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銷量減少三分之一 超五成虧損 汽車經銷商轉型破局

作者:中國經營報

本報記者 尹麗梅 童海華 北京報道

“去年這個時候我們店裡一個月能賣200台車,今年一個月大概隻能賣100台。從全年來看,今年賣的車比去年少了三分之一。現在換購需求明顯少了,消費者買車不像前兩年那麼沖動,現在我們做按揭的機率都要高得多,客戶都想手裡有更多的現金流。去年客戶分期與全款的比例大概是3∶7,今年分期與全款的比例則是五五開。”近日,成都市一家頭部自主品牌主機廠一級經銷商客戶經理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說道。

此番現象是汽車經銷商在2023年“負壓前行”的一個縮影。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此前釋出的《2023年上半年全國汽車經銷商生存狀況調查報告》(以下簡稱“《調查報告》”),2023年上半年,經銷商新車毛利率出現大幅度下滑,經銷商虧損的比例達到50.3%。

與此同時,記者統計了廣彙汽車(600297.SH)、永達汽車(3669.HK)等7家主流上市汽車經銷商集團上半年的業績,統計結果顯示,其業績均為增收不增利。

“今年有近75%的經銷商都沒有完成廠商半年銷量任務,現在經銷商的利潤高度依賴廠家補貼,沒有完成任務的話,返利會受到很大影響,這在一定程度上導緻了經銷商的大面積虧損。”一位在汽車行業浸淫多年的資深行業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國六A标準切換、車市“價格戰”等因素影響之下,今年汽車市場整體需求不足,消費疲軟仍是目前車市面臨的核心問題。汽車經銷商正在轉型中負壓前行,哪些發展路徑是可行之道仍在探索之中。

汽車是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性産業。記者關注到,面對汽車消費需求不足等問題,商務部、交通運輸部等多部門與多地地方政府相繼推出促銷政策。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随着中央促消費政策的推動,各地車展等營銷活動的活躍,市場消費總體較好,預計今年9月~11月,汽車廠家總銷量平穩走強,實際恢複好于預期。

實探“金九”車市:表現“溫和”

“今年6月、7月的生意都不好,我們店裡8月賣了100多台車,現在每個月能賣到100台車算是好成績了。總體而言,與前兩年相比車确實不好賣了,大家都理智了。”近日,一家自主品牌4S店客戶經理對記者說道。

記者實探多家汽車4S店感受到,今年的“金九”車市相較于往年,表現“溫和”。

記者在實探中注意到,即便正處于“金九”車市旺季,但4S店尚未明顯熱鬧起來。雖有門店打出了“車展钜惠 超低首付”“30周年慶”“金秋補貼 限時現今補貼至高30000元”“限定車型訂金10倍膨脹”“工廠價”等智語,但4S店客流冷清,部分門店展廳内部沒有開燈,銷售人員與或低頭看手機,或在前台閑聊,顯得無事可做。

乘聯會近期披露的資料顯示,9月1日至17日,全國乘用車市場零售80.4萬輛,同比增長10%,環比增長2%。雖然有同比10%的增長,但值得關注的是,去年同期國内仍處于疫情管控階段,基數偏低。

乘聯會方面認為,9月,各地陸續開展新一輪地方短時補貼,預計對“金九銀十”構成穩定支撐。與此同時,其也提到,近幾個月來終端優惠持續加碼,促進了銷量反正常季節性持續走高,但由頻繁的降價潮引起的車市新一輪内卷,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消費者持币觀望情緒,造成部分客戶選擇延遲購車。

記者注意到,9月27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整理的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今年前8個月,汽車制造業利潤為3035.9億元,同比增長2.4%,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的比重為6.5%。2023年1~8月,汽車制造業利潤率為4.9%,低于整個工業企業利潤率6.41%的平均水準。

