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終其一生,孩子最能記住父母的5個時刻,看看你有沒有缺席 | 伴讀

終其一生,孩子最能記住父母的5個時刻,看看你有沒有缺席 | 伴讀

本文選自 | 新東方家庭教育(ID:xdfjtjy)

作者 | 主創團·筱恬

播音 | 武冰潔 

視覺設計 | 樊薇 王榮佳

欄目主持 | 杜潤楠

周末和閨蜜小聚,聽她說起這樣一件事。

她的女兒在學校國文課上寫了一篇命題作文,叫做《我的媽媽》。在文章裡,小女孩回憶了很多小時候的點點滴滴——

“有一次,我不小心打碎了水杯,本以為媽媽一定要發火,但她隻是溫和地笑笑,告訴我下次注意就好;還有一次,我畫了一條美人魚,媽媽看見了特别驚喜,直誇非常棒,我非常開心……”

終其一生,孩子最能記住父母的5個時刻,看看你有沒有缺席 | 伴讀

文章最後,孩子寫到:“這些事都讓我難忘。媽媽是世界上最好的人,我愛她!”

閨蜜說,當看過女兒的作文後,她差點感動到掉眼淚。她萬萬沒有想到,那些在忙碌生活中自己早就忘記的瑣碎細節,孩子卻始終放在心上,并一直在影響着她的成長。

原來,在很多時候,我們大人一個無心的舉動,都會在孩子心中掀起驚濤駭浪,讓他們惦念很久很久。

當那個小人兒最終長大、離我們遠去時,又會有哪些關于父母的回憶,讓他們銘記一生呢?

“别怕,媽媽在。”

——父母讓他感覺到安全的時候

記得女兒小的時候,有段時間晚上睡覺總不安穩。她會在深夜醒來,迷迷糊糊地喊我。

每當這時,我總會在瞬間清醒,伸手摟住她并輕輕應和:“媽媽在呢。”在我的安撫之下,女兒很快便沉沉睡去。

後來過了很久,有一次和女兒說起這段經曆時,她滿臉認真地告訴我:“那會兒我怕黑,但每次醒來發現媽媽都在身邊,是以我漸漸的就不怕了。”

這件小事給我感觸很深。對于年幼的孩子來說,安全感是父母溫暖的懷抱和時時刻刻的陪伴。而長大後,安全感則是确信父母始終會站在自己這一邊的那份笃定。

終其一生,孩子最能記住父母的5個時刻,看看你有沒有缺席 | 伴讀

童話大王鄭淵潔的作品《智齒》中,有這樣一個情節:

女生梁新被同學冤枉偷鋼筆,老師把她叫進辦公室逼她認錯。

可梁新卻堅持自己沒有偷東西。她的第一反應是:“我要給我父母打電話。”

對此,老師感到特别意外。原本以為,學生在遇到這種事情時,最害怕的就是被叫家長。沒想到,眼前的女生卻底氣十足,居然主動提出要把爸媽找來。

可見,這個孩子認定,父母一定會為自己撐腰。這樣的親子關系,多麼令人動容!

無論發生什麼,父母永遠是孩子最堅強的後盾,也是最溫暖的避風港。這種時刻萦繞的安全感,将是孩子成長路上最強大的盔甲。

“孩子,無論何時,我們都會無條件愛你。”

——父母給他全部關注的時候

哥嫂最近遭遇了煩心事。

自從二胎出生後,照顧小寶寶讓他們精疲力盡。而這時候,大侄子也開始出“幺蛾子”。

已經八歲的小男孩,卻非得學着小嬰兒的樣子,在地上爬,吵着喝奶,還要媽媽抱着哄。父母隻要不答應,他就大發脾氣,各種不聽話。

事實上,大侄子的表現,在心理學上叫做“行為退化”,很多孩子之是以出現這種情況,往往和父母的忽視、或者關注度突然減少有關。

原來,弟弟的出生奪去了爸媽對自己所有的關心。由此,大侄子心裡産生了巨大落差,進而出現了退化行為。對于年幼的孩子來說,“被關注”正是成長過程中至關重要的心理需求。

當它無法滿足時,孩子會用叛逆或出格的舉動來争取父母的關注;而一旦滿足,則會激發出内在積極向上的動力,進而推動自己不斷前進。

終其一生,孩子最能記住父母的5個時刻,看看你有沒有缺席 | 伴讀

“孩子,爸爸愛你,也非常愛你的媽媽。”

——父母相處的時刻

不久前,看到一個有愛的新聞。

河南新鄉有一位媽媽,因為感覺身體不舒服,于是躺在沙發上休息。丈夫看到後,趕緊俯身擁抱她,并不斷溫柔地安慰着。

兩個孩子看到這一幕後,立即學着爸爸的樣子,紛紛上前去關心媽媽。

對此,網友們紛紛點贊,留言表示:“爸爸愛媽媽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終其一生,孩子最能記住父母的5個時刻,看看你有沒有缺席 | 伴讀

的确如此。心理學家指出,夫妻關系才是家庭關系的基石。那些父母相處的點滴細節,将會深遠長久地影響孩子的整個人生。而父母恩愛,不僅是一個家庭幸福的定海神針,也是給孩子無比寶貴的成長禮物。

父母相處的模式,是孩子了解人際交往的伊始。父母感情深厚,孩子将通過言傳身教領悟什麼是愛的真谛;而倘若父母總是争吵,孩子必将生活在無盡的陰影與噩夢之中。

是以,愛孩子,不妨先從好好愛另一半開始。

“孩子,你一直是我們的驕傲……”

——父母肯定和批評他的時候

孩子自我認知的形成,往往源自他人的評價。而這其中,父母的看法尤為關鍵。無論是肯定還是批評,都會給孩子帶來巨大影響。

想起作家三毛的故事。從小到大,父親對三毛都不言苟笑、疏于肯定,甚至對她的文章表現出強烈的否定和苛責。

這成為了三毛心裡的一道坎,而當父親難得一次誇了她之後,她竟喜極而泣。

有多少孩子和三毛一樣,終其一生都在渴望父母的肯定。是以,不要再做子女的差評師,也不要再讓自己的語言像刀子一般紮人。

不妨就用那溫暖而正向的溝通,助力孩子成為自信、樂觀、内心強大的人。

終其一生,孩子最能記住父母的5個時刻,看看你有沒有缺席 | 伴讀

“一家人要整整齊齊在一起。”

——家庭固有的傳統時刻

在剛剛過去的這個春節,好友采購了春聯、福字、中國結、燈籠等過年裝飾,和孩子一起把家裡布置得喜氣洋洋。

好友說的一句話,讓我特别贊同:“生活不易,但我們能通過儀式感來創造驚喜。”

看着她分享在朋友圈裡的照片,小男孩的笑容特别燦爛。相信這個春節,一定會讓他終身難忘吧。

事實上,生活的本質都是平淡的,是以我們更要去用心挖掘它的樂趣。那些全家人在一起的小确幸時光,都會讓當下的每一刻變得充滿情趣、獨一無二,給孩子帶去最美好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