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不同時期的昆侖

作者:BlingBling142857

尋覓山海圖,連結真實義。

〈海經〉講上古世界人文曆史,配圖是相似物,其中動植物、怪物基本是部落圖騰。

〈海内西經〉流沙出鐘山,西行又南行昆侖之虛,西南入海,黑水之山……海内昆侖之虛,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侖之虛,方圓八百裡,高萬仞。上有木禾,長五尋,大五圍。面有九井,以玉為檻。面有九門,門有開明獸守之,百神之所在。在八隅之岩,赤水之際,非仁羿莫能上岡之岩。赤水出東南隅,以行其東北。河水出東北隅,以行其北,西南又入渤海,又出海外,即西而北,入禹所導積石山。洋水、黑水出西北隅,以東,東行,又東北,南入海,羽民南。弱水、青水出西南隅,以東,又北,又西南,過畢方鳥東。昆侖南淵深三百仞。開明獸身大類虎而九首,皆人面,東向立昆侖上。

流沙的發源地在鐘山,向西流動而再朝南流過昆侖山,繼續往西南流入大海,直到黑水山……(“中表”是伏羲女娲“持中占風”的聖器,開始隻是木杆,到青銅器出現時就成了“鐘”,也是用來聽風的,是觀察天文地理的儀器,是以“鐘山”是主持風曆的地點;圖依次象雄古國、岡仁波齊峰、雅魯藏布江的源頭仲巴縣)

不同時期的昆侖
不同時期的昆侖
不同時期的昆侖
不同時期的昆侖

(岡仁波齊峰,形似金字塔,峰頂終年積雪,海拔6656米,是岡底斯山脈主峰,位于中國西藏阿裡地區普蘭縣。據古象雄雍仲本教描述:一條從岡仁波齊而下的河,注入瑪旁雍湖,馬泉河、孔雀河、象泉河、獅泉河四條大河由此發源,流向東、南、西、北四方)

不同時期的昆侖

海内的昆侖山,屹立在西北方,是天帝在下方的都城。(公元五世紀以前,象雄古國是古代青藏高原之大國,以大鵬鳥為圖騰,先後為18位國王所統治,以今西藏阿裡為中心,通過至少十八個部落覆寫中亞的大片疆土。古象雄王子辛饒彌沃創立“雍仲本教”,創造象雄文字,傳授五明學科:工巧明、聲明、醫方明、因明和内明。古象雄文明就是以雍仲本教的傳播為主線而發展起來的,古象雄所在的今喜馬拉雅山、岡底斯山區曾是文明的十字路口,勢力波及到今四川、甘肅、青海、雲南,覆寫整個西藏地區,這些地區的文化又滲透到印度北部、克什米爾及拉達克一帶。國際上對〈象雄大藏經〉的翻譯乃至古象雄文化的挖掘已經走在中國前面,目前象雄文明在西藏的重要傳承地和活的遺迹是昌都孜珠山的孜珠寺,該寺有3000多年的曆史)

不同時期的昆侖

昆侖山,方圓八百裡,高一萬仞。山頂有一棵像大樹似的稻谷,高達五尋,粗細需五人合抱。(2022年10月9日中國巨樹科考隊釋出了“中國第一高樹”雲南黃果冷杉,高度83.4米,位于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察隅縣上察隅鎮)

不同時期的昆侖

昆侖山的每一面有九眼井,每眼井都有用玉石制成的圍欄。昆侖山的每一面有九道門,而每道門都有稱作開明的神獸守衛着,是衆多天神聚集的地方。衆多天神聚集的地方是在八方山岩之間,赤水的岸邊,不是具有像夷羿那樣本領的人就不能攀上那些山岡岩石。(穹窿銀城是西藏古象雄王國的都城,位于海拔4400米的卡爾東山頂,面積10餘萬平方米)

不同時期的昆侖

赤水從昆侖山的東南角發源,然後流到昆侖山的東北方,又轉向西南流而注到南海厭火國的東邊。(上圖川劇吐火,源于古西蜀;下圖赤水河,源出雲南省鎮雄縣,經貴州省赤水縣至四川省合江縣入長江)

