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顯然是一位經常被廣大影迷們所忽略和遺忘的八一廠好演員。
大概是因為他總在電影中演配角的緣故,是以我們在談論過去八一廠的那些經典老電影的時候,卻很少會提及他。
但他在那些影片中的表現,也有諸多可圈可點之處啊。
比如在八一廠拍攝的第一部故事影片《沖破黎明前的黑暗》中,他飾演村裡的聯絡員,出場第一場戲,是敲着鑼,沿着村街,邊走邊喊:鄉親們啊,皇軍來啦,到村口集合,修炮樓,修汽車路……鄉親們聞言,紛紛四散躲避。
我注意到他的表演狀态,非常自然松弛,再加上他樸實無華的氣質,穿上當地老百姓的服裝,混在人群裡,簡直能起到以假亂真的效果。不明就裡的觀衆,還以為他就是當地的村民呢。
下一場戲,日軍和歪脖李來到李大娘家搜查,發現了受傷的八路軍閻志剛。為了查明閻志剛的身份,歪脖李叫來了村裡的聯絡員。隻見他在鬼子面前點頭哈腰,但當鬼子問起關鍵資訊,他卻面不改色地為打掩護。“噢,他呀,大大的良民啊,苦力的幹活……嘿嘿嘿嘿”。
然後還順手把屋裡的門簾給拉上了。巧妙地避開了鬼子和閻志剛的正面接觸。
這場戲被他演得妙趣橫生。和他同框飙戲的,還有大家非常熟悉和喜愛的八一廠老戲骨劉季雲,以演技精湛著稱,在《沖破黎明前的黑暗》中扮演歪脖李。但細細品味,我們就會發現,他的演技,與劉季雲相比,旗鼓相當。他所扮演的聯絡員,在鬼子面前虛與委蛇,但在歪脖李這個走狗面前,卻不卑不亢。
在我們同樣看過無數遍的八一廠經典老電影《英雄虎膽》中,他也有份出演,所扮演的角色,就是協助于洋扮演的曾泰完成偵察任務的老獵人。
這一次,看他的人物造型,與《沖破黎明前的黑暗》中的聯絡員,簡直判若兩人。而他的表演狀态,也完全不同。飽經風霜的老獵人,他眼神中所隐藏的警覺和敏銳,與見風使舵、八面玲珑的聯絡員,迥然有異。
還有《狼牙山五壯士》中的宋學義,一個性格内向,甚至有些腼腆的八路軍小戰士,同樣被他塑造得形象鮮明,栩栩如生。
他在這些影片中,呈現了純熟的演技,和寬廣的戲路,用“演啥像啥”四個字來形容,毫不為過。
在八一廠那一群“硬裡子”演員中,他也絕對排得上名。
但他和劉季雲、高寶成等這些老戰友相比,卻一直顯得默默無聞。
這大概與他參演的電影不多有關。也與他總是扮演不起眼的配角,不無關系。
但為何會這樣?
是他得到的展現機會不多?還是沒有受重用?
其實都不是。
因為他有很長一段時間,都擔任着八一廠演員劇團的上司職務。在演員和角色的配置設定上,自然會有一定的優先權。
然而他卻把更多容易出彩的好角色,都讓給了其他演員,而把一些邊邊角角的龍套,留給了自己。
我說的這位老演員,就是昔日八一廠另一位戲好人不紅的“黃金配角”李力。
他是一位“三八式”老幹部。
他1923年11月出生于山西洪洞縣。1938年,15歲的他就參加了革命。他先是在山西省婦女兒童工作團工作,然後進入八路軍115師政訓班。因為具有文藝天賦,是以他成為了“呂梁劇團”的一名演員。
那時的演員,不僅要登台演戲,同時也需要參加戰鬥。1941年,18歲的李力奔赴延安參加“部隊藝術學院”學習的時候,就參加了保衛延安的戰鬥,并因為英勇無畏的表現,而獲得了“獨立功勳榮譽章”。
後來,我們在《狼牙山五壯士》中看到李力所扮演的宋學義,是那麼鮮活逼真。我覺得這在很大程度上,與他的親身經曆,和在部隊的鍛煉,有着密不可分的聯系。他本身就經曆過炮火硝煙的洗禮,是位不畏生死的真英雄。是以他在銀幕上演起英雄來,才會那麼成竹在胸。
1942年,表現出色的李力,被調入八路軍120師“戰鬥劇社”做演員。這個“戰鬥劇社”當時隻有6個人,是以又被稱為“6人劇社”。但這6個人後來基本上都成為了成績斐然和碩果累累的老藝術家。
比如朱丹西成了編劇,創作了《長空比翼》、《猛河的黎明》等劇本,孟貴彬成了歌唱家,唱紅了《送别》、《歌唱二郎山》等歌曲,王炎成了導演,執導了《獨立大隊》、《從奴隸到将軍》等作品,而高寶成和李力,則都成為了八一廠的專業電影演員。
