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九号公司高祿峰:挖掘使用者需求,否則永遠得不到商業化的結果

作者:市界觀察
九号公司高祿峰:挖掘使用者需求,否則永遠得不到商業化的結果

在航空系統裡,有一個非常關鍵的元件叫“陀螺儀”,所有的航空器,包括飛機,飛彈衛星,裡面都有這個。

“陀螺儀是幹什麼用的?主要是做姿态控制,比如飛機俯仰角的水準,可以通過陀螺儀知道它的飛行姿态。”九号公司創始人兼董事長高祿峰談起這些,眼睛裡就放着光。

十一年前,高祿峰和王野(九号公司創始人兼CEO),正是從中嗅到了商機,才共同創立了九号公司。靠着一款電動平衡車從零做起,把公司做到百億市值。

九号公司高祿峰:挖掘使用者需求,否則永遠得不到商業化的結果

▲(圖源/九号公司)

電動平衡車的運作原理其實就是陀螺儀,這正巧踩進了高祿峰的專業範疇。畢業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他,太熟悉這套“動态穩定”系統了。

而彼時國内,這款酷炫的産品尚未普及。但平衡車的工作原理在這兩個搞技術的人眼裡,真是太簡單了。

“最開始有這個(創業)想法,驗證産品其實花了非常短的時間。”高祿峰說。但為了讓産品更安全,等他們的第一款平衡車真正研發出來,時間又過去兩年。

拿着比國外品牌更輕、更小、更便宜的産品,高祿峰也意識到,需要借助資本的力量,才能讓九号走的更遠。

九号公司高祿峰:挖掘使用者需求,否則永遠得不到商業化的結果

回憶創業之初,高祿峰覺得自己足夠幸運,一路上得到了特别多貴人的幫助。小米公司創始人雷軍必須算一個。作為小米生态鍊上,曾經投資額最大的一個項目,九号公司在發展初期拿到了小米數千萬美元的投資。

2015年,在各方資本的助力下,九号公司上演了一場“蛇吞象”并購。最終100%全資收購了在美國已經擁有15年經營曆史的電動平衡車鼻祖賽格威,一躍成為全球電動平衡車龍頭。

九号公司的故事從電動平衡車開始,但未止于此。

從電動平衡車、電動滑闆車,再到智能電動兩輪車、全地形車、配送機器人、割草機、儲能産品等,隻要是與“移動類”相關的産品,九号都在嘗試。在高祿峰的構想中,這些産品就是奇形各異的圖塊,共同拼成了九号的商業版圖。

“我們希望未來這家公司變成具有全球視野的短交通和機器人企業。講出我們研發團隊自己的故事。”近期,在《市界邀車》的對話欄目裡,高祿峰跟我們分享了這些年他的創業思考。

以下是「市界」和高祿峰的對話(在不影響原意的基礎上,内容有删減):

01、“老大”要摸着石頭過河

市界:九号做電動平衡車起家,為何後來又進入電動滑闆車賽道?

高祿峰:每一個形态的産品或産業的進入,都是基于市場的判斷,使用者需要什麼樣的産品,我們則根據市場呼聲推出使用者适用的産品系統。自行車無非具備鍛煉身體和代步兩個功能,而電動滑闆車可以滿足隻有代步需求群體,在這個程度上可以實作對自行車的替代。

市界:從2016年末聯合推出首款智能電動滑闆車到現在,九号的智能電動滑闆車累計銷量突破1200萬台。這是你預想過的成績嗎?

高祿峰:2018年,滑闆車市場大爆發,我們市占率超過了70%,甚至在某些區域超過了90%。很多形态的産品需要前瞻性,并非風口來的時候,就能把你吹起來,而是需要預判它再提前跳進去,風起時,你才有機會跳舞。

市界:電動平衡車和電動滑闆車,九号都做到行業龍頭級别了,“老大”位置難不難坐?

高祿峰:站在這兩個細分領域的頭部,喜憂參半。領先者的好處是有定價權,在市場競争中這是最有價值的,也能引領行業創新。但壞處在于,作為頭部企業需要摸石頭過河,對行業有敏銳地感覺能力,需要承擔試錯成本。

市界:分享一些因為試錯而付出高成本代價的經曆吧。

高祿峰:我們公司是一個典型的集體決策的公司,内部也有執行委員會,由公司核心高管加上一些事業部的一号位組成。我們經常是開這種戰略級别的會議,特别是在決定往一些重要的方向走之前。

在這個集體決策的機制下,我們犯錯很少。關于公司戰略方向的梳理、價值觀實踐等,都是集體作出的決定。畢竟人都有自己的認知邊界,超過則會犯錯,但如若有一個補償機制,衆人參與,犯的錯就少很多。

市界:現在還有一些人對九号的印象停留在小米生态鍊的一員上,甚至還會提咱們是“小米代工廠”,你會介意嗎?

