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經濟蕭條時期,社會經濟變革和機遇。

作者:民行天下之馳騁
經濟危機是從資本主義基本沖突中産生的,隻要資本主義制度存在,危機就是不可避免的。從資本主義發展的曆史看,自1825年英國開始出現第一次周期性普遍的生産過剩危機以來,每隔一定期間就要發生一次。19世紀發生的幾次危機以外,進入20世紀,在1900年危機之後,又發生了1907年、1914年、1921年、1929~1933年和1937~1938年的經濟危機。

世界第一次大的經濟蕭條是1929-1933年的世界資本主義經濟危機。這場危機始于1929年,當時英國股市崩盤,全球經濟陷入螺旋式下滑。在美國,大崩潰導緻股市恐慌性抛售,股價暴跌,失業率上升到300多萬,企業破産,銀行倒閉,導緻廣泛的經濟困難。這場危機也産生了重大的政治影響,例如工黨在社會改革的平台上首次掌權。大崩潰是全球經濟的分水嶺事件,它預示着一個金融不穩定的新時代的開始,在随後的幾十年裡發生了一系列經濟危機。1929年經濟大崩潰後,迅速蔓延成為一場世界性的經濟危機。這場危機對全球經濟産生了嚴重的影響,引發了大量的企業倒閉、失業率上升、社會動蕩等問題。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影響:

1. 股市崩盤:1929年,美國股市在“黑色星期四”和随後的“黑色星期五”和“黑色星期六”中崩盤,導緻大量投資者和銀行破産。這場崩盤迅速波及到全球股市,引發了全球性的金融恐慌。

2. 企業倒閉:随着股市崩盤,許多企業倒閉,失業率飙升。在美國,大蕭條期間有大量銀行和企業破産,其中包括著名的洛克菲勒帝國标準石油公司和美國電報電話公司。

3. 失業率上升:大蕭條期間,失業率急劇上升成為普遍現象。在美國,失業率在1933年達到了驚人的25%,這意味着每四個勞工中就有一個人失去了工作。

4. 社會動蕩:大蕭條對各國社會産生了嚴重的影響。在美國,羅斯福總統的“新政”實施了一系列社會救濟計劃,包括“社會保障法”和“公共工程局”等,以緩解經濟危機帶來的社會動蕩。

5. 經濟萎縮:由于股市崩盤和企業倒閉,各國經濟普遍出現萎縮。美國的經濟規模在1929年達到頂峰,随後出現了急劇的衰退。據估計,美國的經濟規模在大蕭條期間縮減了近三分之一。

6. 政治影響:大蕭條對世界政治産生了深遠的影響。在經濟危機的影響下,一些國家出現了極端主義政治勢力,如德國的納粹黨和意大利的法西斯黨。這些勢力在經濟危機中得到了廣泛的支援,并最終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世界經濟蕭條使紐約股市暴跌,美國陷入經濟危機。由于美國被迫抽回了對德國的大量投資,導緻德國經濟的全面崩潰。這次經濟危機對美國、德國乃至全球而言都是災難性的。從1929年到1933年,美國國民生產毛額從2036億美元降為1415億美元,降幅高達30%,企業倒閉86500多家,銀行破産10500家,失業率高達25%。而德國國家黃金儲備也由23.9億馬克減少到了13.6億馬克,工業生産下降了40%,失業率及半失業率高達66.4%。

面對危機,德國和美國卻做出了不一樣的應對政策,走了兩條截然不同的路。德國選擇了舉債擴軍、投資軍工的方式,以此來解決産能過剩和失業的問題。因為大量的軍工産業已經形成,如果不打仗不去搶,龐大的軍工産業就會癱瘓,導緻經濟再次崩潰,勞工再次失業。美國則選擇了羅斯福新政,通過政府的大力幹預來刺激經濟。羅斯福新政包括一系列的改革,比如金融監管、社會保險、勞工權益、農業調整等,旨在重建經濟、提高就業率和保障民生。這些政策在當時取得了顯著的效果,使美國經濟逐漸複蘇,并在1936年達到了曆史性的峰值。

然而,世界經濟蕭條并沒有是以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使世界各地的經濟再次遭受了嚴重的打擊。在戰争期間,各國都實行了貿易壁壘、配額限制和外彙管制等措施,導緻全球貿易急劇下降。戰争還導緻了物資短缺和人力緊缺,使得許多國家的工業生産陷入了停滞。

直到1945年二戰結束,世界經濟才逐漸開始恢複在21世紀,世界經濟繼續發展和演變。以下是一些重要的事件和發展:

1. 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全球各國開始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來防止類似危機再次發生。這些措施包括更加嚴格的金融監管、更大的政府幹預以及更緊密的國際合作等。

2. 2010年,歐盟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這是一個象征性的轉變,表明全球經濟重心正在向東方轉移。

3. 2014年,中國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貿易國,這進一步表明了全球經濟重心向東方的轉移。

4. 2015年,全球各國在巴黎達成了應對氣候變化的協定,這是全球首次就氣候變化問題達成一緻。

5. 2016年,英國公投決定退出歐盟,這一事件對全球經濟産生了深遠的影響。

6. 2018年,美國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征關稅,這引發了一場貿易戰,對全球經濟産生了影響。

7. 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對全球經濟造成了嚴重的沖擊。各國政府采取了各種措施來緩解疫情對經濟的影響。

8. 2021年,全球經濟逐漸從新冠疫情中恢複,各國政府繼續采取措施刺激經濟和推動改革。

總的來說,世界經濟的發展經曆了多個階段和事件,不斷地發展和演變。如今,世界經濟面臨着多種挑戰和機遇,需要各國加強合作和協調,共同推動全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在最近幾年,世界經濟又出現了一些新的趨勢和挑戰。以下是一些值得關注的發展:

1. 數字化和資訊技術的發展:随着數字化和資訊技術的飛速發展,數字經濟和數字貿易已經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數字貨币和區塊鍊等新興技術的應用也正在改變金融和貿易等領域。

2. 人口老齡化和少子化趨勢:人口老齡化和少子化趨勢在全球範圍内越來越明顯,這将對全球經濟産生深遠的影響。這包括勞動力市場、消費市場、社會保障體系等方面的影響。

3. 環境和氣候變化問題:環境和氣候變化問題已經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各國正在努力實作減排目标,推動可持續發展。這将對全球經濟産生深遠的影響,包括能源産業結構、投資方向和國際貿易等方面。

4. 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趨勢:近年來,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趨勢逐漸擡頭,這将對全球經濟産生影響。這些趨勢可能導緻貿易保護主義、技術封鎖和地緣政治沖突等問題,需要各國加強合作和協調解決。

5. 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全球經濟治理體系需要進行改革和完善,以适應新的國際形勢和挑戰。這包括國際貨币基金組織、世界銀行、世貿組織等國際組織的改革和發展,以及全球稅收治理、數字治理等議題的讨論和推進。

是以,在世界經濟的發展曆程中,不斷有新的趨勢和挑戰出現。未來,各國需要繼續加強合作和協調,應對各種挑戰,不斷推動全球經濟可持續發展。

而1929-1933年的世界經濟蕭條是一次嚴重的全球性危機,對世界經濟、社會和政治産生了深遠的影響。這次危機促使各國政府加強了對經濟的幹預,并推動了一系列社會改革和經濟發展計劃的實施。

隻在今日頭條首發!

經濟蕭條時期,社會經濟變革和機遇。
經濟蕭條時期,社會經濟變革和機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