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關注”按鈕,友善以後持續為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于您進行讨論與分享,您的支援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文|張潤晨
編輯|t
引言
當今世界最為熱點的一個事件,就是俄烏沖突了。并且這個俄烏沖突還在不斷的發熱發酵,在我們國内的網際網路上,就出現了衆多的所謂“俄派”以及“烏派”,支援俄羅斯還是支援烏克蘭,似乎已經成為了一個立場的問題。
在普通群眾眼中尚且如此,如果上升到了國家,支援俄還是支援烏,就真的是一個立場問題了。而在歐盟國家中,最為堅定的烏派,肯定就是波蘭這個國家了,向烏克蘭軍隊提供訓練基地,提供軍火武器裝備,這些事情波蘭全部都幹得出來。
然而,波蘭作為北約東擴的最東端,作為一個緊鄰俄羅斯勢力的最前線國家,為什麼又要這麼跳呢?波蘭和俄羅斯之間,到底有什麼仇什麼怨,能夠讓波蘭這麼甘心反俄,這都還得從古代開始說起。
一、同出一脈的冤家
波蘭民族和俄羅斯民族事實上,其實就是同出一脈的兩個民族,而這個所謂的“同出一脈”事實上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斯拉夫人。
事實上,斯拉夫民族是一個非常有曆史的民族,早在羅馬帝國時期,就已經有關于斯拉夫人的記載了。在當年的羅馬帝國的史書中,歐洲存在着三大蠻族,分别是日耳曼人、凱爾特人和斯拉夫人。
這三大蠻族分别從北方、東方以及西北方,威脅着羅馬帝國的統治。其中凱爾特人的威脅最小,事實上羅馬人所指的凱爾特人,僅僅隻是如今高地蘇格蘭人的祖先皮克曼人,他們僅僅隻能夠威脅到羅馬帝國的不列颠尼亞行省。
(羅馬軍隊)
日耳曼人則在今天以德國為主的一些地區,斯拉夫人則是從波蘭方向到希臘北部都對羅馬帝國産生着威脅。
事實上,斯拉夫人的生活區域和羅馬帝國的東部領土存在着不小的重合。是以羅馬境内事實上是有很多的斯拉夫人的,斯拉夫人也是和羅馬帝國綁定最深的一個民族。
當今很多人會下意識的認為俄羅斯族就是斯拉夫人,或者認為斯拉夫人起源于俄羅斯。事實上這種說法是不正确的,雖然俄羅斯的确是斯拉夫人裡混得最好的一支。但是斯拉夫人真正的起源,則是在今天波蘭的維斯瓦河谷。
在公元1世紀末的時候,古羅馬就已經記載了一種名為“維内德人”的民族,而這個所謂的“維内德人”,事實上就是斯拉夫民族的起源。在公元4世紀的時候,“維内德人”開始走出波蘭,并且形成了部落聯盟制度,逐漸演化成了今天的三大分支。
(斯拉夫人)
分别為東斯拉夫人、西斯拉夫人以及南斯拉夫人。所謂的東斯拉夫人就是當今的烏克蘭人、白羅斯人以及俄羅斯人。
南斯拉夫人這個已經是衆所周知,保加利亞人其實也是其中的一支,而西斯拉夫人就是,留在了波蘭以及向西前往捷克和斯洛伐克的那些“維内德人”。
在同一時期,羅馬人在官方文獻裡也已經開始将“維内德人”改稱為斯拉夫人,斯拉夫人的這個名稱也就這麼确定下來了。
(斯拉夫人)
二、世仇的形成