不同時期的昆侖
不同時期的昆侖

黃河水從昆侖山的東北角發源,然後向北而流,再折向西南流入渤海,又流出海外,就此向西而後往北流,一直流入大禹所疏導過的積石山。(黃河上遊青海省瑪多縣多石峽以上稱河源區,河源當地稱瑪曲,“瑪”藏語意為孔雀,“曲”是河,“瑪曲”即孔雀河,孔雀河起始于約古宗列盆地西南隅卡日紮窮山的黃河源頭山,山坡前泉群彙內建東、中、西三股泉流,東股最大,當地藏民稱它是黃河源頭。河源區湖盆東有阿尼瑪卿山,是黃河源頭最大的山,又稱積石山)

不同時期的昆侖

洋水和黑水發源于昆侖山的西北角,向東流,繼而向東北流,再折向南流後入海,在羽民國的南邊。(上圖西漢廣南羽人船紋銅鼓,“羽人船紋”多出現在古滇國、夜郎國、南越國等百越分布區出土的春秋戰國時期青銅器上;中圖孔雀河,發源于西藏阿裡地區,在尼泊爾進入恒河,注入印度洋;下圖馬泉河,是雅魯藏布江源頭,發源于仲巴縣境内的傑馬央宗冰川)

不同時期的昆侖
不同時期的昆侖
不同時期的昆侖

弱水、青水從昆侖山的西南角發源,向東流,又向北流,再折向西南,流過畢方鳥生活之地的東邊。(上圖火烈鳥,是紅鹳科紅鶴屬動物,大型水鳥,主要分布于非洲、中南美洲以及印度等亞熱帶地區;中圖象泉河,是印度河最大支流薩特累季河的上遊;下圖獅泉河,是印度河的上源,阿裡地區最大的河流)

不同時期的昆侖
不同時期的昆侖
不同時期的昆侖

昆侖山的南面有一個深達三百仞的淵潭。開明獸的大小與虎相似,長着九個腦袋,每個腦袋上都長着人一樣的面孔,朝東立在昆侖山頂。(瑪旁雍錯湖位于西藏阿裡地區,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淡水湖之一,馬泉河等亞洲四大河流的發源地)

