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時隔近4個月,桂海潮的學生、同僚和他“面對面”

作者:齊魯壹點

9月21日下午,“天宮課堂”第四課開講,神舟十六号航天員景海鵬、朱楊柱、桂海潮面向全國青少年進行太空科普授課,展示了多項太空微重力環境下的奇妙科學實驗現象。本次授課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是北京地面課堂所在,也是桂海潮任職的學校。太空“出差”近4個月後,他的學生們再次在“講台”上與老師見面。

時隔近4個月,桂海潮的學生、同僚和他“面對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宇航學院直博生蘇文傑是桂海潮的學生,終于通過視訊方式見到自己的導師,她的心情十分激動。“看到這些基礎的原理通過桂老師的雙手,在太空中以新的方式展現出來,感覺特别奇妙。”蘇文傑說,空間站是一個很棒的科研平台,很多地面無法開展的實驗能在這裡開展,“希望未來能在太空中看到更多的實驗,我也期待投身航天事業,或許未來有機會讓桂老師乘坐我們設計的飛船,再上太空。”

時隔近4個月,桂海潮的學生、同僚和他“面對面”

“咱們的航天發展太迅速了!”剛剛下課,北京市朝陽師範學校附屬國小學生陳浩初就發出感慨,“我之前參加過‘天宮課堂’第一課,今天又有機會來到現場,這次課上講解的原理更詳細了。”

作為本次北京地面課堂的教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宇航學院副教授張曉天與桂海潮做了一次“天地搭檔”。“看到桂海潮在空間站裡,就像平時在辦公室或實驗室看到他的狀态一樣,我作為他的同僚也特别高興。”這次,張曉天配合桂海潮在地面點燃蠟燭,共同為學生示範了天地對比的實驗現象。

時隔近4個月,桂海潮的學生、同僚和他“面對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宇航學院教授李敬軒曾是桂海潮的鄰居,他從事的研究方向正是發動機燃燒。在地面和失重條件下,火焰的穩定性特性會有很大不同。“這次授課将火焰搬到太空,在理想的失重條件下進行實驗,對我們燃燒研究者來說也是非常珍貴的一堂課。”

“桂老師這次的太空之旅,對我們北航的學生來說,就是夢想照進現實的過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宇航學院黨委書記劉睿說,這種天地對話的授課形式,能給學生更大的激勵,相信在桂海潮的帶動下,學生們會更加努力學習,提升專業水準,未來實作自己的航天夢想。“期待桂老師回到地球、回到學校,再為同學們講述他在空間站的工作狀态、研究方向,共同探索新的科學載荷研制,開展新的工作。”

(用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