事實上,原本的波蘭人與俄羅斯人并非是世仇,因為在九世紀之前,波蘭人和俄羅斯人都沒有所謂的“國家概念”。斯拉夫人之間互相征戰,打來打去也不知道在打些什麼,互相之間談不上多麼友善,同時也談不上有什麼仇怨。
公元九世紀,東斯拉夫開始形成一些較為統一的國家。但是在東斯拉夫土地上的第一個國家,卻并非是由斯拉夫人來建立的。862年,來自北歐瑞典的維京人,在東斯拉夫建立起了一個較為統一的留裡克王朝,882年留裡克王朝定都在了今天的基輔。
由于留裡克王朝的統治者是維京人,而拉丁語将進入中歐的這一支稱為“羅斯人”,其含義其實就是“乘船遠行的人”。于是這個國家,也被稱之為是“基輔羅斯”。這個“基輔羅斯”也就是當今俄羅斯、白俄羅斯以及烏克蘭的起源。
(留裡克)
西斯拉夫人建國稍晚一些,在公元十世紀波蘭部落的皮雅斯特家族統一了波蘭,建立了波蘭皮雅斯特王朝。但是波蘭統一的時間非常短暫,更多的時間波蘭還是保持着一個諸侯林立的狀态,基輔羅斯也是一樣,但是統一的波蘭概念已經形成了。
波蘭和俄羅斯之間的恩怨要從蒙古入侵開始說起,在蒙古人來到歐洲之前,其實斯拉夫人之間并沒有太大的割裂感。但是1235年,成吉思汗的孫子拔都帶領着蒙古大軍進入了歐洲,并且橫掃了整個基輔羅斯,僅僅5年之後拔都就建立了金帳汗國。
拔都的大軍同樣進攻了波蘭,但是卻并未成功,是以蒙古帝國的兵鋒止步于西斯拉夫。烏克蘭的西部地區,以及如今的白俄羅斯的一部分,全部都未被蒙古帝國納入統治。“俄羅斯”其實就是蒙古人對“羅斯”的稱呼,其實今天的“俄羅斯”就是帶有蒙古語口音的“羅斯”。
(蒙古人)
而所謂的白俄羅斯,其實就是“白色的羅斯人”,意思就是沒有與蒙古民族通婚混居的羅斯人,在蒙古人入侵之前,其實大家都是相同的羅斯人。蒙古人統治了俄羅斯整整262年,直到1502年俄羅斯才終于獲得獨立,今天我們所熟知的俄羅斯也就正式形成了。
但是俄羅斯雖然獨立了,波蘭人卻占領着此前“基輔羅斯”概念中的大量領土,甚至就連基輔當時都在波蘭人的統治下。而當地的烏克蘭人,事實上其實就是被“波蘭化”的羅斯人,他們信封天主教,摒棄東正教,同時也形成了自己的烏克蘭語。
新生的俄羅斯帝國為了收回曾經的故地,和當時如日中天的波蘭長期對峙,并且互相征伐。事實上在雙方開始對立的初期,其實波蘭是占據着一定的上風的,甚至在1610年,波蘭人甚至占領了俄羅斯的首都莫斯科,并且焚毀了這座城市。
(羅曼諾夫王朝)
然而波蘭人此舉也造成了一個副作用,那就是結束了數百年的留裡克王朝對俄羅斯當地的控制,俄羅斯的沙皇家族成為了羅曼諾夫家族。1654年,沙皇阿列克謝對波蘭宣戰,進攻的重點就在烏克蘭,包括基輔在内的第聶伯河東岸的烏克蘭,都被俄羅斯帝國占領。
同年烏克蘭的實際統治者,哥薩克首領與俄羅斯帝國簽訂了《佩列亞斯拉夫爾條約》,烏克蘭正式被并入俄羅斯,一個由莫斯科所主導而非是由基輔所主導的“基輔羅斯”正式的形成了。
屋漏偏逢連夜雨,1655年瑞典王國進入巅峰期。瑞典國王古斯塔夫試圖吞并波蘭,第一次北方戰争開始。之後俄羅斯帝國也對瑞典宣戰,波蘭被迫站在了俄羅斯一邊。此後數十年,波蘭的實力越來越弱小,被迫依附于俄羅斯帝國,成為俄羅斯的保護國。
(古斯塔夫一世)
