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美關系出現向好迹象

中美關系出現向好迹象

中美關系出現向好迹象

日前中美兩個副部長級工作組已經成立,這些新機制的建立标志着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之間恢複了定期經濟對話,為雙方尋求彌合分歧創造更多的機會。

文|《财經》特派記者 金焱 發自華盛頓

編輯| 蘇琦

北京和華盛頓正在推進中美間的高層官員交流,雙方開始側重于接觸,以確定大國競争的關系不會演變成沖突。過去數月來,多位美國内閣進階官員到訪中國,包括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财政部長耶倫和商務部長雷蒙多。

當地時間9月18日,國家副主席韓正在紐約出席聯合國大會期間會見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當地時間2023年9月16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辦主任王毅在馬耳他同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舉行多輪會晤。雙方圍繞穩定和改善中美關系進行了坦誠、實質性、建設性的戰略溝通。王毅強調,台灣問題是中美關系第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美方必須恪守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落實不支援“台獨”的承諾。中國的發展有着強大内生動力,遵循必然的曆史邏輯,是阻擋不了的,中國人民正當的發展權利不容剝奪。雙方同意,繼續落實兩國元首巴厘島會晤達成的重要共識,保持雙方高層交往,舉行中美亞太事務磋商、海洋事務磋商、外交政策磋商。雙方探讨了進一步支援和便利兩國人員往來措施等。

中美關系出現向好迹象

圖說一,中美雙邊經濟關系正在逐漸改善。攝《财經》記者金焱

2023年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辦主任王毅在北京會見美國前财政部長、鮑爾森基金會主席鮑爾森一行。王毅表示,中美關系陷入低谷不符合兩國人民利益,不符合國際社會期待,也不符合時代發展潮流。走回頭路沒有前途,開曆史倒車隻會碾壓自己。中國對美政策保持穩定性、連續性。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互相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赢原則為中美關系指明了前行方向、提供了共同遵循。希望美方對華政策重回理性務實軌道,采取切實行動,拉長正面清單,縮小負面清單,和中方一道,探索中美兩個大國和平相處之道。

據悉,目前中美雙方正在讨論更進階别的通路計劃。美國總統拜登在8月19日于美國戴維營與日韓兩國上司人會談後對媒體表示,預計會在今年11月的舊金山APEC峰會上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晤。

中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善兩國關系的基調,雙方加強互動意味着中美關系向好的迹象已開始顯露。

當地時間9月29日,美國總統拜登在社交媒體X(原推特)上發帖送中秋節祝福。拜登寫道:“在這個中秋佳節,我和吉爾祝福每一個團聚、感恩和祈禱的家庭都能開心快樂、豐衣足食。”此前,國家主席習近平複信美中航空遺産基金會主席格林和飛虎隊老兵莫耶、麥克馬倫說,“新時期中美關系的健康穩定發展,需要新時期飛虎隊員的參與和支援,希望飛虎隊精神能夠在兩國人民之間一代一代傳承下去。”習近平主席傳遞的一個重要資訊是,中美關系的基礎在民間。

根據中美雙方達成的共識并應美方邀請,2023年9月27日,外交部副部長孫衛東在華盛頓同美國亞太事務助理國務卿康達舉行中美亞太事務磋商。雙方圍繞中美關系、亞太地區形勢、各自地區政策及共同關心的國際和地區問題坦誠、深入、建設性地交換了意見。孫衛東闡述了中方在台灣問題上的立場,強調一個中國原則是台海和平穩定的基石。孫衛東并就美國推行所謂“印太戰略”及南海等問題表明中方立場。中方強調,中美在亞太開展良性互動符合雙方的共同利益,也是地區國家的共同願望。雙方同意繼續就亞太事務保持溝通。

中美關系出現向好迹象

圖說二,美國的對華政策表達從“脫鈎”轉向“去風險”,但這依然會帶來不确定性,很可能不是一種穩态均衡。攝《财經》記者金焱

拜登政府當地時間9月29日任命資深外交官馬克·蘭伯特(Mark Lambert)為美國國務院對華政策最高官員,并将上司“中國事務協調辦公室”(Office of China Coordination),又被稱為“中國組”(China House)的工作。“中國組”于去年年底成立,旨在統一和更好地協調跨區域、多項議題的中國政策。蘭伯特是亞洲問題專家,曾兩次在美國駐北京大使館任職,最近擔任副助理國務卿,主要負責日本、南韓和蒙古事務,并兼管與澳洲、紐西蘭和太平洋島國的關系。美國國務院表示:“他(蘭伯特)在處理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問題、與我們的盟友和夥伴制定一緻的政策以及保護國際體系完整性方面擁有豐富的經驗。”

美國第70任财政部長、美國外交關系委員會名譽聯席主席羅伯特·魯賓(Robert Rubin)在2023外灘金融峰會上說,中美雙方應該站在更加宏觀的角度采取更多積極措施。“對于中美來說,應該意識到一個原則問題:雙方都是需要對方的。”魯賓表示,目前美國的對華政策表達從“脫鈎”轉向“以風險為基礎”或“以風險為重點”,但依然可能帶來更廣泛的影響或不必要的沖擊。維系強有力的中美關系的核心是,認識到兩國都無法獨立應對氣候變化、核武器、人工智能和大流行病等風險,認識到兩國合作将會為世界帶來強大的感召力。魯賓建議,兩國元首可以持續溝通以尋求共同利益,或召開更多類似外灘金融峰會一樣的會議,邀請學術界、政界、商業、金融領域的人士廣泛交流,增進各國互相了解。

美國官員表示,中國本周促成了一名美國士兵被北韓釋放的事宜。美國媒體報道說,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于10天前在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辦主任王毅的會晤中提及了這名美國士兵事件。這些最新的進展推進了兩國政府在雙邊關系全面陷入緊張數月後一直在努力營造的勢頭,并表明習近平主席出席11月在舊金山舉行的亞太地區上司人峰會的可能性增大。除了這次峰會以外,中國政府還在尋求與拜登舉行一次單獨的高調峰會,兩國政府都認為這有可能推動數月來為穩定兩國關系所做的試探性努力。兩位國家上司人上一次會晤是2022年11月在印尼巴厘島二十國集團(G20)主要經濟體峰會之前,當時雙方開始恢複已停滞的圍繞全球優先事項的會談。

日前中美兩個副部長級工作組已經成立,多位中美關系專家對《财經》記者表示,中美若要穩定關系,需要類似的機制性安排,為雙方尋求彌合分歧創造更多的機會。這些新機制的建立标志着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之間恢複了定期經濟對話,自2018年中美貿易戰達到最高峰以來,這種對話一直處于當機狀态。雖然和中美兩國以往建立的對話機制相比,上述新成立工作組的涉及領域較小,讨論的話題範圍相對有限,但中美關系的緩解仍在預熱階段。

一個新的擔憂是,美國官員擔心如果發生政府停擺,可能令相關會晤或峰會計劃進一步推遲。由于美國兩黨分歧加劇,目前12項為政府提供資金的年度支出法案準許不到一半,如果在9月29、30兩日仍不能協商達成一緻,也沒有通過臨時撥款法案,美國政府将在10月1日再次面臨關門的窘境。美國政府日前已開始為“停擺”做準備,除非國會在最後一刻達成妥協,否則聯邦政府陷入”癱瘓”在所難免,并給美國造成損害。高盛首席經濟學家 Jan Hatzius 在本周一份報告指出,聯邦政府10月1日關門的機率已升至90%,停擺的時間可能持續 2~3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