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内娛流量之王,這下真“亡”了

内娛流量之王,這下真“亡”了

最近,一部國産劇迎來大結局。

開播至今不到20天,腥風血雨掀起了一波又一波。

從導演到主演,都難逃網友審判。

甚至,一度被網友戲稱為《小時代5:封建時代》。

這就是郭敬明的新作《雲之羽》。

内娛流量之王,這下真“亡”了

但直到現在,這部劇在豆瓣上仍未開分。

魚叔随手看了看評論。

果不其然,被一星二星閃瞎了眼。

合理猜測,即使開分大機率也是不及格的命。

到底是劇方捂着不願接受現實的毒打,還是有效評價人數未能觸及開分條件呢?

我們暫且不知道。

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郭敬明已經不再是流量導演。

他的觀衆基本面早已大不如前。

不僅如此,魚叔還在這部劇的資訊裡發現了一個新的内幕。

趁着劇集完結,今天就來和大家說道說道。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本劇的導演、編劇署名為「顧曉聲」。

這是怎麼回事?

内娛流量之王,這下真“亡”了

正當魚叔準備破口大罵時,隔壁香玉提醒我拼一下這個名字的首字母。

GXS?郭小四?

隻要對郭敬明有點了解,就知道這是他曾經的筆名。

細品一下,顧曉聲這個名字,确實有點早年疼痛文學那味兒了。

内娛流量之王,這下真“亡”了

沒想到,高調如郭敬明,如今竟也一改往日作風。

不僅隐姓埋名,而且連新劇上線都是無宣傳直接空降。

有人說,因為「郭敬明」三個字過分勸退。

《爵迹》上映前遭到抵制,就是因為他是導演。

也有人懷疑,可能因為他抄襲被實錘,不再享有影視劇的署名權。

無論理由究竟為何,不可否認的是——

從打開劇集的第一秒,濃濃的「郭氏風格」撲面而來。

經典的MV式慢鏡頭,加上怼臉大特寫。

内娛流量之王,這下真“亡”了
内娛流量之王,這下真“亡”了

漫天飛雪中,主角強凹破碎感的表情。

内娛流量之王,這下真“亡”了
内娛流量之王,這下真“亡”了

還有時不時露出半裸肉體,消費男色。

内娛流量之王,這下真“亡”了
内娛流量之王,這下真“亡”了

這不是郭敬明還會是誰?!

當然,這些還隻是表面。

了解郭導的人都知道,人家最擅長的還得是青春疼痛。

簡單說說這部劇的背景,大家淺淺感受一下。

内娛流量之王,這下真“亡”了

某個架空時代,江湖有兩大對立門派。

一是宮門,隐居山谷的大家族。

以商、角、徵、羽四個嫡系為分,各司其職。

一是無鋒,稱霸江湖幾十年的殺手組織。

按照魑、魅、魍、魉劃分等級,手段陰狠毒辣。

别的不說,光是這些疑似從生僻字合集中找出來的名字,就很郭敬明。

内娛流量之王,這下真“亡”了

官方自知設定複雜,放出的人物立場圖

接下來,疼痛的核心來了——

男主宮子羽(張淩赫飾),堪稱性轉版林蕭。

平凡柔弱,卻憑借聖母版的善良,博得衆人的寵溺。

内娛流量之王,這下真“亡”了

女主雲為衫(虞書欣飾),表面上是冷血無情的殺手。

耐不住内心仍是個向往着為夫妻洗衣煮粥的極品戀愛腦。

單單是人設往那一放,想不疼痛都難。

内娛流量之王,這下真“亡”了

「郭氏疼痛」的另一個表現手法,撕逼+扯頭花。

時至今日,「發爛發臭」還是樂子人最愛的名場面。

内娛流量之王,這下真“亡”了

沉寂數年的複出之作,怎麼可能少了名場面。

隻不過,這次換成了男人互扇耳光。

内娛流量之王,這下真“亡”了

更别說,還有郭敬明最「寵愛」的人設,顯眼包。

宮商紫,号稱「宮門唐宛如」。

見到男人就邁不開步子,恨不得扒光對方,在肉體上摩擦。

不管和劇情有沒有關系,抖機靈的同時,消費一把男色準沒錯。

内娛流量之王,這下真“亡”了

總之,七七八八盤下來。

即便換上了顧曉聲的名号,郭敬明還是那個熟悉的郭小四。

也難怪網友戲稱,《雲之羽》的最大看點就是「薛定谔的顧曉聲」。

如此掩耳盜鈴的做法,不禁讓人懷疑,郭敬明是不是本來也沒打算藏。

畢竟,早在開播前,他就下場回複過網友。

稱這部劇是:顔值狂潮,顔狗盛宴。

内娛流量之王,這下真“亡”了

劇集播出期間,他也一如既往地曬出和演員的合照。

這就讓人很難不好奇,既然如此,何必要換個馬甲複出呢?

