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蘇轼以煮豬肉比喻成年?網友:18歲的記憶在攻擊我!

作者:河南衛視

今晚,《中國家宴》第三期上線播出,本期節目主題為《成人宴》,不少網友看後感慨自己被喚起了18歲的記憶。

節目中,蘇轼的好友請蘇轼為自家兒子加冠,由此引出了一系列關于古代成人禮——“冠禮”的介紹與演繹。

蘇轼以煮豬肉比喻成年?網友:18歲的記憶在攻擊我!

在宋朝,冠禮具有極高的社會地位,标志着一個男子正式進入成年,開始承擔起家庭和社會的責任。

冠禮的儀式一般包括加冠、取字、拜師等多個環節,其中加冠是整個儀式最為核心的部分。加冠的過程是一個男子在家庭、社會中身份的轉變,意味着他将脫離孩童的行列,開始以成人的身份生活。

蘇轼以煮豬肉比喻成年?網友:18歲的記憶在攻擊我!

冠禮的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那時冠禮是士族的重要禮節,而平民則沒有加冠禮。随着時間的推移,這種規定逐漸變得模糊,到了漢代以後,嚴格的冠禮制度已經不再實行。

蘇轼以煮豬肉比喻成年?網友:18歲的記憶在攻擊我!

然而,在宋代,大儒司馬光、朱熹等提倡恢複冠禮,他們認為冠禮是“禮之始”,對于男子的成長有着重要的意義。

朱熹在他的著作中詳細規定了冠禮的服飾和禮儀,包括三次加冠:初加缁布冠、深衣、大帶、納履;再加帽子、皂衫、革帶、系鞋;三加幞頭、公服、革帶、納靴。

蘇轼以煮豬肉比喻成年?網友:18歲的記憶在攻擊我!

同時,在女子成年時,也有一個類似的笄禮。宋代女子的笄禮是在清明時節,具體做法是将女子的頭發辮盤到頭頂,再用簪子(笄)插入盤好的頭發之中進行穩固,以示成年,是以又稱上頭禮。

總的來說,宋代冠禮和笄禮的恢複和實行,展現了當時社會對于禮儀和文化的重視,也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繼承和發展。

蘇轼以煮豬肉比喻成年?網友:18歲的記憶在攻擊我!

蘇轼有一篇《豬肉頌》:“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

聽起來隻是在寫煮肉時的過程,但實際蘊含着獨特的哲學視角和教育理念,用煮肉作比,強調了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應當予其一定的自由發展空間,避免急躁和揠苗助長。

蘇轼以煮豬肉比喻成年?網友:18歲的記憶在攻擊我!

的确,“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然而,人這一生,有很多人和事,是盤算、計劃不來的。

蘇轼以煮豬肉比喻成年?網友:18歲的記憶在攻擊我!

正如于謙在節目中所說:“回想我18歲的時候,如果有一個成人禮,我恐怕也不會有什麼變化。因為我覺得我18歲的時候還很混沌呢,處于一個世界觀将形成卻未形成的階段,完全沒有大人的感覺。”

蘇轼以煮豬肉比喻成年?網友:18歲的記憶在攻擊我!

這不免讓人想起前幾天的一個熱搜話題 #30歲也不過是個12歲的大人,乍一聽,是不是很無厘頭?

其實這個話題下是很多網友在讨論,說自己到了30歲才恍然發覺,30歲的自己好像才是真真正正的“成年”了。比起18歲,30歲的自己認知更加成熟,思維更加開闊,經濟更加自由,心态更加平和,也有了更多選擇的能力。

蘇轼以煮豬肉比喻成年?網友:18歲的記憶在攻擊我!

沒錯,人不是要在某個特定時刻一定要完成什麼轉變,18歲生日的那一天也并不可能像遊戲更新一樣,隻需要點選一下,一切就截然不同了。

其實,不論是18歲成年,還是30歲而立,人生随時都可以展開一幅嶄新的畫卷,你可以在任何時刻獲得更成熟、更松弛的人生體驗。

蘇轼以煮豬肉比喻成年?網友:18歲的記憶在攻擊我!

有人說,人無法同時擁有青春和對青春的感受。

蘇轼以煮豬肉比喻成年?網友:18歲的記憶在攻擊我!

站在2023年的仲秋回望18歲,于謙想對那時的自己,也是對每一個18歲的你說:

别困在青春的迷茫裡,闖蕩去吧,好好看看這個世界,要熱愛生活,而不是熱愛生活的意義。你總會長大成人,推開成年的門,原來驕陽正好,風過林梢……

蘇轼以煮豬肉比喻成年?網友:18歲的記憶在攻擊我!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

或許,蘇轼隻是純屬愛吃豬肉,是以享受其中的每個過程。

蘇轼以煮豬肉比喻成年?網友:18歲的記憶在攻擊我!

而我相信,看到節目的你也已經從中獲得了你所需要的體會。

你的18歲在哪一年呢?

如果回到過去

你想對那時的自己說些什麼?

《中國家宴》系列節目

共6期,每期30分鐘

分為婚宴、周歲宴、成人宴

鹿鳴宴、軍宴、壽宴等主題

9月12日起

每周二、周四晚

抖音18:00

河南衛視22:10

給你更多驚喜!

抖音搜尋“中國家宴”

觀看節目正片 了解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