1655年-1795年,俄羅斯用了百年時間以及與普魯士和奧地利的三次“瓜分條約”,徹底吞并了波蘭,波蘭正式成為了俄羅斯帝國的一部分。
三、近現代的恩怨
但是俄羅斯與波蘭之間的恩怨并未就此結束,事實上這僅僅隻是一個開始。兩國近代的恩怨,事實上才是造成了如今俄羅斯和波蘭之間緊張關系的罪魁禍首,同時也是造成了波蘭民族如今“俄羅斯恐懼”的主要原因。
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中期,當時的霍亨索倫德國已經在東線推進至烏克蘭,波蘭已經基本被德軍所占領。當時的霍亨索倫德國看中了波蘭人的複國主義傾向,于是便允許波蘭社會黨的畢蘇斯基主導,建立了波蘭的獨立政府,波蘭基本複國。
(畢蘇斯基)
十月革命後,蘇俄的上司者列甯同志提出了“民族自決權”,表示俄羅斯帝國境内的所有少數民族聚集區,全部都有權力決定自己的去留。波蘭也抓住了這個曆史機遇,成功的複國,到了1919年協約國也承認了波蘭的合法地位。
但是畢蘇斯基的預想,并非僅僅隻是實作波蘭的獨立和複國,而是希望能夠恢複波蘭-立陶宛聯邦時期的國土面積。
是以在西方國家對新生蘇俄政權絞殺的大背景下,波蘭也插了一腳,蘇波戰争爆發。這場戰争更是開始将俄羅斯人和波蘭人推向了對立面,成為了近代兩個民族間對立的開端。
雖然蘇波戰争中蘇俄未能拿下波蘭,最終也隻能和波蘭在1920年和談。但是波蘭的複國也就僅僅隻有短暫的20年,在二戰開始後,蘇聯和德國第四次瓜分了波蘭...。
(瓜分波蘭)
如果說僅僅隻是占領了波蘭,那麼這件事情其實“談不上什麼”,畢竟德國也做過類似的事情,如今的波蘭人已經原諒了德國。但是蘇聯人還做了四件事情,讓波蘭對于俄羅斯人的恐懼達到了極點。
第一件事,就是卡延慘案,克格勃系統性的屠殺了,兩萬兩千餘名波蘭社會各界的精英,包括軍官、教師以及政府公職人員甚至學者。蘇聯此舉意在直接抹去,波蘭東部地區的本民族文化。
第二件事,就是所謂的“00485号指令”,在該指令下,蘇聯逮捕了所有蘇波戰争時期的波蘭幸存戰俘以及所有講波蘭語的人,包括波蘭難民、波蘭移民、波蘭同情者甚至是波蘭共産黨成員。最終接近14萬人被逮捕,其中11萬人以上被蘇聯處決。
(卡延慘案現場)
第三件事,蘇聯在二戰開始時強占了波蘭東部,這片領土在戰後蘇聯也拒絕歸還波蘭。波蘭東部後來被分給了烏克蘭、白俄羅斯以及立陶宛,而波蘭隻能取走德國東部部分地區,成為自己的“報酬”。
(斯大林)
第四件事,在二戰結束後-蘇聯解體前的幾十年時間裡,波蘭人民始終生活在蘇聯的可怕陰影之下。波蘭人和俄羅斯人之間的民族仇怨,在這個期間從未得到解決,相反變得更加尖銳。因為蘇聯從未将東歐社會主義國家視作一個獨立國家,而是蘇聯齒輪上的一部分。
如今的波蘭雖然已經不再和俄羅斯接壤,但是對于俄羅斯的恐懼依然深埋在心中,阻止俄羅斯,不讓俄羅斯靠近自己,就是波蘭最大的期望。
參考資料
王松亭.古斯拉夫人源流考[J].史學集刊, 1991(3):9.DOI:CNKI:SUN:SHXZ.0.1991-03-011.
吳偉.蘇聯與"波蘭問題"[M].世界知識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