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住了本金,就已經跑赢了90%的股民
根據平時的聊天資訊。
說股市“七虧二平一盈”太樂觀了。
十個人裡,基本九個虧錢,隻有一個能賺錢。
如果保住了本金,那就真的跑赢了90%的人。
第一,不要迷信大V。
最近有重倉房地産的私募大V去世的消息,管理的基金被緊急清算。據說他實作了十年百倍的收益,30萬本金起步,獲利超億元。他才38歲。
下圖是“同花順iFinD”上顯示的該基金淨值的增長情況。成立至今該産品已經跌去了60.50%。至于出資方該如何安撫,那就不是該我們操心的事情了。

第二,不要迷信大企業。
原來我們都說大而不倒。
隻要企業很大,綁定銀行綁定稅收綁定各方利益,那麼即便企業有問題,大家也會幫它遮遮掩掩不讓它倒。但是許家印被采取強制措施,再次打破了“大而不倒”的說法。因為許家印進去這件事,據說很多行内人一夜無眠。
錢是誰印的?錢是許家印的。
距離這個段子流傳不過隻有幾年時間。
甚至2019年的時候,市面出版了一本書,目前孔夫子舊書網仍有售賣。該書的名字叫做:《價值投資經典案例——中國恒大》。
第三,不要迷信研報。
最近聽說某個大型民營集團正在進行股權變更,收歸國有。
既然是收編,那麼該集團原有的某些邊緣業務自然要被砍掉了;既然要精簡人員,那麼被收編的業務闆塊,也是要裁員的;不過我最關心的是這件事對該集團業績來說,究竟是好是壞;集團旗下的某家上市企業股價一路下跌,難道也跟收編有關系?
我到貼吧裡看了看,竟從沒有人提到這件事。最新的一些報告依舊在唱多這家公司。按理說,機構的消息是靈通的,難道他們不去找行内人打聽下這個企業的消息嗎?
就像我在一直關注恒瑞醫藥一樣,如果我已經知道它的股權要變更了,難道我還要繼續寫唱多恒瑞醫藥的研報嗎?我自然不會寫。因為我吃不準,不知道股權變更對恒瑞來說是好是壞。
那麼,這些研報一直在唱多,莫非是看好這次收編?
查理芒格有句名言,他說:
如果我知道我會死在哪裡,我就一定不會去那個地方。
這句話在講投資中的風險控制、安全邊際,同時也是在講處事方式。生活和投資中的很多道理都是相通的。下面隻說下個人對這句話的了解,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第一點,與三座大山有關的行業,盡量規避。
教育、房地産和醫療,這三個行業關系國計民生,政策變動大;并且行業産品或服務的定價不是市場化的,換句話說,企業沒有自主定價權。
我們可以看到,在過去幾年時間裡,行業政策變動讓很多企業九生一死。新東方轉型成功不代表其他教培企業也能活下來,之前很多倒下的民辦幼教企業,墳頭剛冒出草來;帶量采購、醫保談判、醫藥反腐,很多企業都沒緩過氣來;而許家印事件,打破了很多人的幻想,還能再幻想地産第二春?
當然,這三座大山相關的任何一個行業,隻要踩對了風口,趕上了好時候,就能讓人暴富;
關鍵在于,高風險與高收益同在,我們在賺錢的時候,是否也得考慮下,萬一行業突然變動,自己能否承受得起這樣的風險?如果承受不起,那就不要去貪那個錢。
靠運氣賺的錢,早晚憑實力虧回去。
第二點,管理層人品有問題的企業,盡量規避。
周鴻祎離婚的時候,被人們懷疑是在套現;前段時間周鴻祎又在通過假分紅實施套現。這樣的人,人品有問題是客觀存在的;人就是這樣的人,以後隻要機會一出現,他們就會沒有底線損人利己。
許家印跟周鴻祎如出一轍。
先是離婚轉移資産,後來又假跳樓,又在高負債的情況下高分紅,而高分紅主要進了自己的腰包。這樣的人隻要機會出現就作妖。直接拉黑名單就是了。
是以我今天在想另一個問題:
如果以孫飄揚為代表的的恒瑞醫藥的管理層,以及以龐康為代表的海天味業的管理層,他們的人品也出現了問題,企業該何去何從。
第三點,選擇管理層不作為也能過得很好的企業。
最經典的案例就是貴州茅台。這樣的企業本身就存在競争優勢,管理層再怎麼變動,它也不會差到哪裡去。而萬一遇到有作為的管理層,對企業來說就是錦上添花。一句話,它就是耐折騰。
選擇了貴州茅台這樣的企業,短期内我們就不用擔心這個企業的老闆行不行,股權變動、管理層變動,企業能不能受得了。分析這樣的企業,會叫人省心很多。
最後總結來說,投資能選的企業并不多;
再加上多數股民本身就屬于資訊弱勢群體,他們缺乏擷取資訊的管道,還得被人宰割。是以,為了保住那有限的本金,千萬千萬要學會回避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