不同時期的昆侖

~~~~~~~~~~~~~~~~~~~~~~~~~~~~~

〈西次三經〉南望昆侖,其光熊熊,其氣魂魂。西望大澤,後稷所潛也……西南四百裡,曰昆侖之丘,是實惟帝之下都,神陸吾司之。其神狀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時……河水出焉,而南流注于無達。赤水出焉,而東南流注于氾天之水。洋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醜塗之水。黑水出焉,而西流注于大杅。是多怪鳥獸。

在山上向南可以望見昆侖山,那裡火光熊熊,氣勢恢宏。(圖阿勒山,位于土耳其厄德爾省的東北邊界附近,海拔5000多米,為土耳其的最高峰,是一座錐狀火山,由熔岩和火山灰等火山噴出物堆積而成,周圍生長着優良牧草和桧樹,宜于畜牧)

不同時期的昆侖

向西可以望見大澤,那裡是後稷死後埋葬之地……(娥皇孿生後稷和台玺,後稷善于種植各種糧食作物,被認為是開始種稷和麥的人)

不同時期的昆侖

往西南四百裡,是座昆侖山,這裡确實是天帝在下界的都邑,(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位于底格裡斯河和幼發拉底河之間的新月沃土,很早就發展了灌溉網絡,形成以許多城市為中心的農業社會。這片土地曾是一些文明的發源地,當中包括蘇美爾、巴比倫、亞述、阿卡德、埃及、赫梯及埃蘭。底格裡斯河和幼發拉底河,均發源于今土耳其,後注入波斯灣。烏爾城位于兩河流域南部,今屬伊拉克;圖位于烏爾城奉祀月神“娜娜”的金字塔型寺廟)

不同時期的昆侖
不同時期的昆侖

天神陸吾主管它。這位天神的形貌是老虎的身子卻有九條尾巴,一副人的面孔可長着老虎的爪子;這個神,主管天上的九部和天帝苑圃的時節……(上圖哈圖沙遺址,是古代赫梯王國的首都,位于今土耳其首都安卡拉東北;下圖傳說中的巴比倫空中花園,在公元前6世紀修建,采用立體造園手法,将花園放在四層平台之上,由瀝青及磚塊建成,平台由25米高的柱子支撐,并且有灌溉系統,園中種植各種花草樹木,遠看猶如花園懸在半空中。現在科學家證明巴比倫空中花園實際上位于巴比倫以北300英裡之外的尼尼微,其建造者是是亞述王西拿基立)

不同時期的昆侖
不同時期的昆侖
不同時期的昆侖

黃河水從這座山發源,然後向南流而東轉注入無達山。赤水也發源于這座山,然後向東南流入氾天水。洋水也發源于這座山,然後向西南流入醜塗水。黑水也發源于這座山,然後向西流到大杅山。(幼發拉底河源出亞美尼亞高原,曲折南流,進入叙利亞,向東南流,最後在古爾奈與底格裡斯河彙流;

不同時期的昆侖

底格裡斯河源自土耳其安納托利亞山區,流經伊拉克,最後與幼發拉底河合流成為阿拉伯河注入波斯灣;

不同時期的昆侖

克孜勒Kizilirmak河發源于安納托利亞高原東北部,先向西流,然後轉向北流,穿過龐廷山地,在巴夫臘以北注入黑海;

不同時期的昆侖

薩卡裡亞Sakarya河發源于安納托利亞高原中部,曲折西北流,下注黑海;

不同時期的昆侖

這座山中有許多奇怪的鳥獸。

不同時期的昆侖

〈海内北經〉西王母梯幾而戴勝杖。其南有三青鳥,為西王母取食。在昆侖虛北……帝堯台、帝喾台、帝丹朱台、帝舜台,各二台,台四方,在昆侖東北……蟜,其為人虎文,胫有䏿。在窮奇東。一曰狀如人,昆侖虛北所有……昆侖虛南所,有泛林方三百裡。

西王母靠倚着小桌案,頭戴首飾,手中持杖。她的南面有三青鳥,正在為西王母覓取食物。西王母和三青鳥的所在地是在昆侖山的北面……(上圖烏爾王陵出土女王普阿比的飾物、墓室的金碗,在她殘骸旁邊,碗裡有一根銀吸管,用來喝啤酒;下圖烏爾王陵出土“大裡爾琴” 飾闆,第二條帶圖案,公元前2600年~前2500年)

不同時期的昆侖
不同時期的昆侖
不同時期的昆侖

帝堯台、帝喾台、帝丹朱台、帝舜台,各自有兩座台,每座台都是四方形,在昆侖山的東北面……(上圖巴比倫古都遺址杜爾·庫裡加爾祖,位于今伊拉克首都巴格達西北;下圖1852年出版的〈描述萊亞德在古代尼尼微指導當地勞工挖掘工作〉,來自Hathitrust數字圖書館)

不同時期的昆侖
不同時期的昆侖

蟜,長着人的身子卻有着老虎一樣的斑紋,腿上有強健的小腿肚子。蟜在窮奇的東面。另一種說法認為蟜的形狀像人,是昆侖山北面所獨有的……(圖描繪亞述王巴尼拔狩獵獅子的浮雕,公元前645年~635年,大英博物館)

不同時期的昆侖

昆侖山南面的地方,有一片方圓三百裡的氾林。(圖紙莎草,用于造紙、造水船。野生分布于剛果、馬拉加西島、烏幹達、埃塞俄比亞和西西裡島)

不同時期的昆侖

~~~~~~~~~~~~~~~~~~~~~~~~~~~~~

〈大荒西經〉西海之南,流沙之濱,赤水之後,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侖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處之。其下有弱水之淵環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有人戴勝,虎齒,有豹尾,穴處,名曰西王母。此山萬物盡有。

