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7個醫生沒找準4歲男孩病因,媽媽用GPT找出來了!為啥?

作者:王煜全

你好,我是王煜全,這裡是王煜全要聞評論。

用AI看病一直頗具争議,有人在做AI醫療應用開發,也有人覺得AI不靠譜,但一位家長卻用GPT解決了一個不小的難題。

9月11日,NBC旗下網站《Today》報道,一名四歲男孩Alex備受疼痛折磨,男孩的母親Courtney花了三年時間帶他看了17位醫生,還是沒能找到真正的病因,無奈之下,Courtney就嘗試和GPT對話,卻意外找到了正确的答案。

17個醫生沒找準4歲男孩病因,媽媽用GPT找出來了!為啥?

按理說,現在的醫療體系已經高度發達了,怎麼還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咱們先說說他們曲折的求醫經曆。

2020年,Alex感到莫名的頭疼,後來又開始磨牙,父母就覺得可能和換牙或者蛀牙有關,可牙科醫生檢查之後認為牙齒正常,就建議去看治療氣道阻塞的正畸醫生,醫生給Alex安裝了擴張器,解決了磨牙的問題。

雖然沒有找到頭疼的病因,症狀卻不明顯了,可後來頭疼症狀又出現了,他們就去看了神經内科醫生,結論是偏頭痛。

而且,Alex又出現了左右腳走路不協調的問題,兒科醫生就建議他們做實體治療,實體理療師認為,亞曆克斯可能患有一種名為“Chiari畸形”的疾病,這會導緻頭疼、走路不穩等問題。

這就讓他們更加迷茫了,是以找了更多醫生,前前後後加起來有17位,但還是沒有準确結論。

最終,母親Courtney抱着試試看的心态用起了GPT,把Alex的各種症狀和檢測結果都輸入進去,GPT給出的結論就是“脊髓栓系綜合征”,這是一種由脊柱裂等問題導緻脊髓受牽拉、壓迫的疾病。

Courtney帶着這一結論找到了神經外科醫生,這次終于确診了。

17個醫生沒找準4歲男孩病因,媽媽用GPT找出來了!為啥?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GPT能夠給出17位醫生都沒有做出的答案呢?

這是因為,現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彙集了網際網路中的海量資訊,可以說是人類知識庫裡所有資訊的合集,它的知識面超過了每個單獨的醫生,自然也就能夠做出更加全面的判斷。

而在現代醫學系統中,專業越來越細分,各個科室的醫生對自己專業相關的病症非常熟悉,但一些多病症交織的複雜性、罕見性病症,就可能超出他們的認知範疇,不一定能夠做出準确判斷。

前面提到的“脊髓栓系綜合征”就比較少見,據統計,這類疾病在美國的發病率為0.3-1.43‰,而美國罕見病标準為1/1500,也就是0.6‰,也就是說,這個病已經進入罕見病範疇了。

而且,Alex患有的是更加罕見的“隐性脊髓栓系綜合症”,也就是從體表上看不出來的隐性脊髓問題,更專業的神經外科醫生才能從醫療影像中識别出來。

所謂“術業有專攻”,其他科室的醫生可能根本沒有聽說過類似的疾病,即使聽說過,也不一定記住完整的病理特征,是以,這其實是現代醫學的整體問題,倒不能責怪某個具體的專科醫生。

17個醫生沒找準4歲男孩病因,媽媽用GPT找出來了!為啥?

不過,對AI來說,隻要在訓練過程中接觸了相關的罕見病知識,就會長時間留存在資料庫中,接收到人類的提問之後,就可以做出相對準确的回報。

就像AlphaGo戰勝李世石一樣,它記住了所有棋局的可能性,就能夠做出更優的選擇。

同樣的道理,AI不僅記住了所有已知疾病的名稱,還記住了背後的病理和病人的各種表現,在生成式AI時代,又具備了良好的了解和溝通能力,就能夠發揮良好的問診作用。

問題是,AI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應用仍然備受争議,有人認為用AI治病并不安全,也有人說AI太過冰冷,讓人感到害怕,還有人擔心AI會替代醫生。但是,我們面對新技術進步時,不能隻是恐懼和擔心被替代,而是需要思考如何利用新技術來更好地解決問題!

從Alex的遭遇來看,正是由于家長和專科醫生的認知受限,才不得不東奔西跑找各種醫生,不得不忍受三年的病痛,當然,在2020年時GPT-4還沒有出現,也就沒有強大的AI能夠幫他們做出綜合診斷。

在此之前,應對疑難雜症的傳統方法是做專家會診,不同科室的專家坐下來一起讨論解決方案,但是,專家會診通常隻在病情非常危急的情況下才會出現,而Alex的各種症狀單獨看來都不緻命。

而且,專家會診實際上是高端服務,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享受到的普惠性服務,而Courtney與GPT溝通,就相當于和具備多專業知識的顧問溝通,這實際上是一種更加智能化和普惠化的專家會診。

也就是說,AI有潛力讓每個患者都能享受到專家級的醫療健康顧問服務。

與此同時,如果Alex遇到的醫生都能夠用上“博學多識”的AI助手,即使他們自己并不了解“脊髓栓系綜合征”,也能在自己的知識體系之外,得到更加全面的診斷建議,也就可能更早發現真正的病因。

當然,這并不代表AI會替代醫生,實際上,Courtney沒有輕易相信GPT的判斷,而是加入了與脊髓疾病相關的家長社群,小心求證之後,再找專業醫生做出最終診斷。

是以,人工智能發揮的作用就是患者和醫生的好幫手,既能提高患者的醫療診斷效率,又能幫助醫生提供更多醫療服務,換句話說,就是人類醫療健康服務的顧問。

我們也在做人工智能訓練,目的就是讓人工智能專家成為你的“中南海保健醫”,提供高品質、持續化、普惠化的健康服務。

你對AI提供醫療健康服務有什麼評價?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王煜全要聞評論,我們明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