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亞運會曆史,不斷有新的競賽項目加入進來,其中不少冷門項目極具特色。南都新知“亞運會冷知識”帶你一起了解一下!
卡巴迪:進階版老鷹捉小雞
比賽地點:杭州蕭山瓜瀝文化體育中心
金牌數量:2枚
卡巴迪起源于亞洲民間,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曆史,風靡于西亞、南亞一帶。運動形式上類似于中國民間“老鷹捉小雞”的遊戲,但卡巴迪是一項對抗性非常強的集體運動,對運動員的肺活量、柔韌性、反應速度、身體的靈活性等素質要求很高。
在柏林1936年第11屆奧運會上,卡巴迪作為表演項目首次亮相。在北京1990年第11屆亞運會上,男子卡巴迪成為正式比賽項目;在廣州2010年第16屆亞運會上,女子卡巴迪成為正式比賽項目。
2018年第18屆亞運會女子卡巴迪決賽。新華社資料圖
卡巴迪比賽在兩支隊伍中進行,每支隊伍有12名隊員,其中7名為首發隊員,其餘5名為替補隊員。雙方在一塊矩形的場地上進行比賽,不需要借助任何的器械裝置交替進行進攻。比賽開始前雙方隊員站在己方半場,由雙方隊長通過擲币決定進攻順序,率先進攻的一方派出一名隊員不間斷地喊唱“卡巴迪”進入對方半場發動進攻,進攻隊員如果觸及一名或多名防守隊員并順利傳回己方半場,被觸及隊員被判罰出場,進攻方觸及幾人得幾分,同時複活幾名隊員上場(場上最多為7名隊員);如果進攻隊員中斷喊唱或者被抓住,不能順利傳回己方半場,則被罰出場,對方得1分且複活1名隊員。裁判員也會根據規則對運動員在比賽中的行為做出相應的判罰。
卡巴迪男子比賽上下半場各20分鐘,女子比賽上下半場各15分鐘,中場休息5分鐘,最終得分多者獲勝。若正常時間内雙方打平,則進行加時賽。
霹靂舞:選手不知道DJ會放什麼音樂
比賽地點:杭州拱墅運河體育公園體育館
金牌數量:2枚
霹靂舞是杭州亞運會和巴黎奧運會的新增項目。那麼,霹靂舞到底是一項怎樣的運動?為何能成為奧運和亞運大家庭的新成員?
霹靂舞起源于20世紀70年代,植根于美國的Hip-Hop文化,是街頭舞蹈的一種形式。這是一種以個人風格為主的技巧性街舞舞種,舞蹈大部分動作緊貼地闆完成,例如手撐地狀态下的快速腳步移動、身體旋轉以及倒立定格,是以也被稱為“地闆舞”。對于跳霹靂舞的人,一般稱呼為B-boy(男孩)或B-girl(女孩)。
2020年,國際奧委會同意在2024年巴黎奧運會中增設霹靂舞項目。同年,亞奧理事會第39屆全體代表大會明确,杭州亞運會新增霹靂舞項目。
杭州亞運會霹靂舞比賽設男子、女子兩個小項,采取紅藍兩方在場地内輪番表演的形式進行。雙方各完成1次對決(battle),稱為1輪(round)。對決雙方每場表演時間不得超過60秒。
刺激的是,選手賽前不知道現場DJ會放什麼音樂,是以比賽具有非常強的随機性。對戰雙方要在聽到音樂的瞬間,選擇貼合的舞蹈動作進行表達,有時還要觀察對手的風格和難度,做出針對性回應。
此次亞運會中國隊派出兩男兩女出戰,女子組派出劉清漪和曾瑩瑩,男子組派出商小宇和亓祥宇,隊伍平均年齡不足23歲。
劉清漪。新華社資料圖
女子方面,2005年出生的劉清漪是該項目奪冠熱門選手,她在今年奧運積分賽日本北九州站和法國蒙彼利埃站收獲了兩個冠軍,在去年南韓世錦賽中摘得銀牌。這位總是紮着馬尾辮的小姑娘,憑借極強的舞台感染力和極具力量感的套路技巧,在近兩年國際大賽中屢創佳績,已快速成長為世界霹靂舞圈無法忽視的存在。
此外,30歲的曾瑩瑩也在亞運名單之列,她的表演着重于舞蹈和音樂的結合,以叙述性見長,但從目前國際賽事成績來看,要想在亞運會上争取獎牌仍需放手一搏。
曾瑩瑩。新華社資料圖
藤球:腳踢的排球
比賽地點:金華體育中心體育館
金牌數量:6枚
藤球産生于馬來地區,是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國家的傳統體育項目,在東南亞地區廣泛流行。
藤球是一項運用腳腕、膝關節等部位同時夾、頂球,不讓球落地的運動,類似大陸民間的踢花毽子。藤球跟排球比賽有些類似,所不同的是以腳代手,是以又叫“腳踢的排球”。藤球的球為圓形空心球,用天然藤條或塑膠條編成。
在新德裡1982年第9屆亞運會,藤球作為表演項目亮相,在北京1990年第11屆亞運會上,藤球成為正式比賽項目。
2019年亞洲沙灘藤球錦标賽女子三對三半決賽。新華社資料圖
藤球比賽分為雙人,單組,四人,團體等,當比賽在兩個單組之間進行時,每個單組3名隊員。比賽時,在規則限制範圍内,隊員互相熟練配合,運用合理的精湛技術,用腳、腿、肩、頭等部位控制球,防止對方踢來的球落入。
出品:南方都市報 N視訊
整合:劉蘭蘭
美編:高爽
資料來源:杭州第19屆亞運會官網、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