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回“中國大媽”又買對了嗎?

作者:齊魯壹點
這回“中國大媽”又買對了嗎?

圖檔源于網絡 圖文無關

中秋、國慶“雙節”将至,連日來,上海各大金店客流明顯增多。昨天上午,在豫園商城老廟黃金景容樓旗艦店一樓,一對老夫妻正在為剛過門的兒媳挑選“三金”:“今天足金飾品單價已經達到610元/克了。都怪老伴,一直說還要再等等,要是照我的意思今年五一來買,每克要低20元。”妻子說道。

熱衷購買“大克重”

雖然有些“肉痛”,但當老夫妻倆得知門店推出了每克減40元的優惠後,還是決定立刻下手。阿姨買單時爽快地說:“小兩口馬上要辦婚事,就是買在山頂也隻能認了。”

何時購買金飾品,“中國大媽”似乎沒出過錯。2013年4月國際金價大跌,中國大媽瘋狂搶金,一戰成名,當時的《華爾街日報》甚至專創英文單詞“dama”來形容“中國大媽”。此後,盡管黃金在2013年4月12日和4月15日經曆了一次震撼暴跌,直接從1550美元/盎司(約合人民币307元/克)下探到了1321美元/盎司(約合人民币261元/克),導緻“中國大媽”紛紛被套牢,但今天再看“中國大媽”們當時的決策,連精明的上海爺叔們也不得不佩服。

這回“中國大媽”又買對了嗎?

圖檔源于網絡 圖文無關

景容樓當班經理王蘭向記者介紹,這波金價上揚是從去年8月份開始的。去年年初時,足金飾品是每克520元,上半年曾一度探底到每克480元左右,而從去年8月份開始,足金價格重新站回到每克500元。她說,與往年相比,近期足金飾品消費還有兩個明顯特點,一是“大克重”消費增多,購買重量在40克至60克金镯子、金項鍊的消費者頗多。不少顧客認為存款利息不高、理财産品收益不穩定,不如買金來得保值;二是年輕消費群體增多,“這與消費領域的國潮興起有關。中國黃金文化幾千年來源遠流長,許多新人崇尚新中式婚禮,黃金飾品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投資金條也漲了

同樣,投資金條自去年8月份開始,價格也一路上揚。記者在中國黃金河南中路旗艦店看到,昨天的投資金條行情圍繞487元/克上下波動。一位店員告訴記者,去年這個時候,投資金條行情在380-390元/克區間。“當時我接待過一位阿姨,一口氣買了8根投資金條,每根100克。”

這回“中國大媽”又買對了嗎?

事實上,自去年此時開始的“買金熱”,從今年各大黃金股的業績報告上也能看出端倪。8月28日,老鳳祥股份有限公司釋出2023上半年财報。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六個月内,老鳳祥營收同比大漲19.57%至403億元,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同比增長43%至12.7億元,而扣非淨利潤同比增長44.37%至12.92億元。老鳳祥在報告中表示,上半年營收增長“主要系黃金珠寶首飾銷售增加所緻”。

後市将如何演繹

對于金價上漲的原因,業内人士認為,一方面是受到匯率的影響,國際黃金價格仍然是以美元為機關的定價體系;另一方面是受到供求關系的影響,由于臨近中國傳統節日,消費者備貨需求有所上升。此外,寬松的貨币政策也會支援金價上漲,老百姓購買足金飾品或投資金條以求保值增值。

黃金市場火爆,後市将如何演繹?專家認為,在衆多“做多”信号中,“做空”信号也不容小觑。目前境内金價與境外金價之間的差距已經達到階段性高位,但是,國内的金價最終還是會跟随國際金價運作,長期大幅溢價不可持續。是以近期國内黃金投資者還應暫時保持謹慎觀望,等待金價回調,縮小跟國際金價的價格差距之後再考慮買入。

(解放日報 記者 吳衛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