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展覽|藝術跨界時尚,看畢加索、夏加爾“面料上的藝術”

作者:澎湃新聞

20世紀,不少知名藝術家将自己的藝術作品制作成紡織面料,并與當時的紡織品公司合作。澎湃藝術獲悉,“Hello!Master:從畢加索到安迪·沃霍爾的時尚奇迹”正在北京798藝術區B06空間展出,作為北京國際設計周的一部分,展覽以六個展區展出了39位現代藝術大家的百餘件面料及服裝設計作品原件。

展覽|藝術跨界時尚,看畢加索、夏加爾“面料上的藝術”

展覽現場

20世紀以來,西方藝術世界湧現出諸如超現實主義、表現主義、立體主義、野獸派等衆多極具前衛意識和先鋒意味的藝術思潮和流派,交相展現着彼時當下藝術、文化、社會的發展面貌。與此同時,時尚界也迎來與藝術跨界聯合的風潮,許多著名藝術家将自己的創作靈感運用到時尚面料當中,其中不乏以巴勃羅·畢加索、薩爾瓦多·達利、胡安·米羅、勞爾·杜飛,以及後來安迪·沃霍爾、桑德拉·羅德斯(Zandra Rhodes,倫敦時尚博物館開館設計師),他們将藝術與面料的拼貼相結合,讓原先遙不可及的藝術品,通過服飾、家居、工業設計等,走入大衆的生活。

展覽共分為六個展區,從“淵源”到“超現實主義”“融油畫于時尚面料”“當代大師”,再到“鮮為人知的畢加索”“波普藝術先鋒”,梳理回溯了一段藝術與時尚的結合及發展史。展覽的尾聲設定了沉浸式藝術體驗區,邀請專業的電影級置景團隊,結合AIGC,AI人機互動、Web3.0共創機制等技術,營造出光影交織的藝術場景和共創區。

展覽|藝術跨界時尚,看畢加索、夏加爾“面料上的藝術”

展覽現場

“朋克公主”桑德拉·羅德斯出席活動

作為2023北京國際設計周的主題展覽之一,面料和時裝設計師、倫敦時尚博物館創始人、英國皇家授勳爵士桑德拉·羅德斯也出席了活動。在此前的釋出活動中,桑德拉·羅德斯向籌建中的中國設計博物館捐贈了31件作品。

展覽|藝術跨界時尚,看畢加索、夏加爾“面料上的藝術”

桑德拉·羅德斯出席“Hello!Master:從畢加索到安迪·沃霍爾的時尚奇迹”展覽

桑德拉·羅德斯是英國流行紡織品設計的先驅,她以紡織品設計師的身份開始了她的職業生涯,并完善了紡織品藝術,使其成為服裝造型的主導因素和内在組成部分。羅德斯被稱為“朋克公主”,在20世紀70年代成為時尚界有影響力的設計師。在她50多年的創作生涯中,也給許多皇室及著名人士設計面料和服裝,其中就包括了戴安娜王妃。2003年,對教育充滿熱情的羅德斯創辦了倫敦時尚博物館。

展覽|藝術跨界時尚,看畢加索、夏加爾“面料上的藝術”

桑德拉·羅德斯标志性的口紅圖案印花

關于此次捐贈的31件作品,桑德拉介紹,這些作品都是自己挑選的,“記錄了我職業生涯非常重要的時期。這次捐贈作品中,可以看到1970年代革命性的飄逸夾克和裙子,在糖果粉色雪紡上印上橙色和白色‘雪佛龍披肩’印花,白色羽毛沿着褶邊貼在一起;還有經典的V領和服袖裙,上面印着百合花,腰部系着一條令人震驚的粉紅色緞帶;以及紫紅色不對稱分層針織晚禮服,紅色緞面吊帶,來自我1978年的朋克系列。我希望通過面料設計及花紋來傳達我所有設計理念。”

桑德拉·羅德斯也出席了“Hello!Master:從畢加索到安迪·沃霍爾的時尚奇迹”展覽,她對于自己20世紀60年代創作的個人作品做了重點介紹,其中包括她最成功的“進階銅徽”設計面料和她最受歡迎的“唇膏”設計面料。

展覽|藝術跨界時尚,看畢加索、夏加爾“面料上的藝術”