顯然,郭敬明正在抛棄「郭敬明」。

放到十年前,這個名字可是非常值錢。

最鼎盛的時候,郭敬明連續五年穩居《中國作家富豪榜》前三。

唯一一次屈居第四,還是因為當年莫言拿下諾貝爾文學獎。

内娛流量之王,這下真“亡”了

2013年,郭敬明大膽跨界。

親自執導的《小時代》四部電影,累計票房高達17.84億,連續三年蟬聯國内暑期檔青春片票房冠軍。

文學電影兩開花的郭敬明,一度被傳身價超過10億。

内娛流量之王,這下真“亡”了

然而,「郭敬明」這個名字的貶值,也是前所未有的迅速。

所謂盛極必衰,《小時代》成了他的事業分水嶺。

與其商業成功形成對比的,是口碑撲街。

狗血爛俗的劇情,影樓質感的鏡頭,矯揉做作的表演……

被許多人吐槽,《小時代》根本不配被稱為電影。

最遭罵的,則是它所宣揚的拜金主義價值觀和出身決定論的刻闆印象。

内娛流量之王,這下真“亡”了

那時的郭敬明,并不在意這些。

宣傳期間,更是大放厥詞——

上一代電影人的拍攝方式和思維已經過時了,如果導演還用上一代電影人的想法拍攝電影,就會出現問題。

網友罵歸罵,有粉絲追捧就行。

就算被指奢華堆砌,照舊拉着「時代姐妹花」在他位于上海市中心的奢侈豪宅聚會。

内娛流量之王,這下真“亡”了

可僅僅三年一過,這種硬氣就沒了。

《爵迹》縱然有流量演員撐腰,但觀衆并不願繼續為郭敬明買單。

票房難回本,評分屢破新低。

社交媒體上,鋪天蓋地全是罵聲一片。

上映第四天,郭敬明頂不住了。

路演最後一站,他突然情緒崩潰,哽咽着表示——

是不是因為我叫郭敬明,是以做什麼都是錯的?

是不是隻有我死了,你們才不會罵《爵迹》?