高祿峰:其實我并不太在乎大家從這個視角讨論。小米在九号發展過程中的支援和幫助是很大的,包括小米對快消市場的了解,營銷方法論等幫助很大,我也經常和雷軍總交流。

我們更願意從使用者視角,發掘讓使用者更加滿意的産品,并讓使用者在更多的管道上友善購買,這是我最關心的。況且目前九号産品已經成為新生代年輕人喜愛的品牌,獨特氣質展現後,沒有人會再去讨論這個話題。企業就像這樣一個生命體,逐漸發芽長枝葉,開花結果,順應生物體的發展,才是最應該選擇的。

市界:2015年,九号全資收購賽格威(Segway),給科技圈帶來不小震動。那次收購難度大不大?

高祿峰:九号公司成立于2012年,要收購一家成立于1999年的老牌國際知名公司,其實很多人最初覺得不太可能。但我們内部态度非常堅決。在這其中,核心股東小米集團、紅杉資本給予了很大的支援,雷軍總、沈總(沈南鵬)甚至在一些關鍵的場合幫助我們一起去做溝通。企業得到特别多貴人的幫助,早期的核心股東對企業發展起到了非常至關重要的作用。

市界:并購過程中有什麼有意思的事嗎?

高祿峰:2014年下半年我們希望與Segway建立合作,後來在想是否有收購的可能性,也希望通過3、4個月完成,但沒想到時間還是推到了2015年。我記得那是3月31日,因時差關系,我得到(收購成功)消息是4月1日,當我向公司中層幹部們宣布的時候,大家沒有露出我想象中吃驚和歡欣鼓舞的表情,還以為是愚人節的玩笑。

坦白講,收購的動作對公司後續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包括讓我們一些機器人的産品,通過Segway品牌也得到了很多關注。

02、走高端化确實有些難

市界:2019年,九号公司切入智能電動兩輪車賽道,一開始走的就是高端路線。但從整個電動兩輪車市場大盤來看,目前還是以4000元以下的低價位産品為主。而且也有調研顯示,願意為高端電動兩輪車買單的使用者不過20%。當“小電驢”和高端兩個字連在一起,這是不是個僞命題?

高祿峰:我們在研發電動兩輪車産品時,這個行業的遊戲規則是,将做模具的公司、電池的公司等産品拿出來,堆砌出一款電動車,時間大概隻需要3個月。

但我們研發的第一款車,大概花費了3年時間,颠覆了原有行業做車的邏輯。我們做産品的商業邏輯類似于特斯拉,先打高端再走平價。

九号公司高祿峰:挖掘使用者需求,否則永遠得不到商業化的結果

為了研發一款創新型産品,我們還特意租了特斯拉的車,讓研發團隊每天開車輪流體驗它的駕駛感。也正是以,我們在電動車中植入了智能系統Ridey Go!、 RideyFun等。

像九号電動車的傾倒報警功能,有時候能在關鍵時刻救人一命。類似這樣一些創新、智能的東西加進去之後,使用者體驗得到了全面提升,當這些改善發生的時候,你會發現大家的産品競争力已經不在一個次元上了。

市界:目前低價産品仍是主流,對你們有什麼影響?比起打價格戰,走高端化反而是不是更難做的事呢?

高祿峰:九号的使命是簡化人和物的移動。我們希望産品能夠為越來越多的使用者提供更好的使用體驗,那一定是從高端開始,讓更多的智能化功能為使用者服務。走高端化确實有些難。有時候我們在想說做一個産品到底要用什麼來打動你,你要專注什麼?如果我們單純想搞銷量,早就直接把價格打下去了。

市界:高端市場,是電動兩輪車發展的必然趨勢嗎?

高祿峰:這個行業的發展趨勢跟電動汽車行業類似,特斯拉則是先有高端産品Model S、Model X等産品,後續有了細分使用者的差異,推出了價格較低的Model 3,未來好像還會推出20萬元以下的車型,以及百萬轎跑産品等等。這些産品形态和使用者群體的細分,也會在電動兩輪車行業上演。

市界:如何看待同行高端化、智能化的競争?

