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聯考“指揮棒”不改,關于教育改革的目的都無法真正落實!

作者:人到中年愛懷舊

近日,教育部頒布《校外教育訓練機構行政處罰暫行辦法》,該辦法将于2023年10月15日起施行。

該辦法的主要目的,是嚴禁任何形式的補課活動,進一步減輕學生過重的學業負擔,維護教育公平,促進全面的素質教育。

聯考“指揮棒”不改,關于教育改革的目的都無法真正落實!

該則消息一釋出,立刻在網上引起軒然大波,特别是在廣大家長中引起廣泛熱議!

但同時也引發了一些擔憂:這個辦法真的能遏制任何形式的補課活動嗎?

聯想到兩年前實行的“雙減”政策,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教育訓練負擔,禁止校外機構舉辦文化類課程的教育訓練。兩年下來了,“雙減”的目的真的達到了嗎?

在學校層面和校外教育訓練機構,确實是減了。可在家長層面,真的能減下來嗎?為了孩子的學習成績能提高,家長真的願意讓孩子們抛開作業去玩耍嗎?答案是否定的。

于是,一些變着花樣的文化類課程教育訓練又改頭換面的出來了。比如,英語教育訓練變身“外國典型賞析”,國文教育訓練變身“口才與演講”,諸如此類的。

家長們不斷在孩子的教育上加大投入,目的就隻有一個:先是争取考上重點高中,然後再考上一所好大學。其實終極目标隻有一個:考上一所好大學!也就是能順利、成功地跨過聯考這道坎。也就是說,無論教育怎樣改革,始終都過不了聯考這一關。即:如果聯考的“指揮棒”不改,無論什麼形式的教育改革,都難逃“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尴尬局面。

聯考“指揮棒”不改,關于教育改革的目的都無法真正落實!

關于素質教育,已經喊了3、40年了,但通過聯考選拔人才的機制,卻始終沒有改變。聯考的形式也經曆過多輪的變化,如傳統的文理科、3+X,什麼大綜合、小綜合,現在很多的地方又改成了曆史方向、實體方向的組合。很多地方又即将迎來新的聯考改革……總之,無論怎麼改,總是在國文、數學、英語、實體、化學、生物、曆史、政治、地理九門課程中,選擇國文、數學、英語三門,再加另外三門,其實還是換湯不換藥。高中生已俨然變成了一部學習的機器。每天從早上6點多到晚上10點,長達10多個小時的沉重學習負擔,目的也隻有一個:考上一所好大學。

聯考“指揮棒”不改,關于教育改革的目的都無法真正落實!

别人的孩子都在争分奪秒的學習,你能讓你的孩子去打球?顯然是不能。别人的孩子都在補課,你的孩子能落下?顯然還是不能。是以,隻有加倍努力的學習,考上一所好大學。

教育是百年大計,教育改革更是一項系統性的大工程。要想改變現在的困境,不單單是頒布一個《校外教育訓練機構行政處罰暫行辦法》或者“雙減”政策就能實作的,需要進行系統的、全方位的審視,更好地為國家培養各種人才,實作教育強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