在西海的南面,流沙的邊沿,赤水的後面,黑水的前面,屹立着一座大山,就是昆侖山。(圖依次紅海、尼羅河、乞力馬紮羅山)

不同時期的昆侖
不同時期的昆侖
不同時期的昆侖

有一個神人,長着人的面孔、老虎的身子,尾巴有花紋,而尾巴上盡是白色斑點,住在這座昆侖山上。(古埃及文明是指在尼羅河第一瀑布至三角洲地區,時間範圍是公元前3100年埃及南、北王國的首次聯合,到公元前30年羅馬帝國屋大維攻占埃及,克利奧帕特拉七世自殺,托勒密王朝覆滅,埃及并入羅馬帝國,亦即通常所說的曆史三千多年的法老王朝)

不同時期的昆侖

昆侖山下有條弱水彙聚的深淵環繞着它,深淵的外邊有座炎火山,一投進東西就燃燒起來。

不同時期的昆侖

有人頭上戴着玉制首飾,滿口的老虎牙齒,有一條豹子似的尾巴,在洞穴中居住,名叫西王母。這座山擁有世上的各種東西。(上圖古埃及亡靈書〈在埃裡奧波裡的大貓〉中,貓站在聖樹前用刀殺死混沌之蛇阿佩普;下圖埃及貓女神巴斯泰托,本來是擁有獅子頭部的女戰神,後來慢慢變化成貓女神,更進一步被轉化成代表月亮的神)

不同時期的昆侖
不同時期的昆侖

〈海外南經〉昆侖虛在其東,虛四方。一曰在歧舌東,為虛四方。羿與鑿齒戰于壽華之野,羿射殺之。在昆侖虛東。羿持弓矢,鑿齒持盾。一曰戈。

昆侖虛在歧舌國的東面,山基呈四方形。另一種說法認為昆侖虛在歧舌國的東面,山基向四方延伸。

不同時期的昆侖

羿與鑿齒在壽華的原野上交戰,羿用箭射死了鑿齒。交戰的地點位于昆侖虛的東邊。當時羿的手中拿着弓箭,鑿齒的手中拿着盾牌,一說鑿齒拿的是戈。(鑿齒産生于古代原始部落民族中的習俗,青春期男女以敲折、拔除上颌兩側對稱牙齒為美。直至20世紀40年代,部分仡佬族、山胞仍行此俗。鑿齒風還流行于東亞、東南亞、南北美洲、大洋洲、非洲東部和東南部等地)

不同時期的昆侖

〈海外北經〉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于九山。相柳之所抵,厥為澤溪。禹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樹五谷種。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為衆帝之台。在昆侖之北,柔利之東。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面青。不敢北射,畏共工之台。台在其東。台四方,隅有一蛇,虎色,首沖南方。

天神共工的臣子叫相柳氏,有九個頭,九個頭分别在九座山上吃食物。相柳的身子所觸的地方,都會變成池澤和溪流。禹殺了相柳,相柳身上流出的血腥臭不堪,凡是他的血浸泡過的地方都不能種植五谷。

不同時期的昆侖

禹掘土填埋這塊地方,填滿了三次,卻塌陷了三次,于是禹在這塊地方築起了帝堯、帝喾、帝舜等衆帝之台。這些帝台在昆侖山的北邊,柔利國的東邊。相柳長着九個腦袋,人一樣的臉,蛇一樣的身子,渾身青色。這裡的人因為敬畏位于北面的共工之台,都不敢向北射箭。共工之台在衆帝之台的東邊。台呈四方形,台角有一條蛇,身上有虎一樣的斑紋,頭朝着南方。

不同時期的昆侖

〈大荒北經〉共工臣名曰相繇,九首蛇身,自環,食于九土。其所歍所尼,即為源澤,不辛乃苦,百獸莫能處。禹湮洪水,殺相繇,其血腥臭,不可生谷;其地多水,不可居也。禹湮之,三仞三沮,乃以為池,群帝是因以為台。在昆侖之北。

