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推出了一款基于機器學習的古埃及象形文字翻譯器。
該翻譯器是谷歌藝術文化應用 "Fabricius "的一部分,該應用是通過2017年在大英博物館首次推出的育碧象形文字計劃開發的。
該項目與谷歌、麥考瑞大學澳洲埃及學中心、Psycle Interactive、育碧和世界各地的埃及學家合作,旨在确定使用機器學習處理和整理古埃及人語言的可能性。
聖書體象形文字是古埃及的正式文字系統,第一個可破譯的句子可以追溯到第二王朝(公元前28世紀)。象形文字結合了文字、音節和字母元素,有1000多個不同的字元。
随着5世紀埃及各地異教徒寺廟的最終關閉,象形文字的知識消失了,直到19世紀20年代讓-弗朗索瓦·商博良在羅塞塔石碑的幫助下破譯了象形文字。
Fabricius允許使用者上傳象形文字的圖像,然後軟體試圖将其與資料庫中的符号進行比對,并分析曆史記錄和定義,以破譯不同的含義。
澳洲埃及學中心的Alex Woods博士告訴英國廣播公司:“将迄今為止隻存在于手寫書籍中的文本材料數字化,将徹底改變埃及學家的經營方式。數字化和注釋文本可能有助于我們重建牆上破碎的文本,甚至發現我們不知道存在的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