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載人飛船可以返航,為什麼貨運飛船不行?為何要選擇南太平洋墜毀

作者:高冷小羊EOw

本文内容來自于網絡,若與實際情況不相符或存在侵權行為,請聯系删除。

中國載人航天官方公衆号釋出的報告指出,天舟二号貨運飛船已經進行了受控再入大氣層的操作。這次任務中,飛船的絕大部分器件都在大氣層中被燒蝕銷毀,隻有少量殘骸被引導落入了南太平洋的安全海域。這一決策背後有着許多值得探讨的原因。

首先,讓我們回顧一下天舟二号的發射曆程。原計劃在2021年5月19日發射,但由于技術原因推遲了。最終,在2021年5月29日20時55分,長征七号遙三運載火箭成功點火升空,攜帶着貨運飛船飛向天宮空間站。這個曆程充滿波折,但最終的成功表明了中國航天的實力。

載人飛船可以返航,為什麼貨運飛船不行?為何要選擇南太平洋墜毀

天舟二号的自主能力也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不到10小時内,它就完成了與天和核心艙的首次自主快速交會對接,将生活物資、艙外航天服、空間站平台裝置等送往天宮空間站。這展示了中國航天在交會對接技術方面的卓越表現。

此外,天舟二号進行了多次快速對接演練,其中一次是在2022年3月27日與空間站分離後進行的。這一系列操作彰顯了飛船在空間站補給和運輸方面的卓越性能。這些細節為我們呈現了一個高度自主、高效的貨運飛船。

載人飛船可以返航,為什麼貨運飛船不行?為何要選擇南太平洋墜毀

天舟二号的技術參數同樣令人印象深刻。采用兩艙型結構,總長達106米,最大直徑為335米,最大起飛重量為135噸,具備69噸的物資上行能力,載貨比達到051。此外,它的在軌壽命不少于1年,供電能力不低于2700瓦。這些技術細節突顯了中國航天的技術實力。

然而,讓我們回到關于天舟二号墜毀地點選擇的讨論。這個決策有兩個關鍵原因。首先,空間站的軌道傾角使其經過地球上南北緯4158°以内的所有區域,包括人口密集的城市和工業區。盡管飛船墜落到這些地區的可能性很低,但必須排除任何潛在的風險。畢竟,天舟二号的結構相對龐大,需要小心處理,以免殘骸落向地面。

載人飛船可以返航,為什麼貨運飛船不行?為何要選擇南太平洋墜毀

其次,天舟二号在脫離空間站時仍攜帶少量燃料,可以控制飛船的減速和姿态調控。這使得将其準确引導墜毀變得相對簡單。這種可控性對于選擇墜毀地點至關重要,畢竟飛船的軌道可以采用彈道模式,無需擔心過載等問題。

南太平洋被視為航天器的理想墜毀地點,因為它擁有地球上最寬闊的“無人區”,其中心位置被稱為“尼莫點”。這個位置距離任何大陸都超過2600千米以上,確定了飛船墜落時不會威脅到人類生活。即使有船舶在附近航行,也會提前收到警告資訊,以避免任何可能的沖突。這個選擇確定了飛船最終沒有對人類造成威脅。

載人飛船可以返航,為什麼貨運飛船不行?為何要選擇南太平洋墜毀

有人可能會問,既然載人飛船可以傳回地球,為什麼貨運飛船不能呢?這涉及到兩者之間的重要差別。載人飛船需要確定宇航員的安全,是以需要特殊設計來抵禦過載、振動、高溫等。而貨運飛船的任務更簡單,它們隻需将貨物送達空間站,任務結束後被燒毀。将貨運飛船改造成能夠安全傳回地球在技術和成本上都是複雜的任務,可能不劃算。

總結而言,天舟二号貨運飛船的墜毀選擇是綜合考慮了技術、安全和經濟因素的結果。它們的任務是向空間站提供必要的物資支援,而墜毀于南太平洋是一種可控的、安全的方式來結束任務,同時確定不會對地面人員和财産造成風險。這是中國航天在貨運飛船任務中的明智決策,符合航天領域的最佳實踐。貨運飛船和載人飛船之間存在重要的技術差異,是以它們的設計和功能也不同。載人飛船需要經過嚴格的安全測試和驗證,以確定宇航員的安全,而貨運飛船則更專注于有效地将貨物送達空間站,然後安

載人飛船可以返航,為什麼貨運飛船不行?為何要選擇南太平洋墜毀

全銷毀。這兩種類型的航天器在設計和運作上存在着明顯的不同。

首先,載人飛船必須確定宇航員的生存和安全。它們要經曆從高空真空到大氣層再到地面的多個環境,是以需要特殊的設計來應對各種情況。宇航員需要座椅來抵禦加速度和振動,抗荷服來維持體内壓力平衡,衛生系統來滿足基本生存需求等等。此外,載人飛船還必須具備抗燒蝕結構,以安全穿越大氣層,這需要複雜的工程設計和測試。

相比之下,貨運飛船的任務相對簡單。它們的主要職責是将貨物送達空間站,不需要考慮宇航員的生存和安全。是以,它們可以省略載人飛船所需的許多裝置和系統。這種簡化使得貨運飛船更加經濟高效,可以專注于有效地執行其任務。

雖然一些公司如SpaceX已經開始嘗試回收載人飛船以降低成本,但對貨運飛船來說,回收再使用并不是一個切實可行的選項。将貨運飛船改造成能夠安全傳回地球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工程,可能會增加複雜性和成本。是以,大多數國家和航天機構選擇了将貨運飛船墜毀于安全的海域,以結束任務。

綜上所述,天舟二号貨運飛船的受控墜毀選擇是在綜合考慮技術、安全和經濟因素的基礎上做出的明智決策。貨運飛船的任務是向空間站提供必要的物資支援,而不是将人員運回地球。是以,它們的設計和功能與載人飛船不同,墜毀于南太平洋是一種可控的、安全的方式來結束任務,同時確定不會對地面人員和财産造成風險。這個選擇符合國際航天領域的最佳實踐,為中國航天的發展樹立了良好的榜樣。

以上内容資料均來源于網絡,相關資料,理論考證于網絡資料,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贊同文章中的律法,規則,觀點,行為以及對相關資料的真實性負責。就以上或相關所産生的任何問題概不負責,本文作者亦不承擔任何直接與間接的法律責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