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台灣海峽差點撞船!052兩次逼攔美軍軍艦,加軍:以後不要再這樣

本文内容來自于網絡,若與實際情況不相符或存在侵權行為,請聯系删除。本文僅在今日頭條首發,請勿搬運。

危機四伏!不久前的一個星期,一段驚險的視訊在全球範圍内廣泛傳播。視訊中,中國海軍的一艘052型驅逐艦險些與美國的鐘雲号驅逐艦發生嚴重碰撞。這一事件引發了廣泛的讨論和猜測,背後的故事卻鮮為人知。現在,讓我們一起揭開這一事件的面紗,深入了解其中的内情。

事情的源頭可以追溯到5月25号,當時一名加拿大記者登上了加拿大護衛艦蒙特利爾号。這艘護衛艦随後前往指定海域與美國的鐘雲号驅逐艦會合,并在接下來的一個星期中一同航行,最終抵達台灣海峽。6月2号,美國和加拿大軍艦接到指令,要求它們從台灣海峽的南側進入該海域。

台灣海峽差點撞船!052兩次逼攔美軍軍艦,加軍:以後不要再這樣

6月3号的上午,當美國和加拿大軍艦進入台灣海峽時,中國海軍通過無線電呼叫着它們,警告它們已經進入中國領海,并要求它們立即撤離,否則将采取反制措施。然而,美國軍艦選擇置之不理,繼續朝北方前進,穿越台灣海峽。

在這一時刻,中國海軍的052型驅逐艦決定采取行動,試圖攔截美國的鐘雲号。加拿大護衛艦蒙特利爾号的指揮官,保羅·芒特,立即向美國軍艦發出警告:“請盡快減速和改變航向,否則我們兩艘船将會相撞!”然而,美國軍艦的回應卻是毫不妥協:“我們不會改變航向,改變航向的應該是中國軍艦。”

台灣海峽差點撞船!052兩次逼攔美軍軍艦,加軍:以後不要再這樣

盡管美國軍方表現出堅決的姿态,但在危急關頭,他們還是選擇了減速。中國海軍的052型驅逐艦從鐘雲号的左側突然插入,距離最近處僅有150碼。這種近距離接觸意味着,為了避免碰撞,美國軍艦不得不将航速減至10節,相當于每小時18.52公裡。

值得注意的是,通常情況下,驅逐艦的巡航速度都在30節左右,是以将航速降至10節對于美國軍艦來說是相當危險的。這種危險局勢并沒有結束,中國海軍随後進行了第二次攔截。052型驅逐艦從鐘雲号的右側1000碼處機動,再次橫穿了鐘雲号前方。

台灣海峽差點撞船!052兩次逼攔美軍軍艦,加軍:以後不要再這樣

在這兩次攔截過程中,加拿大護衛艦蒙特利爾号除了給鐘雲号“指揮交通”外,幾乎沒有其他動作。原因在于中國海軍的056型護衛艦正密切監視着加拿大護衛艦,與蒙特利爾号的距離大約為1000碼,勉強可以算作是一個相對安全的距離。

在兩次攔截結束後,中國海軍繼續“護送”鐘雲号和蒙特利爾号,直到它們安全離開了台灣海峽。蒙特利爾号的指揮官,保羅·芒特福德,在離開台灣海峽後向随船記者抱怨:“中國軍隊的這種機動行為極其不專業,我希望這隻是一次孤立事件,以後不要再發生在我們身上,因為這裡是國際水域。”然而,中國海軍的行動展現出了高度的專業性和果斷。

台灣海峽差點撞船!052兩次逼攔美軍軍艦,加軍:以後不要再這樣

美國軍方也發表了聲明,指責中國軍艦以不安全的方式進行演習,違反了國際水域安全通行的海上規則。然而,這一指責在國際上并沒有引起太多共鳴,因為事實上,中國海軍的行動是為了維護國家的主權和安全。

中國海軍在事後也釋出了聲明,相對較為冷靜。東部戰區新聞發言人表示:“對于美加聯軍通過台灣海峽并炒作一事,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組織海空兵力全程跟蹤和警戒,依法依規處置……”

台灣海峽差點撞船!052兩次逼攔美軍軍艦,加軍:以後不要再這樣

這次事件揭示了中國海軍在維護國家利益和主權方面的堅定立場。在危急關頭,中國軍隊展現出了敢打、敢拼和必勝的信念,迫使美國軍艦作出讓步。這次事件也提醒我們,在國際舞台上,很多時候,國家隊可能在默默地承擔着巨大的風險和責任

,而我們往往對這些背後的努力一無所知。就像這次事件一樣,如果沒有加拿大記者的視訊記錄,誰能知道當時的情況竟然會如此危險?137米的距離,30節的航速,稍有不慎,就可能導緻兩艘艦船相撞,造成嚴重的事故。然而,中國人民解放軍毫不畏懼,堅定地以敢打、敢拼和必勝的信念,逼迫美國軍艦采取行動。

台灣海峽差點撞船!052兩次逼攔美軍軍艦,加軍:以後不要再這樣

是以,當今後再次出現類似的事件時,讓我們不要着急,而是要深思熟慮。國家隊是否再次默默地背負着風險,為了維護國家的利益和尊嚴而前行?正如這次事件所展示的那樣,國家在維護自身主權和安全時,有時不得不采取果斷的行動,哪怕這意味着冒着巨大的風險。

最終,這次事件給我們帶來了一個深刻的啟示:在國際事務中,堅定和果斷的立場是至關重要的。我們必須以團結一心的态度,捍衛國家的利益和尊嚴,不畏艱險,敢于行動。隻有如此,我們才能在國際舞台上保衛我們的權益,確定國家的安全和繁榮。這次事件是一次生動的教訓,提醒我們要時刻警醒,不容忽視國家的利益和領土的安全。隻有這樣,我們才能在國際社會中走得更加堅定和自信。

台灣海峽差點撞船!052兩次逼攔美軍軍艦,加軍:以後不要再這樣

以上内容資料均來源于網絡,本文作者無意針對,影射任何現實國家,政體,組織,種族,個人。相關資料,理論考證于網絡資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贊同文章中的律法,規則,觀點,行為以及對相關資料的真實性負責。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關所産生的任何問題任何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直接與間接的法律責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