桑德拉·羅德斯标志性的口紅圖案印花布在展覽現場

從藝術品進入紡織品設計

回到對于藝術進入紡織品設計的這一段曆史:19世紀末20世紀初,以英國“工藝美術之父”威康·莫裡斯為代表的許多藝術家,都在探索如何讓藝術實踐更加貼近普通大衆的生活。為此,他們将眼光對準了設計領域,尤其是為批量化生産的紡織品提供藝術設計,以飨大衆。

展覽|藝術跨界時尚,看畢加索、夏加爾“面料上的藝術”

勞爾·杜飛作品

展覽|藝術跨界時尚,看畢加索、夏加爾“面料上的藝術”

勞爾·杜飛作品

法國現代主義畫家勞爾·杜飛和索尼娅·德勞内,英國建構主義畫家本·尼科爾森、布魯姆斯伯裡藝術團體、美國藝術家兼紡織品設計師露絲·裡維斯、攝影師傅愛德華·史泰欽、俄羅斯女性建構主義藝術家柳波夫·波波娃和瓦爾瓦拉·斯捷潘諾娃等先鋒藝術家開啟的對紡織品設計和量産化服裝的革新,其成果至今仍深刻地影響着大衆生活。

展覽|藝術跨界時尚,看畢加索、夏加爾“面料上的藝術”

本·尼科爾森作品《優美曲線》

展覽|藝術跨界時尚,看畢加索、夏加爾“面料上的藝術”

本·尼科爾森作品《公主》(左),瑪格麗特·卡爾金·詹姆斯設計制作的印花棉質斜紋短裙(右)

展覽的第二單元來到1940年代的英國和美國。20世紀40年代可能是藝術家介入紡織行業最富成效的十年。産生這種現象的衆多原因中,影響力最大的是戰後英美社會與文化複興所激發出來的不同凡響的活力和激情,以及由此産生的對新思想的開放包容。

超現實主義是當時最時尚、最受歡迎的藝術流派。西班牙藝術家達利首次于1947年聞名的是為韋斯利·辛普森的超現實主義設計,在希區柯克的電影《愛德華大夫》中呈現出符号般的夢幻圖景。達利開啟的對紡織品設計和量産化服裝的革新,其成果至今仍深刻地影響着大衆生活。

展覽|藝術跨界時尚,看畢加索、夏加爾“面料上的藝術”

達利《古典铠甲》

展覽|藝術跨界時尚,看畢加索、夏加爾“面料上的藝術”

展覽沉浸式部分也對這塊絲巾中描繪的圖景進行再現

展覽|藝術跨界時尚,看畢加索、夏加爾“面料上的藝術”

達利《請報号碼》

展覽|藝術跨界時尚,看畢加索、夏加爾“面料上的藝術”

達利《芭蕾舞者》

馬塞爾·威赫斯的作品色彩鮮明,圖式豐富可愛。二戰前夕,威赫斯曾為巴黎女裝設計師艾爾莎·夏帕瑞麗提供了大量超現實主義平面設計,二戰期間及戰後,威赫斯居住紐約,為紡織廠設計了超多款超現實主義風格圍巾和時裝面料。

展覽|藝術跨界時尚,看畢加索、夏加爾“面料上的藝術”

馬塞爾·威赫斯的作品

面料上的藝術

時間來到1950年代中期,紐約富勒紡織品公司與20世紀國際著名藝術家的合作“當代大師”是迄今為止美國藝術家與紡織工業最負盛名的合作,其中最引人矚目的要數畢加索和福樂之間的強強聯手(畢加索此前從未接受過任何企業的設計邀請)。

項目旨在大批量生産時裝面料,以每碼1.5到2美元(1碼0.91米)的實惠價格出售,并發起了“面料上的藝術”的“藝術為人民”運動。為大衆打造的按碼計價的藝術,實質上非常接近畢加索的信仰。憑借畢加索在藝術界的領軍地位和感召力,20世紀最受歡迎的藝術家米羅、費爾南·雷捷、夏加爾、勞爾·杜飛及其遺孀等紛紛加盟助陣。

展覽|藝術跨界時尚,看畢加索、夏加爾“面料上的藝術”

畢加索設計的面料

夏加爾的一件作品也亮相本次展覽。這款名為“嬌花”面料曾亮相于1956年紐約藝術博物館的織物展。“愛”是他最好的顔料,幾乎每幅織物作品,都有象征他與妻子愛情的鮮花。他人生中收到的第一束花,就來自妻子貝拉。在詩意般的淡紫色氛圍中亮眼的嬌黃色與粉色花朵肆意盛開,就像愛情的樣子。