内娛流量之王,這下真“亡”了

突如其來的破防,非但沒有引起觀衆的憐愛。

反而引起更大的嘲笑聲,沉寂已久的抄襲問題也被拿出來審判。

顯然,「郭敬明」這個名字已經開始失效。

内娛流量之王,這下真“亡”了

眼瞅着拍戲要挨罵,郭敬明索性換了個賽道——

上綜藝。

作為當時最好的洗白手段,他選的節目是《演員請就位》。

和陳凱歌、李少紅一起,坐上了導師席。

這,很難不被人質疑才不配位吧。

内娛流量之王,這下真“亡”了

事實證明,觀衆質疑得一點兒也沒錯。

嘴上滿是掉書袋的理論,可決定演員命運的S卡卻刷刷一通亂發。

也不怪李誠儒老師犀利地痛罵。

内娛流量之王,這下真“亡”了

真正讓郭敬明喪失商業價值的最後一擊,是在2020年底。

編劇宋方金在微網誌釋出了一封來自111位影視從業者的聯名抵制信,名為《抄襲剽竊者不該成為榜樣!》。

矛頭直指有過抄襲傳聞的郭敬明和于正。

内娛流量之王,這下真“亡”了

很快,郭敬明在微網誌上發表聲明,向他《夢裡花落知多少》抄襲的《圈裡圈外》原著作者莊羽道歉。

從2006年他被判抄襲,這份道歉已經遲到了14年。

随後,正在上映的《晴雅集》緊急停映。

随着争議愈演愈烈,郭敬明也随之從大衆視野中隐去。

此時,「郭敬明」這個名字似乎已經成了他的負資産。

作為一個精明的文化商人,他選擇直接丢棄這個負資産。

用「顧曉聲」的名字重新出道。

内娛流量之王,這下真“亡”了

無論是選擇「隐身」,還是抛棄「郭敬明」。

背後支撐他的,永遠都是商人邏輯。

小城出身的郭敬明,從來到上海的那一刻就被自卑所包圍。

與身邊光鮮亮麗的有錢人相比,他實屬物質匮乏。

内娛流量之王,這下真“亡”了

在這種心理的趨勢下,他毫不掩飾對金錢的渴求。

早年間接受采訪時,他也坦然表示——

我做任何事的原則就是一定要賺錢。

内娛流量之王,這下真“亡”了

不可否認,郭敬明确實有很強的商業敏感度。

憑借《幻城》《夢裡花落知多少》一炮走紅後,他發現青春文學背後的商機。

他選擇辍學,成立工作室,接連出版雜志《島》《最小說》。

郭敬明也是以賺得盆滿缽滿。

取得成功之後,他也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

當時最流行的,莫過于以《超級女聲》和《快樂男聲》為首的選秀節目。

内娛流量之王,這下真“亡”了

很快,郭敬明和節目的制作人龍丹妮聯手搞起了事情。

一邊,通過為07年「快男」主題曲作詞,拓寬郭敬明的知名度。

另一邊,兩人策劃了一個和「新概念作文大賽」類似的選秀比賽「文學之新」。

無論是在《最小說》上直播賽程,還是選手之間「賣腐」的互動。

不僅讓青春文學變得娛樂化起來,也讓兩人的口袋越來越鼓。

内娛流量之王,這下真“亡”了

随着國内影視行業的蓬勃發展,人人都想從中分一杯羹。

郭敬明自然也不例外。

選擇哪部作品進行改編,成了至關重要的一步。

《小時代》的幕後特輯中,郭敬明說了這樣一段話——

國内沒有一部成功的都市時尚電影,老一輩會講故事的導演,普遍缺乏時尚的感覺,而年輕一代擁有了時尚感覺的導演,又往往缺乏把故事講好的紮實功底,導緻拍出來的電影,更像是90分鐘的加長版廣告。

内娛流量之王,這下真“亡”了

滿是奢侈品牌的片尾鳴謝名單

姑且不說他盲目的自信,這句話确實點出了當時的現狀。

《穿普拉達的女王》在國内爆火,不難看出那個時期的觀衆對時尚片心懷渴望。

以此為噱頭,哪怕拍得爛,也肯定有人願意看。

内娛流量之王,這下真“亡”了

再加上,當時國内電影院屬于蓬勃發展的時期,小城市觀衆成了主要閱聽人。

《小時代》的書粉,不乏一些對上海懷揣着憧憬的年輕人。

兩者交疊之下,走進電影院無非是一場「圓夢之旅」。

再加上郭敬明擅長的撕逼中煽情環節,票房自然一片向好。

内娛流量之王,這下真“亡”了

一波浪潮之後,娛樂圈變得越發浮華。

郭敬明敏銳地察覺到,影視行業根本不需要所謂的好故事、好内容。

流量明星往上一堆,就能獲得成功。

就這樣,範冰冰、王源、吳亦凡、柯震東等一系列「頂流」都被他收入麾下。

内娛流量之王,這下真“亡”了

與此同時,培養高顔值的「潛力股」,也是筆穩賺不賠的買賣。

綜藝中不斷讓毫無演技,空有皮囊的演員晉級,也是出于此番考量。

說白了,他看中的,隻有臉。

内娛流量之王,這下真“亡”了

然而,郭敬明的如意算盤,最終一個個遭到了反噬。

因抄襲大火,也因抄襲而被抵制。

因流量明星賺到手軟,卻也因明星塌房而血虧。

《小時代4》《爵迹2》《晴雅集2》全部因為劣迹藝人重新剪輯。

一個郭敬明,幾乎見證了一段内娛流量斬斷史。

内娛流量之王,這下真“亡”了

時至今日,郭敬明連自己的名字,也不敢出現在作品的片頭。

口碑更是一部比一部更差。

甚至連曾經引以為傲的「郭氏美學」,都在群嘲中屢屢「翻車」。

内娛已經難以有他容身之地。

内娛流量之王,這下真“亡”了

《小時代》的制片人安曉芬曾經如此評價過郭敬明——

跨界做導演他沒有任何優勢,但勝在有商業頭腦。他深知「隻要有定價,在出售,它就是商品,不用空談意義」。

顯然,無論是《小時代》,還是《雲之羽》。

它們都是這種觀念下的産物。

回過頭想想,「郭敬明」又何嘗不是呢?

而過去的郭敬明之是以能成功,也恰恰是因為時代的造就。

内娛流量之王,這下真“亡”了

是以,最後我們還得為郭敬明說句話。

即,還是應該給「郭敬明」拍爛片的權利。

觀衆可以不看他的爛片,但不能剝奪他拍的權利。

正如馬未都曾在《圓桌派》中,評價郭敬明的《小時代》。

說這部片将來會在中國電影史上留下一筆,它不是一點價值都沒有。

為什麼?

你拍這個時代,最為不貼譜的奢華,就得拿這個片子說事。

内娛流量之王,這下真“亡”了
内娛流量之王,這下真“亡”了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