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胡适的無奈婚姻和情感經曆

作者:大漠一孤狼a

胡适先生是新文化的一代師表,但他在個人婚戀上卻又是舊道德的階下囚,由母親包辦的小腳太太江冬秀與他共同度過了一生。在他們相敬如賓的生活中,卻也伴随着不幸與痛苦。

胡适出生于山清水秀、民風淳厚的安徽績溪,4歲喪父,母親馮順弟含辛茹苦将其養大。

胡适的無奈婚姻和情感經曆

名門小姐——江冬秀

胡适14歲時赴上海求學。臨行前,母親為他訂了一門親,未婚妻是比胡适大11個月零3天的江冬秀小姐,江家是當地數一數二的大族,可胡适與她從未見過面。

胡适在上海接觸到外界的新思潮、新女性,便對母親包辦的婚姻生出許多不滿來。

1908年,家裡準備好了新房,母親催促他回去完婚,胡适對江冬秀畢竟不了解,更談不上愛情,可他又不忍推掉婚約,怕刺傷母親和江冬秀的心。他隻有用折中的辦法拖,借口自己學業未成,無力養家糊口等不回去結婚。

兩年後,胡适考取了用庚子賠款設立的留美官費生。他怕母親逼婚,連家也不敢回,匆匆從上海乘船,漂洋過海,來到美國紐約州的康奈爾大學學習。

在異國他鄉,胡适想起家鄉的一切都覺得令人神往。

胡适的無奈婚姻和情感經曆

由于思鄉情緒的影響,他對與江冬秀的婚姻不覺得那麼令人讨厭了。一想起家鄉老母慈愛而希冀的目光,想起比自己還大1歲的冬秀仍在滿懷希望地苦苦等待,他的責任感和道德良心就占了上風。

恰在此時,胡适的母親把江冬秀接來同住,江冬秀以未婚妻的身份,操持家務,端茶遞水,晨昏定省,對胡母侍候得無微不至。

胡适得知後很感動,他第一次給江冬秀寫了信,要她多讀書識字,并一再叮囑她把腳放大。

在胡适的鼓勵下,冬秀終于放了腳,可惜為時已晚,小腳已經定形。由此可見,胡适為培養同冬秀的感情與婚姻基礎,是花了心血的。

1913年的一天,胡适收到了家中寄來的照片,冬秀溫順地站在母親身邊,婆媳二人顯得那樣祥和、恬靜,胡适出國快4年了,他的腦海蓦然間浮現出一幅對未來家庭生活的美妙憧憬。于是寫了一首《得家中照片題詩》。詩中有“圖左立冬秀、樸素真吾婦”,還描繪了想象中的他與冬秀婚後和諧的生活。

異域佳人——韋蓮司

胡适當時畢竟生活、學習在美國。他學業突飛猛進,又曾任世界學生會會長,交遊頗廣,眼界大開,僅憑萬裡外的、隻在照片上見過一面的江冬秀是無法慰藉24歲胡适的情懷的。

他在日記中寫道:“10年之中,未嘗與賢婦人交際……于青年女子之社會,乃幾裹足不敢入焉。其結果遂令餘成一社會中人,深于

世故,思想頗銳,……而無高尚純潔之思想,亦無靈敏之感情。吾10年之進境,蓋全偏于知識一方面,而于感情一方面幾全行忘卻,清夜自思,幾成一冷血之世故中人。”

正當胡适打算擴大同青年女子的交往時,天真大方、活潑美麗的美國小姐韋蓮司一下子闖進了他的心。

胡适的無奈婚姻和情感經曆

韋蓮司的父親是位大學教授,她自己在紐約城學美術,性格高傲孤潔,灑脫不羁,家雖富有,卻不修邊幅。

胡适與她僅見一面,就一見如故,相見恨晚,兩人頻頻約會,書信不斷,或聯袂郊遊,或一起參觀,縱談理想、人生、事業、詩文,當然,也少不了愛情。

胡适對韋蓮司極為敬佩。他在1915年1月23日的日記中寫道:“女士見地之高,誠非尋常女子所可望其項背。餘所見女子多矣,其真能具思想、識力、魄力、熱誠于一身者,惟一人耳。”而下面的一則日記,簡直就是一首散文詩:“星期六日與韋蓮司女士出遊,循湖濱行,風日絕佳。道盡,乃折而東,行數裡至厄特娜村始折回,經林家村而歸。天雨數日,今日始晴明,落葉遮徑,落日在山,涼風拂人,秋意深矣。是日共行三小時之久,以且行且談,故不黨日之晚也。”他倆的情意綿綿、共處的幸福、歡樂,溢于字裡行間。