展覽|藝術跨界時尚,看畢加索、夏加爾“面料上的藝術”

夏加爾“嬌花”

展覽|藝術跨界時尚,看畢加索、夏加爾“面料上的藝術”

胡安·米羅 作品

談回畢加索,他的藝術生涯中鮮少為人所談及的一段經曆是,1960年代初,作為20世紀先鋒藝術家和一位收入頗豐的法國共産黨黨員,畢加索參與了兩個紡織品設計項目。1963年,這兩個項目被商家推向市場。

項目的一大亮點,便是畢加索與紐約布魯姆克拉夫特織品公司之間的合作。藝術家與該廠的紡織品工作室攜手打造了11款材質各異、色彩絢麗的家居裝飾面料,面料上的絲網印刷圖案均源自畢加索生平的藝術創作。該系列售價約為每碼5美元。由于公司配套了一系列廣告活動,并在著名雜志刊登軟文,因而産品問世後即獲廣泛關注。

展覽|藝術跨界時尚,看畢加索、夏加爾“面料上的藝術”

畢加索設計“音樂農牧神”面料

畢加索非常希望自己的作品能應用在運動服裝上,也許這正是他與美國滑雪服生産商白鹿最出人意料的合作的首要動機。他為雪地着裝系列設計了多款面料圖案,被應用于印花燈芯絨鬥篷、PVC塗層雨衣、純棉衛衣以及女用裙褲等單品的生産。它們的市售單價在9到30美元之間。

展覽|藝術跨界時尚,看畢加索、夏加爾“面料上的藝術”

畢加索設計“卡内特二世”

展覽|藝術跨界時尚,看畢加索、夏加爾“面料上的藝術”

畢加索設計“寫生簿”“靜物”

印花織物上的“藝術範”

1960年代初,波普藝術先鋒安迪·沃霍爾在紐約平面設計界取得輝煌成功。同期藝術家參與的商業紡織品設計已經進入尾聲。然而,沃霍爾卻為好友紐約傳奇咖啡館老闆斯蒂芬·布魯斯設計的非同尋常的時裝面料又打造了系列以食物為題材的波普風格織物。20世紀50年代後期,蝴蝶一直是沃霍爾創作的主題。20世紀60年代,他采用蝴蝶主題設計出了一款特别的時尚紡織品。

展覽|藝術跨界時尚,看畢加索、夏加爾“面料上的藝術”

安迪·沃霍爾“蝴蝶日快樂”

展覽|藝術跨界時尚,看畢加索、夏加爾“面料上的藝術”

安迪·沃霍爾“冰激淩”

展覽|藝術跨界時尚,看畢加索、夏加爾“面料上的藝術”

沉浸式展覽複原了“冰激淩”

藝術家索爾·斯坦伯格推崇至簡圖形,其線條的靈動和穿透力是無人能及的,他也曾在布料上“作畫”。

展覽|藝術跨界時尚,看畢加索、夏加爾“面料上的藝術”

索爾·斯坦伯格《婚禮》

展覽|藝術跨界時尚,看畢加索、夏加爾“面料上的藝術”

索爾·斯坦伯格《阿拉伯小鎮》

1950年代的英國,紡織業巨子争相聘請才華橫溢的藝術家擔任設計師,在畫家兼織藝家阿拉斯泰爾·莫頓的帶領下,享譽全球的愛丁堡紡織公司将威廉·斯科特、喬·蒂爾松、維克多·瓦沙雷和馬裡諾·馬裡尼等藝術家的作品轉化為精美獨特的高端印花和織物。

與此不同,大衛·懷特海德有限公司則禮請亨利·摩爾、愛德華多·包洛奇和約翰·派博等藝術家坐鎮設計,生産價格親民的印花織物,讓低端市場的消費者也能盡顯“藝術範”。

展覽|藝術跨界時尚,看畢加索、夏加爾“面料上的藝術”

展覽現場

1953年的展覽“融油畫于時裝面料”是紡織品設計發展史上的重要裡程碑,反映了二戰後英國藝術家将面料作為藝術媒介的全新理念,推動藝術家應當展示設計原稿而非紡織成品。英國衆多大腕級藝術家前來參展,包括亨利·摩爾、威廉·斯科特、約翰·派博格雷厄姆·薩瑟和愛德華多·包洛奇。

展覽|藝術跨界時尚,看畢加索、夏加爾“面料上的藝術”

約翰·派博的作品

展覽将持續至1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