共工有一位臣子名叫相繇,長了九個腦袋和蛇的身子,盤旋自繞成一團,貪婪地霸占九座神山而索取食物。他所噴吐停留過的地方,立即變成大沼澤,而氣味不是辛辣就是很苦,百獸中沒有能居住這裡的。大禹堵塞洪水,殺死了相繇,而相繇的血又腥又臭,使谷物不能生長;那地方又水澇成災,使人不能居住。

不同時期的昆侖

大禹填塞它,屢次填塞而屢次塌陷,于是把它挖成大池子,諸帝就利用挖出的泥土建造了幾座高台。諸帝台位于昆侖山的北面。

不同時期的昆侖

~~~~~~~~~~~~~~~~~~~~~~~~~~~~~

〈北次一經〉又北三百二十裡,曰敦薨之山,其上多棕、枬,其下多茈草。敦薨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泑澤。出于昆侖之東北隅,實惟河原。

再往北三百二十裡,是座敦薨山,山上是茂密的棕樹和楠木樹,山下是大片的紫草。敦薨水從這座山發源,然後向西流入泑澤。這泑澤位于昆侖山的東北角,确實就是黃河的源頭。(泑澤即羅布泊,位于塔裡木盆地的最低處,塔裡木河、孔雀河、車爾臣河、疏勒河等彙集于此,為中國第二大鹹水湖。公元330年以前湖水較多,西北側的樓蘭城為著名的“絲綢之路”咽喉,之後由于氣候變遷及人類水利工程影響,導緻上遊來水減少,直至幹涸,現僅為大片鹽殼。漢代以前,在〈山海經〉中有“河出昆侖”的記載,張骞出使西域後,考察認為出自昆侖山并最終注入羅布泊的葉爾羌河就是黃河上遊,而黃河在彙入羅布泊後潛行地下,在阿尼瑪卿山重新流出地表)

不同時期的昆侖

〈海内東經〉國在流沙中者埻端、玺㬇,在昆侖虛東南……西胡白玉山在大夏東,蒼梧在白玉山西南,皆在流沙西,昆侖虛東南。昆侖山在西胡西。皆在西北。

在流沙中的國家有埻端國、玺㬇國,它們都在昆侖山的東南面……(昆侖山是中國西部山系的主幹,西起帕米爾高原東部,橫貫新疆、西藏間,伸延至青海境内,長約2500公裡,海拔5500~6000米。〈史記·大宛列傳〉“漢使窮河源,河源出于寘,其山多玉石,采來,天子案古圖書,名河所出山曰昆侖雲”,漢朝之前的地理認識是黃河源出昆侖山,這個認識來自祖先神話,具體地點不清楚,于是漢武帝根據張骞的考察見聞,将和田河的源頭山脈于阗命名為昆侖山)

不同時期的昆侖

位于西胡境内的白玉山在大夏的東邊,蒼梧山在白玉山的西南邊,都在流沙的西邊,昆侖山的東南邊。昆侖山在西胡的西邊,它們都在西北地區。

不同時期的昆侖

~~~~~~~~~~~~~~~~~~~~~~~~~~~~~

綜上所述:

“昆侖”指當時世界的政治文化中心;“昆侖山”是地标;“昆侖丘、昆侖墟”造型為明堂主殿,是用于觀測天象、祭天祀神、行政布令、施教興學的功能場所。

“天”、“帝”、“後”、“王”是不同時期、不同地點,各個朝代對最高統治者的尊稱,根據尊稱可以判斷這位君主來自哪個部落。例如有虞氏稱君主為“天”;商周移民黃河流域稱君主為“王”;有帝之實無帝之名謂“後”,如後稷、後羿、夏後啟等。

“神”是帝王加封的掌管農業、牧業、山川、海河、巫史、工巧、軍事等的各種官員,如社稷、山神、風神、海神、河伯、巧棰、雨師等。

“仙”是證悟“山醫命相蔔”,道家稱“修真得道”的人,如唐玄宗封莊子為南華真人、文子為通玄真人,宋徽宗封孫思邈為妙應真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