高祿峰:我認為這種競争更像是面向結果的導向,在智能化競争方面,研發投入和專業積累才是競争的關鍵。我們目前還有不少的領先優勢,怎麼能夠比别人跑得快一些,是我們不斷思考的事情。

市界:九号提出的“真智能”技術,外界有說是營銷驅動,你怎麼看這種聲音?

高祿峰:在智能上我們做了很多的創新,很多智能的細節使用者隻有騎上了、體驗了才能發現。比如,Ridey Go!技術讓九号電動車實作無鑰匙啟動、座椅感應、即走即停等功能,而且全車布滿感應器也讓其變成了很難被偷走的車,此外,車輛還新增了家庭賬号,車主可以授權多個家庭賬号成員共同使用車輛等。全車打通的智能系統,幫助車輛處于更加安全的環境中,使用者不會擔憂焦慮了。

市界:你是如何觀察到使用者這類需求的?

高祿峰:需要更多的觸角從市場搜集資訊,銷售端的資訊很重要,在使用者售後問題中,使用者最為關心的問題,下一代産品中或者OTA更新中,我們會改,這是快速疊代的一個方式。

市界:接下來,還有哪些提升的空間?

高祿峰:能看到很多使用者的痛點但卻被漠視的東西,現在我依然覺得有很多技術疊代更新所帶來的一些體驗改善,未來還會有一些獨特的新功能上線。

03、怎麼把錢花在刀刃上

市界:2020年10月29日,九号公司成功在科創闆上市,與其他上市公司都是創始人登台鳴鑼不同,你們選擇讓一台機器人代替。當時是怎麼想的?

高祿峰:好多人覺得上市是公司發展很重要的裡程碑,上台鳴鑼是榮耀時刻,但我個人不太在乎這個榮譽。我們幾個核心高層就商量說怎麼想辦法讓我們不上去鳴鑼,就想到用我們的主要産品,這樣既推薦了我們的智能機器人,又是一個獨特的創新形式。

為了讓機器人上台,我們還特意改造了上交所儀式大廳的結構,把台階搭成了一個平台,讓機器人成為主角,我們都是它的助演。

市界:感覺你們還真挺特别的。

高祿峰:我們是一個價值觀比較獨特的公司。很多公司上市的頭一天都安排了慶功會,我們卻發了一封緻全員信《沒有慶祝,馬上戰鬥!》。還在招待酒會上開了新品釋出會。你會發現這家公司有時候和其他公司不太一樣,我們把全部心思放在怎麼把錢花在刀刃上,給使用者提供好産品,快速推進公司的發展。

市界:現在,九号旗下有割草機器人、配送機器人等,還做機器人的底盤,這塊業務的邊界在哪?

高祿峰:做機器人是我們公司真正的雛形,因為團隊之前的業務其實都跟機器人相關,我們的英文名為什麼叫“Ninebot”?其實這個字尾bot,指的就是機器人。我們起這樣一個名字就是希望讓大家知道,九号公司是跟機器人業務有關的,我們希望做服務類機器人,幫助人們更好地實作“移動”。

九号公司高祿峰:挖掘使用者需求,否則永遠得不到商業化的結果

市界:未來,掃地機器人、農用機器人等領域會涉及嗎?

高祿峰:短時間内不會去做,我們的目标還是希望做到細分領域的第一。

市界:英偉達上半年釋出的自主移動機器人平台,采用的是九号機器人移動平台RMP Lite220,該平台的應用場景有哪些?研發該産品的市場洞察是什麼?

高祿峰:RMPLite 220是九号機器人移動平台(Robot Mobility Platform,簡稱RMP)系列産品之一,能夠為企業或第三方開發者提供通用、內建的機器人底盤方案,支援二次開發或定制化服務,可以了解成機器人的腿腳。它能滿足室内外配送、倉儲物流AGV、巡檢、清掃等不同場景的自主移動機器人底盤需求。

機器人是未來世界的一個重要發展路徑,這個趨勢是不可逆的,我相信未來的生活中越來越多的機器人會參與到不同的細分行業和場景。

市界:未來機器人業務的營收比例,你認為應該能達到什麼樣的水準是比較滿意的?

高祿峰:一些智能移動能力的機器人,會越來越多的出現在生活中,是以它的需求特别剛性。我們希望作為一個機器人的公司可以将其做到三成起,作為一個大闆塊做這個領域。

市界:這個産品也覆寫了四個輪子的産品,全地形車在公司中是怎樣的地位?

高祿峰:典型的移動人的範疇,全地形車行業産品特性太突出了,是一個制造腎上腺素,讓使用者很嗨的産品,僅次于蹦極和過山車了。市場對戶外運動的關注度更多後,全球預測該行業這幾年增速很快,我們也首次做了相關的新能源産品以及商業化産品品牌。

市界:布局儲能新業務的出發點是?

