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公斤頭發竟能吸8公斤油東加火山緻石油洩漏,秘魯人排長龍捐發

作者:阿怪~

本文内容來自于網絡,若與實際情況不相符或存在侵權行為,請聯系删除。

在一個遙遠的南太平洋島國,東加,一座火山的爆發引發了一場可怕的大海嘯,太平洋東岸開始感受到了恐懼的蔓延。與此同時,遙遠的南美洲秘魯,一艘意大利國旗懸挂的油輪在這個危機時刻成為了另一場災難的源頭。這是在1月15日,巨大的海浪不請自來,猛烈地沖擊着這艘油輪,導緻超過6000桶原油不可抑制地湧入大海,一片茫然的油污開始肆虐。這場災難幾天後,這些有害的油污已經擴散到40公裡外,波及了秘魯21處海灘,如同一場腥風血雨,污染面積相當于270個足球場的大小。

1公斤頭發竟能吸8公斤油東加火山緻石油洩漏,秘魯人排長龍捐發

這場海洋災難的影響遠不止環境,它對生态、漁業、旅遊業等經濟也造成了嚴重打擊。損失的估算已經超過了5000萬美元,迫使秘魯政府在1月20日緊急宣布了90天的緊急狀态令。政府動員了千人規模的隊伍和各種裝置,包括卡車、撇油器和屏障,希望能夠清理這場油污噩夢。

然而,在這個危機的同時,秘魯掀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行動,人們響應國家的呼籲,踏上了一條與衆不同的道路。這場運動被稱為“我為國家獻發”,它激發了擁有濃密秀發的人們,不分性别和年齡,紛紛湧上街頭,将自己的頭發剪掉并奉獻給國家。街頭立即排起了長長的隊伍,場面熱鬧非凡。

1公斤頭發竟能吸8公斤油東加火山緻石油洩漏,秘魯人排長龍捐發

這些人剪掉頭發的決定是為了将其制成用于吸收油污的海洋石油圍欄。有趣的是,這個頭發吸油的概念實際上是一個偶然的發現。回到1989年3月,埃克森公司旗下的“艾克森·瓦爾迪茲号”油輪在阿拉斯加州一次觸礁事故中洩漏了驚人的1100萬加侖石油。當時,一位美國理發師正在觀看電視新聞報道,他驚訝地發現,在這場海洋石油污染事件中,海豹、海獺、海鳥等海洋生物的身上都沾滿了石油。于是,這位理發師想到一個問題:既然動物的毛發能夠吸附石油,那麼人類的頭發是否也可以?

1公斤頭發竟能吸8公斤油東加火山緻石油洩漏,秘魯人排長龍捐發

他迅速進行了一個實驗,結果令人大吃一驚:頭發不僅可以吸附石油,而且吸附量驚人。經過測算,發現平均1公斤的頭發竟然能吸收8公斤的石油!這個發現實在令人震驚。然而,要湊齊1公斤的頭發卻并不容易,因為人類頭發每年隻能生長15到20厘米,平均重量約為50克。考慮到世界上一半是男人,一半是女人,男人的頭發較短,女人的頭發較長,平均長度也就是20厘米左右。這意味着要剃光20個男女的頭發才能湊齊1公斤,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1公斤頭發竟能吸8公斤油東加火山緻石油洩漏,秘魯人排長龍捐發

那麼為什麼頭發能夠如此出色地吸附石油呢?有一種理論認為,頭發主要由角蛋白構成,而石油主要是各種烷烴、環烷烴、芳香烴的混合物。這兩者在極性上非常相似,根據相似相溶原理,它們容易互相吸附。簡而言之,相似相溶原理表明,由于分子間的電性作用,極性分子組成的溶質容易溶解于極性分子組成的溶劑,而難以溶解于非極性分子組成的溶劑。由于頭發并不是光滑的,顯微鏡下可以觀察到每根頭發都有許多微小的孔洞和裂縫。這是因為頭發由表皮鱗片層、皮質層、髓質層組成,表皮鱗片層通常由2至4層鱗片構成,是以具有較大的表面積,使得與角蛋白相似極性的石油很容易被吸附在頭發上。

1公斤頭發竟能吸8公斤油東加火山緻石油洩漏,秘魯人排長龍捐發

科學家們根據這一現象研發出了吸油毛毯

和石油圍欄,這些創新的方法在應對石油洩漏事件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緊急情況下,人們還可以将頭發與甘蔗葉等吸油材料一起裝入尼龍篩網甚至絲襪中,制成香腸管狀物,然後将它們放置在被石油污染的海域周圍,以阻止油污的進一步擴散。

這種頭發吸油的創新方法在不斷演進和改進中,成為了一項有力的環保工具。随着對環境保護的重視日益增加,這一技術也在全球範圍内得到了廣泛的推廣和應用。然而,要想成功應對大規模的石油洩漏,需要廣大志願者的參與,因為要剃光200萬人的頭發來清理820噸的石油,對于一個國家來說仍然是一項巨大的挑戰。然而,秘魯人民的團結和奉獻精神讓這項任務變得可能。

正如一句古老的諺語所說:“家園沒有了,頭發可以再生。”人們逐漸認識到,環境的保護和生态平衡遠比一頭秀發更為重要。這并不是說美麗和自尊被抛之腦後,而是呼籲每個人都能為地球的潔淨出一份微薄的力量。

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刻,我們應該深思熟慮,如何更好地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頭發吸油技術的發現和應用,不僅僅是一項科學突破,更是人類對自然界的了解和尊重的展現。或許,在未來的某一天,我們不再需要依賴剃光頭發來拯救海洋,因為我們已經找到了更加可持續和環保的方法來解決這些問題。

在東加火山大爆發帶來的危機中,人們的團結和創新精神為我們樹立了一個榜樣,教育我們面對自然災害和環境挑戰時,應該如何行動。隻有通過全球合作和共同努力,我們才能更好地保護我們珍貴的地球,確定它能夠繼續為我們的子孫後代提供美麗的家園。這就是人類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道路,也是我們應該追求的目标。這一切都展示出了人類在面對自然災害和環境危機時的堅韌和創造力。

以上内容資料均來源于網絡,相關資料,理論考證于網絡資料,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贊同文章中的律法,規則,觀點,行為以及對相關資料的真實性負責。就以上或相關所産生的任何問題概不負責,本文作者亦不承擔任何直接與間接的法律責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