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分别與俄羅斯和印度的代表會面,讨論了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問題。這些會面的結果引發了人們對于美國霸權地位是否會被颠覆的猜測。近年來,美國等霸權國家的強硬立場愈發明顯,他們幹涉其他國家的内政,如幹預烏克蘭危機、台灣問題以及試圖在亞太地區東擴,這使得中國不得不站出來予以回擊。早在2021年,中俄兩國聯手建立了一個由17個國家組成的“捍衛《聯合國憲章》之友”的聯盟,現在是時候推動反霸權主義的想法了。
王毅與俄羅斯聯邦安全會議秘書帕特魯舍夫于24日在約翰内斯堡會面。王毅表示,中國願意與俄羅斯一同反對霸權主義,以維護開發中國家的利益。帕特魯舍夫堅決表示,俄羅斯絕不會容忍一些國家通過霸權行徑加劇國際緊張局勢。顯然,俄羅斯一直是中國的堅強盟友,為中國提供了充分的安全感。
随後,王毅會見了印度國家安全顧問多瓦爾。王毅強調中國不會走上尋求霸權的老路,願意與印度等其他開發中國家合作,共同推動一個沒有霸權主義、和平穩定的多極世界,也就是一個沒有美國霸權主義的世界。印度近年來一直在努力發展壯大,但也面臨着美國的引誘,試圖與美國對抗中國。中方的明确态度向印度傳遞了一個重要資訊,即與中國共同反對美國霸權才是兩國共同發展的正确道路。
多瓦爾表示,印度願意與中國合作,共同努力解決邊境問題,推動雙方關系的發展。雖然印度沒有直接同意反美霸權,但至少表明了兩點觀點。首先,印度認識到不應被美國牽制,因為為了親美而得罪中國并不值得。其次,印度近年來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增強,盡管與中國相比還有差距,但明白與美國共同對抗中國不會帶來任何好處,是以更傾向于擺正自己的位置。對中國來說,重要的是印度不加入美國的封鎖計劃,這将削弱美國的政策。
令人巧妙的是,法國總統馬克龍也發表了支援反霸權主義的積極信号。馬克龍通路了新喀裡多尼亞,該地擁有豐富的鎳資源,約占全球儲量的10%。除新喀裡多尼亞外,馬克龍還計劃通路南太平洋的瓦努阿圖和巴巴新幾內亞,一些西方媒體猜測他是為了推動“印太戰略”,以取代中國在該地區日益增長的影響力。然而,法國政府堅決否認了這一觀點,強調他的通路旨在鼓勵地區大國在北京和華盛頓之外建立多元化的夥伴關系,而不是推動反華政策。這也意味着美國和西方國家試圖拉攏法國的計劃失敗了,法國堅持歐洲的“戰略自主”原則,不願成為美國的附庸。
總的來看,反霸權主義的想法正在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國家加入反霸權的行列,對于中俄和全球來說都具有積極的影響。美國的霸權主義終将自食其果。通過合作和團結,國際社會可以建立一個沒有霸權主義的、和平穩定的世界,這将是全人類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