在他們相識短短的一年中,胡适給韋蓮司寫了一百多封情書。

胡适的無奈婚姻和情感經曆

在胡适逝世後,在他的保險箱内發現一捆整整齊齊的英文情書,都是韋蓮司寫給他的,他始終珍藏着。

正當他們如膠似漆,感情日深之際,卻遭到了出身英倫世家的韋蓮司母親的竭力反對,理由是異族、異教通婚,如何向親友交代?同時,胡适也囿于舊道德,不敢邁出關鍵性的一步,甚至直言告訴韋蓮司自己已訂婚。

韋蓮司隻得提出:“斬斷情緣,懸崖勒馬”,兩人短暫的愛情便告煙消雲散了。在此後的漫長歲月中,他們隻互敬互勉,絕口不再提男女情愛。

韋蓮司小姐沒能嫁給胡适,她深以為憾,終身未嫁。

胡适去世後,她将精心儲存半個世紀的胡适寫給她的情書,寄給了胡夫人江冬秀。

胡适也一直懷念着韋蓮司。時隔幾十年後,1956年夏天,胡适再去紐約時,還尋訪了韋蓮司的故居。

相見恨晚——陳衡哲

一年以後,绮年玉貌,才華橫溢的陳衡哲小姐愛上了胡适。

胡适的無奈婚姻和情感經曆

陳小姐與胡适同齡,江蘇人,1914年考取清華大學,為該校最早的10名女生之一。後入美國著名的瓦莎女子大學,她是大陸新文學第一位女作家,筆名沙菲,以小說集《小雨點》風靡一時。

胡适與陳衡哲相識較晚,但彼此志同道合,共同編輯《留美學生季報》,胡适提倡白話文,陳衡哲随即發表了一連串用白話文寫的小說和詩歌,而且毫無顧忌地支援胡适的看法。

胡适從1916年10月起,5個月中,就給陳衡哲寫了40餘封信,讨論學問,談理想,交換觀點、情投意合,不言而喻。

陳衡哲靈秀妩媚,多才多藝,與江冬秀有着天壤之别。

胡适也深愛陳衡哲,但又不忍心抛棄無辜的江冬秀,面對才貌雙全的陳小姐的熱烈追求,他仍然猶豫不決。

在胡适畢業前的一個夏夜,月白風輕,兩人在校園裡散步,并肩坐在石凳上,陳小姐忍不住問道:“适,你今後打算怎麼樣?我們倆究竟能不能像今夜一樣永不分離呢?”

胡适百感交集,熱淚橫流,可他終于理智地說:“哲,我怎願意離開你呢?我在學問上得到你很多的幫助,我寂寞的心得你很多的慰藉,我倆性情相合,我也希望我們有共同過着幸福生活的一天,但是,這隻是夢想,我沒有這個福份,請您原諒我,我已經和别人訂了婚的呀!”陳小姐哇地哭出聲來,兩人不禁擁抱在一起,過了好一會,才平靜下來。

陳衡哲在胡适次年回國結婚後,于1920年秋天,嫁給了一直追求她的任叔永,後與胡适長期保持着很深的友誼,直至病逝。

胡适于1917年5月結束了7年的留學生涯,7月回國任北京大學教授。經不住母親的頻頻催促,年底胡适請假回鄉完婚,婚禮于1917年農曆十一月七日(公曆12月30日)舉行。

婚禮新事新辦,非常簡樸。

胡适的無奈婚姻和情感經曆

新婚之夜,胡适還即興作了一首白話詩雲:

十三年前沒有見面的相思,

于今完結。

把一樁樁傷心舊事,

從頭細說。

你莫說你對不住我,

我也不說對不住你——

且牢牢記取這十二月三十夜的中天明月。

新婚的胡适與冬秀還是親密恩愛的,這從他蜜月中寫下的《新婚雜詩》五首可見一斑,第五首是胡适傳回北大前為告别妻子而寫:

十幾年的相思剛才完結,

沒滿月的夫妻又匆匆分别。

昨夜燈前絮語,

全不管天上月圓月缺。

今宵别後,

便覺得這窗前明月,

格外清圓,

格外親切!