高祿峰:首先,我們電池的用量非常大,擁有超6億顆電芯使用經驗,也有自己的BMS電池管理系統,我們做這塊經驗很足。其次,使用者對戶外運動有強烈的需求,促使我們推出了儲能相關的産品。

市界:這塊業務未來還會去拓展哪些領域?

高祿峰:先順應使用者的需求,我們再去評估規模,是否有能力讓使用者感受到全新的體驗。

我覺得一家公司能夠長大,根本原因在于你如何框定自己,如果你給這家企業定義為大象的基因,即便今天它是一隻很弱的小象,但未來某一天它依然有機會長成大象。

市界:從兩輪到四輪,九号公司未來是否會邁入造車領域?

高祿峰: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獨特的發展模式,每個人也有自己的認知邊界,所有行業我們都心存敬畏。如果沒有看清就進入到一個行業,對企業而言是危險的。汽車工業又是一個高深獨特的領域,我們是非常慎重的,目前沒有這方面的想法。

04、做生意不是一錘子買賣

市界:作為一家技術驅動型的上市公司,如果這項技術無法實作商業落地,作為管理層,你會如何權衡?

高祿峰:這是有因果關系的,隻有把第一件事做好了,第二件事才有可能。我們希望取得好的商業結果,但前提是要去挖掘真正适應使用者的需求,打磨産品,後面的商業化才有可能,否則永遠得不到商業化的結果。

市界:你曾提過“把藍海做大,紅海做藍”的理念,後半句如何了解?

高祿峰:當初進入電動車時,有人就說你們為什麼要進來,這個行業,甚至某些類目已經是一片血海。但我們進入後發現了新藍海,就是在智能化上,使用者需求的強烈程度超乎想象,原來大家對智能化的改善,其實一直是被壓制着的。後來你會發現,一些傳統廠商也跳進智能化,但我們依然用創新再拉出一個新的藍海。

市界:創業這些年,九号的戰略有變化麼?

高祿峰:2012年的時候,我寫過一個BP(Business Plan,商業計劃書),大概在創業七八年之後,有一次我翻出來看,發現當時講的故事和我們今天做的事情高度相似。在我的腦中有一個大的拼圖,應對不同的客群、不同的場景,應該有哪些産品,漸漸地把拼圖給它拼齊了。

市界:今年的發展重點是什麼?

高祿峰:這幾年上市之後,公司内部的許多部門,都做了包括資訊化、流程化的調整。我希望這家企業的整個管理是更加現代的,去年我們也開始做一些零售方面的嘗試。還是回到初心吧,希望九号從各個角度上都具有成為“大象”的潛質。

市界:長成“大象”之後,企業管理難度會加大,你如何把握?

高祿峰:我們非常看重各個小的事業部,包括各個層級管理者自身獨特的流動性。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認知邊界,經曆邊界和不同的關注視角。我認為企業管理,根本還是在于怎麼能夠讓整體的伺服器、各個層級、無論是戰略層還是執行層,都能發揮自己最大的能量。

這就需要通過組織、流程化的方式,盡量排除掉一些能力缺陷,這些事情需要我們關注才能解決。

市界:之前,你是CEO,負責前端營運、銷售、宣傳等,王野是總裁,負責後端研發、生産、制造等。如今,你是董事長,他成了CEO,你們分工有何不同?

高祿峰:我了解公司就像一個生命體,到一個階段,就要去解決相應的問題。公司上市前後還是有些差異的,需要我們承擔更多的職能,包括社會責任,包括平台需要資源協調等,如果你不做,這方面的缺失會影響集團的健康發展。

是以我現在的工作更多偏向平台一些職責的協調,職能分管等,他負責營運前後端的打通,做得非常棒。我們每個人發揮所長。

市界:你最近思考最多的是什麼?

高祿峰:如何讓九号全球化業務滲透率更高一些。九号是一個有野心、有強企圖心的企業,希望在短交通領域做到全球第一。是以每一個細分品類的進入,我們都是慎重的,出發點不是單純隻有掙錢,而是在該賽道成為全球第一。

當我們抱着這樣夢想的時候,是很累的。做生意不是一錘子買賣,産品的打磨需要經得起推敲,是以我現在很多的精力和時間都在思考,如何讓九号真正做到能服務全球10億人。好多企業的願景、使命是挂在牆上的,而我想把它拆解到各個細分的工作場景中。

(作者 | 楊 俏,編輯 | 田晏林,營運 | 劉 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