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麒麟9000S晶片,對比龍芯3A6000,這次華為輸了?

近期國内晶片領域出現了兩顆讓人振奮的晶片。

首先是龍芯3A6000晶片,已經成功流片并即将上市。據稱,該晶片的性能完全與第10代酷睿和7納米AMD Zen2晶片相媲美,具備替代英特爾和AMD的潛力。

另一顆是華為麒麟9000S晶片,被視為采用7納米工藝的突破性産品,此次突破在經曆了四年的壓制後具有重要意義。

那麼問題來了,這兩顆晶片是否可以進行對比,看看誰更強勢?

然而,大家也都清楚,華為麒麟9000S是一款手機晶片,即System on Chip(SoC),它包含CPU、GPU、NPU、DSP、ISP和基帶晶片等。麒麟9000S應該與高通、蘋果、聯發科等其他晶片進行對比。

而龍芯3A6000是一款電腦晶片,僅包含CPU,需要與英特爾和AMD等其他晶片進行對比。從理論上講,這兩顆晶片根本無法進行直接對比,畢竟它們屬于不同的類型。

然而,如果硬要進行比較,還是有辦法的。

一個方法是使用名額IPC(Instructions Per Clock),IPC名額表示每個時鐘周期中CPU執行的指令數。IPC代表了CPU的設計架構,IPC數值越高,代表晶片的設計水準越優秀。

使用SPEC CPU 2006測試麒麟9000S,可以看到其IPC在定點13+/G之間,即每GHz的性能在13到14之間。

而龍芯3A6000晶片的IPC達到定點17+/G,顯然遠超麒麟9000S,性能提升20%以上。

如果使用SPEC CPU 2017進行測試,華為麒麟9000S的IPC達到定點1.58,而龍芯3A6000的IPC則達到定點2.08,龍芯高出30%。

這表明,龍芯的設計水準非常強大,在采用自研指令集LoongArch後,CPU架構設計表現出色。盡管龍芯的工藝隻有12納米,落後于麒麟9000S一代以上,但IPC提升了20-30%。

當然,正如前面提到的,麒麟9000S和龍芯3A6000不屬于同一類型的晶片,将它們進行對比隻是滿足大家的好奇心而已。

無論是龍芯還是麒麟,都是國内優秀的晶片。然而這兩顆晶片在設計上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畢竟龍芯僅采用12納米工藝,而麒麟9000S等同于7納米工藝,隻能與三年前的高通晶片進行一番對決。

希望未來國産晶片能夠在設計和代工方面持續突破,這樣國産晶片才能進入真正的黃金時代,全面超越國外産品。

麒麟9000S晶片,對比龍芯3A6000,這次華為輸了?
麒麟9000S晶片,對比龍芯3A6000,這次華為輸了?
麒麟9000S晶片,對比龍芯3A6000,這次華為輸了?
麒麟9000S晶片,對比龍芯3A6000,這次華為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