子的保姆、司機、陪練、攝影師。

我們的一天是這樣的,早上六點一刻起床,孩子六點半到七點半上外教網課,我同步準備早餐,七點半吃早飯,八點到八點半收拾準備上午訓練的用物,八點半出門,九點到十一點上課。

訓練過程中家長要記筆記,記下教練講授的動作要點、考試注意事項、運動損傷的避免和突發事件的處理等等。另外我們還要拍攝記錄孩子的訓練過程,用于學校打卡,因為學校要求假期鍛煉要有資料證明,同時拍攝也用于複盤個人情況。

打勞工的八天假,比上班還累

中午到家我做飯,然後是午休,下午兩點左右起床收拾用物去參加三點到五點的下午場訓練。下午通常為室内訓練,繼續拍攝、記錄,我們家長還要負責做氣氛組,給孩子們加油打氣。

晚上回家繼續做飯,吃完晚飯還要做點家務,孩子寫作業,我還要制作當日訓練視訊,剪輯好并上傳到班級群打卡。另外,一天訓練下來,我還要給孩子投影回放白天做得不到位的地方,引導他發現問題所在。

通常是晚上十點以後我開始處理自己的事情,自己也有學習“作業”要完成。就這樣我一個人連續撐八天時間,孩子累夠嗆,我也跟着累趴了,我注意到中間有同學家長累倒一個換另一個了。

這個假期,最大的感覺是累。首先是身體上,我基本上一上午就要走七八千步。更多是心理上,時間就那麼多,學習鍛煉正常生活,都不能落下,怎麼合理安排孩子的時間,怎樣合理利用各種資源提高效率,都需要考慮。

不過,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這次參加考試的四六八年級孩子們都錯失了上一個階段規律鍛煉的機會,是以需要緊急補課,後續年級恢複正常鍛煉,可能就不會像我們這樣辛苦啦。

*題圖及文中配圖來源于Usplash。應受訪者要求,文中淺淺、楊楊、徐豐、凡凡、葉子均為化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