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50年前的那個春天

新華社東京4月8日電:50年前的那個春天

新華社記者 姜陽光親王 郭偉

現年77歲的佐佐木有着一頭白發,在東京北部淺草附近的一棟較高價的電梯大廈樓裡住了七年。每個星期一到星期五,她都會步行半個多小時到寺廟,以紀念她的丈夫,風雨無阻。

寺廟的骨灰儲存已經自動化,她隻需要刷卡就可以把骨灰盒送出去。鄧齊會點亮并和她的丈夫說話。她說,她避免在擁擠的周末與丈夫跨時空聊天。

她的丈夫離開這個世界已經八年多了,鄧子覺得自己從未離開過,自從1987年12月19日在北京結婚以來,他從未離開過。

"我隻是覺得人們真的不知道,但命運就在那裡。"敦子告訴新華社。

1971年4月,整整50年前,在名古屋開始了分裂,春天,第31屆世界乒乓球錦标賽正在那裡舉行。敦子在中國西北長大,剛從中國回到日本幾年,不習慣住在偏遠的今根縣,一直想回中國。在得知中國乒乓球代表團來了之後,感覺就像"家人來了,不見了"。

乒乓球自1959年榮國俊奪得世界冠軍以來,便風靡全國。鄧子記得自己上酒泉國小五年級時打乒乓球。"大家拿着乒乓球拍,一個班級沖出去搶桌子,下一個鈴聲響起,如果老師多說一句話,我們都踩着,讓老師都尴尬。

鄧子一個人不敢去,于是他問了一位同僚,兩個人坐夜行列車去名古屋,組委會說,第二天中國有比賽,特别緊張,最好不要打擾,建議他們去追賽。4月7日比賽結束後,鄧子一行乘坐夜行巴士再次前往名古屋,聽說有兩名日本年輕女子來訪,中國隊派莊澤東相約,他是中國隊最有名的運動員,在20世紀60年代曾連續三次奪得男單冠軍。鄧子記得他穿着一件紅色的中國隊服,他拿出一枚代表團胸針送給她作為紀念品,她沒有,她想讓他的胸膛上戴着國徽,卻被拒絕了:"這不能,我們每個人隻有一個,每一次出場都要穿。"

會議時間很短,不到15分鐘,但對鄧子來說非常令人印象深刻。

"非常高!"鄧子回憶道。"他不是很高,大約1米70,但我認為他非常高。看到他,我感覺自己像中華民族。"

聽說第二天中國隊要經大阪坐火車回家,鄧子和搭檔在火車站附近找到了一家小旅館,她興奮得整晚都沒怎麼閉上眼睛,寫了一封三四頁的信,表達了一個在中國長大的日本人對中國隊奪冠、看到冠軍的興奮之情。第二天,她擠過車站去趕走"人海",終于在車裡再次見到了中國隊員,并親自把信交給了他們手。

它也恰好是4月8日。

鄧子不知道世界乒乓球錦标賽的中間發生了什麼,她看到的男人在場外做了什麼,或者兩天後發生的改變世界的"乒乓外交"。

當然,她沒想到将來會和這個名叫莊哲東的人有交集。

這些經曆,以及後來的故事,在過去的幾十年裡,她已經說過很多次了,但當她再次說話時,她的眼睛裡仍然充滿了淚水。

然後在80年代,生活有起伏,歲月有起伏。1987年,她經曆了很多艱苦的工作,放棄了在中國的工作,改變了國籍,嫁給了在北京少年宮執教的莊澤東。

"實際上,一家日本公司的總裁來找我,說如果你願意,他仍然可以在北京工作。但我母親說,如果你嫁給莊先生,你必須全力以赴。于是他賣掉了在東京的房子,去北京當家庭主婦。

1980年代,中日兩國的收入和生活水準存在巨大差距,但鄧子說,這個決定并不困難。"我真的體驗到了愛的力量,我覺得隻要莊先生身邊,任何痛苦都可以受苦。奇怪的是,你以前在小說或電影中聽到過這些東西,卻沒有任何感覺,但當你這樣做時,你知道它的巨大力量。"

在采訪中,鄧子總是叫他"莊先生"。

結婚後,兩人幾乎形影不離,鄧子說,他們隻在一起26年,洗澡、上廁所的時候不在一起。"他在耶和華之外,在我主裡面。我曾經說過,莊先生是太陽,我是月亮,我借用太陽的光,離開太陽,月亮不能發出光。"

2013年2月10日,莊澤東在北京病逝世,敦子失去了在中國唯一的親人。在日本,她也有五個兄弟姐妹,自2014年以來一直住在東京照顧她。

在他的手機上,一個由兩人多年前的照片制成的吊墜顯示,兩人都開心地笑了起來。東京家也堆滿了丈夫的照片和書法,幾天前的東京大地震,東子住的10樓震得很厲害,因為她擔心丈夫的照片從架子上掉下來,她拼命地爬上去儲存照片。

如果不是疫情爆發,她應該上周回到北京,為她的丈夫掃墓,她的丈夫每年定期回家三次,一次是清明節,一次是中國元節,一次是以丈夫命名的乒乓球比賽。

丈夫去世後,她将骨灰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在北京,一部分在東京。

北京的墓地位于昌平,墓碑底部的石基上寫着"愛妻佬子"字樣。背面刻有銘文:"睡在這裡的人用一個小球推着地球。

50年來,她隻在三年前回到名古屋一次,陪同一家日本電視台去看一檔節目,在那裡,中國隊住的酒店變成了停車場。

"再也不會去了,我去的時候一定很難過。她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