胡适的無奈婚姻和情感經曆

但他在婚後不久給朋友的信中,又暴露出了内心深處的另一面:吾之就此婚事,全為吾母起見,故從不曾挑剔為難。(若不為此,吾決不就此婚,此意但可為足下道,不足為外人言也。)今既婚矣,吾力求遷就,以博吾母歡心……

碧玉佳人——曹誠英

胡适婚後生活很嚴謹,以他所處的地位、名聲、才華,接觸的女性很多,能嚴于自律頗為不易。

而1923年,當胡适在杭州西湖南山上的煙霞洞休養時,他的遠方表妹曹誠英突然闖進他的生活,點燃了胡适的愛情火把,由此而演繹了一場婚外戀。

曹誠英是胡适三嫂的同父異母妹妹,比胡适小11歲,家也在績溪。

胡适的無奈婚姻和情感經曆

胡适結婚時,曹誠英才15歲,還做過新娘江冬秀的傧相,16歲時,由父母包辦結婚,婚後夫妻感情不和,1920年她離開家鄉,入杭州女子師範學校讀書,1923年春天同丈夫離婚。

剛獲得自由的曹誠英得知胡适來到杭州西湖休養的消息,喜不自禁。放暑假時迫不及待地來找思慕已久的胡适。

此時的曹誠英剛20歲出頭,既美麗又聰慧、既柔媚又熱烈,是現代女性中的佼佼者。

胡适的無奈婚姻和情感經曆

曹誠英一見胡适,就愛得如癡如醉。而胡适從她身上,也看到了什麼是美、什麼是愛,他也不能自持地愛上了曹誠英。

他們在愛河中幸福地徜徉。無論是霞光萬道的清晨,還是清風徐來的月夜,西湖岸邊都留連着他們親密多情的身影。他們甚至住在一起共同生活,俨然是一對忘掉了人世間一切的戀人。

曹誠英要回校學習了。她發誓非胡适不嫁,胡适也表示要與江冬秀離婚,娶她為妻。

胡适的無奈婚姻和情感經曆

此後,胡适常來杭州,每次來都與曹誠英熱烈相會,他還寫了許多情意綿綿的愛情詩,表達對曹誠英的愛。

不久,胡适真的向江冬秀提出離婚。

江冬秀怒不可遏,大吵大鬧,從廚房操起一把菜刀,威脅胡适,要離婚她就先把兩個孩子殺掉。

胡适退縮了,他怕事情鬧得不可收拾,于自己的名譽不利。可私下裡,他仍與曹誠英來往。

曹誠英對胡适癡心不改。她在1925年寫給胡适的一封信中,仍充滿激情地說:“我愛你,刻骨的愛你……”

曹誠英的愛丢不掉,又無法開花結果,心裡很苦,曾兩次想自殺,還打算上峨媚山當尼姑。

解放後,她曾在沈陽農學院教書,“文革”中回到績溪老家,1973年孤苦伶仃地離開了她又愛又恨的人世間。

胡适經曆了與曹誠英的婚外戀後,他好像認命了,在以後的歲月中,他同江冬秀的婚姻,家庭生活,基本上是平靜、和睦的。

胡适晚年說:“久而敬之這句話,也可以作夫婦相處的格言。所謂敬,就是尊重。……要能做到尊重對方的人格,才有永久的幸福。”這句話也是胡适與江冬秀相處40載婚姻的總結。

胡适的無奈婚姻和情感經曆

多年的共同生活,畢竟會産生同舟共濟的情感,胡适與江冬秀就這樣相敬如賓地度過了40餘年,正是新舊交替的時代,造就了胡适這位新文化師表、舊道德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