2023年,“内卷”與“價格戰”是汽車行業的主旋律,汽車主機廠盈利承壓。處于整個汽車消費産業鍊下遊的汽車經銷商,則面臨着更大的競争壓力。

《調查報告》顯示,2023年上半年,汽車經銷商經營壓力進一步加劇,完成半年度銷量目标的經銷商占比僅為24.9%,經銷商新車毛利率出現大幅度下滑。與此同時,2023年上半年經銷商虧損的比例為50.3%,盈利的比例為35.2%,持平的比例為14.5%。虧損面處于近年的高位。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近期釋出的2023年8月份“汽車經銷商庫存”調查結果,8月份汽車經銷商綜合庫存系數為1.54,環比下降9.4%,同比上升5.5%,庫存水準在警戒線以上。

“相對于往年,今年的‘金九’車市,消費者持币待購的更多了。”一位合資品牌經銷商告訴記者,今年,不少傳統的4S店關停,汽車經銷商面臨的壓力較大。“汽車‘價格戰’對經銷商新車毛利影響較大,經銷商大多面臨新車盈利較差、客流不足、庫存壓力加大,以及資金壓力回籠慢等問題。目前,大部分汽車經銷商經營的主要是燃油車品牌,在‘新能源進燃油車退’的趨勢下,主流經銷商集團基本上均出現了店均銷量下滑的現象。”

轉型“自救”

“今年上半年對于經銷商來說非常艱難,全國大範圍降價,涉及新車和二手車,也涉及傳統燃油車和新能源車,給整個行業帶來了非常大的影響,價格混亂導緻需求不振的問題非常突出,經銷商新車業務的壓力非常大,出現比較嚴重的虧損狀态。”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郎學紅此前在釋出《調查報告》時說道。

近期,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會長沈進軍在一場交流研讨會上亦談道,目前汽車市場正由高速增長向高品質發展階段轉型,在此期間存在着諸多挑戰:在市場層面,産能釋放過渡與需求相對不足導緻的供需失衡;在産品層面,燃油車進入下行階段,新能源車和燃油車此消彼長,廠家和經銷商均要加速新能源汽車的轉型;在行業層面,汽車流通行業進入深度調整。主機廠授權品牌網點過多過密,大量的經銷商在進行品牌和區域的優化,退出經營不善的品牌。

經銷商處境艱難有目共睹。記者梳理多家主流上市汽車經銷商集團2023年上半年财報時發現,“汽車消費需求收縮”“價格戰”“新能源汽車轉型加快”“燃油車銷售受到沖擊”“市場競争激烈”等關鍵詞一再被提及。

《調查報告》顯示,從經銷商利潤結構來看,新車銷售利潤占比大幅下滑,由2022年年底的19.7%下滑至2023年上半年的4.9%。

面對眼前的困局,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推進翻建、盤活弱勢品牌和低效店面,持續加碼新能源汽車領域,擴大新能源車銷售網絡,加強新媒體營運,強化二手車業務與售後服務等,成為各大汽車經銷商共同的選擇。

“中國汽車市場的電動化競賽才剛剛開始,其更有可能為一場馬拉松而非短跑競賽。随着汽車主機廠下一代電動車平台在未來2~3年推出,中國的新車市場可能會繼續面臨激烈競争且大幅波動。我們認為,我們在汽車服務領域(尤其是在售後業務以及二手車業務中)建立自有品牌的戰略将使我們能夠更好地應對不确定性。”汽車經銷商中升控股(0881.HK)在半年報中說道。

此外,記者從廣彙汽車方面了解到,目前其已獲得了小鵬汽車、AITO、歐拉、岚圖、小鵬、阿維塔、埃安、東風猛士、吉利銀河、哈弗新能源、ICAR、廣本E、飛凡等20餘個品牌授權,新能源品牌覆寫範圍正在不斷擴大。可以看到,傳統汽車經銷商正在試圖進一步搶占新能源銷售陣地。

對于汽車經銷商應如何進行有效轉型,行業内有不少探讨。在沈進軍看來,汽車經銷商正在經曆一段痛苦的深度調整期,應從品牌結構、區域結構兩個次元進行優化。眼下,經銷商要充分利用好政策紅利,全力推動二手車發展;要全面擁抱新能源,順勢而變打造新能源車銷售服務新模式;要牽住數字化“牛鼻子”,實作精益化營運,推動使用者價值增長;要以汽車新零售驅動線上線下深度融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