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上微頭條##騰訊QQ##騰訊#
在2011年1月21日,騰訊公司推出了一款免費應用程式,一個旨在為智能終端提供即時通訊服務的應用程式。這個應用程式的名字如今衆所周知,就是微信。
微信的初衷是為了切割QQ的公衆屬性,它試圖屏蔽工作和社交的交叉,打造一個私人化且低密度的社交平台。最初,微信主要吸引了年輕人群,它隻是朋友間的聊天工具,沒有涉及工作、檔案、記憶體占用也非常低。
那個時候,朋友圈是一個小紅點,成為朋友們每天最開心的分享時刻。然而,随着智能手機時代的到來,微信的使用者數量爆炸性增長,它開始悄悄地發生變化。
從什麼時候開始,微信變味了呢?也許是從各種家族群落的建立開始,或者是從公司的大群和小群不斷湧現開始,又或者是從一個個沒有交際的僵屍名片出現開始。
微信解決了支付寶多年來未能解決的即時社交通道問題,這也讓馬雲感到困惑。微信的盈利通道逐漸顯現,包括微信支付、轉款、小程式和廣告等,人們離不開微信,但卻不再像從前那樣依戀它。微信已經不再是一個私人性的工具,而是成為了手機版的QQ。
通訊錄裡的聯系人越來越多,商業推廣也越來越多,手機裡的微信堆滿了各種商業号、廣告、保險、工作資訊、團購推送、社群通知、會員服務和公衆号。為了找到你想聯系的人,你不得不不斷下拉,于是微信很貼心地設計了置頂功能。
然後,視訊時代來臨,微信推出了視訊号功能。在這個時代,與其他社交媒體平台相比,微信似乎顯得有些失色,它逐漸喪失了使用者的注意力。
到底從什麼時候開始,朋友圈消失了呢?那個小紅點的吸引力不再存在,偶爾刷一刷,隻能看到一連串的點贊,而失去了朋友間的插科打诨、裝瘋賣傻和發洩情感的機會。
也許,是從最早使用微信的年輕人長大了,變得更加成熟。他們不再熱衷于在朋友圈裡分享生活的點點滴滴,學會了隐藏自己的悲喜怒痛。就像對這個世界學會了妥協一樣。
或者說,他們隻是換了一個管道,成為了披着馬甲的自來也。在這個時代,沒有多少人能夠像鳴人那樣堅定不移,盡管有風言冷語,但仍有一往無前的勇氣。更多的人隻能像自來也,表面無所謂,但内心卻深沉。
因為在這個時代,沒有人真正在意你是否過得安好。隻需足夠粉飾,每一天都是晴天。每個人都化妝得美美的,穿着漂亮的衣服,選擇最漂亮的角度來拍照。然後從一百張照片中選擇出最完美的九宮格照片。每個人都顯得一本正經、積極向上、生活無憂、事業不愁。發朋友圈變成了一種小心翼翼的行為,每句話都斟酌着說,每個字都謹慎選擇。
朋友圈的每個人,都變得像是化了美美的妝、穿着一身漂亮衣裳、選了一個漂亮的角度的演員。朋友圈不再是一個真實展示自己的地方,它已經變了。
也許這是成熟,也許這是适應,也許這是逃避。但在這個時代,微信已不再是一個能看到朋友真實一面的地方,而是變成了一個社交面具的舞台。
對此,您有什麼想說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下您的看法!
圖檔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