新中國成立後,李力先是在蘭州軍區戰鬥文工團的戲劇隊,擔任副隊長,然後于1953年調入總政文工團擔任分隊長。1956年10月,八一廠演員劇團成立,李力被任命為副團長。但因為從1956年到1962年6年期間演員劇團都沒有正團長,是以實際上李力是以副代正。
可是令他沒有想到的是,他在這個位置上,一待就是15年。劇團團長從1962年的孟浩換成了1966年的宮潔民,但李力始終都是副團長。
這期間他也參演了一些電影,但更多的時候他卻是從事行政工作,為劇團的田華、王心剛、王曉棠等演員做好服務。而且在角色的安排上,他也從未利用職務之便,專挑好的角色給自己,而是總演一些容易被觀衆所忽略的次要配角。
比如《沖破黎明前的黑暗》中的聯絡員、《五更寒》中的王太、《英雄虎膽》中的老獵人、《永不消逝的電波》中的老馬、《英雄島》中的上校參謀,和《林海雪原》中的張大山等,都是戲份很少的角色。
但他所扮演的人物,還是留在了我們的腦海之中。
李力在60年代中期八一廠拍攝的兩部電影中所扮演的角色,給我們的印象更為深刻。
其中一個是田華、王心剛擔任主演的反特片《秘密圖紙》中的李化一角。
李華是一位科學工作者,因為麻痹大意,導緻自己随身攜帶的秘密圖紙被特務調包,由此展開故事。
其實李力在片中的戲份也不多,但他的表現卻相當從容自如。人物的感覺也很對,把人物的身份資訊和性格特征,在有限了鏡頭裡,展現得淋漓盡緻。
另一個角色,就是李昂執導的《苦菜花》中的馮仁義。這一次,李力是和八一廠著名老旦演員曲雲演一對夫妻。兩人配合默契。在影片中,馮仁義僅出現在馮大娘的回憶之中,隻有兩場戲。一場戲是馮仁義因為自家的地被惡霸地主所掠奪,是以他找上門去論理,結果被地主打倒在地。
另一場戲是馮仁義被地主活活逼死。臨死前,他對老伴和兒子說“槍,槍!”意思就是要報仇,要翻身,手中必須得有槍杆子才行。
雖然隻有兩場戲,但卻對劇情的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推動作用。而且這兩場戲,很考驗演員的功力。稍微過火或用力,就會使表演顯得虛假,同樣也會搶了主角的風頭。但如果戲出不來,又會直接影響到人物的樹立。
但我們看李義在《苦菜花》中的表演,隐忍、含蓄,非常走心,尤其是對人物情緒和内心複雜感受的把握十分準确。在短短的幾分鐘時間内,便讓馮仁義這個角色,立在了銀幕之上。
今天,當我看過李力在銀幕上所塑造的幾個角色之後,我對他“千變萬化”的能力感到深深的折服。他一會兒是善于随機應變的農民,一會兒是嗅覺敏銳的獵人,一會兒是英勇無畏的八路軍,一會又是文質彬彬的工程師。
他是那種每演一個新的角色,就“變一次臉”的好演員。所謂的“劇抛臉”,我想說的就是他吧?
但這樣的演員,與明星們最大的不同,就是往往令觀衆記住了角色,卻忽視了演員本人。
是以李力在八一廠也演了那麼多電影,卻始終戲好人不紅,不是沒有原因的。
李力在1966年這個特殊的年份,就不再擔任八一廠演員劇團上司的職務了。而且此後他也沒有繼續在銀幕上出現過了。有人說他後來又回到了總政文工團,但這一消息,并未得到确認。
我們唯一知道的資訊,是他在1992年9月就去世了,享年69歲。走得也是無聲無息的。
後來,我們看到過關于八一廠演員的許多報道,但關于李力的卻少之又少。這無疑是一件遺憾的事情。是以希望今天我們的介紹和為大家呈現的圖文,能喚起大家久違的記憶,能對這位昔日銀幕上的一片“綠葉”,有更多的認識和了解。
那麼,此刻,各位是否也回憶起了李力曾經飾演過的許多角色呢?其中最難忘的,是哪一個呢?接下來我們就把時間交給更多喜歡看老電影的朋友們,歡迎大家通過留言區,與更多影迷進行溝通和交流。
歡迎閱讀:
王曉棠的遺憾 無緣影後 痛失愛子 錯過衆多影片 48歲做主演 又票房慘敗
這對影壇伉俪 夫擅演敵高官 妻專演壞女人 去世時一個78歲 一個93歲
大明星的外孫,一出生便遭遺棄,可是做個普通人,反而更平安順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