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密營深處念忠魂

作者:光明網

新華社長春9月17日電(記者宋心平、張博宇、魏蒙)九一八事變爆發92周年紀念日前夕,記者跟随考古人員,來到吉林省磐石市市區西側密林深處的紅石砬子抗日根據地遺址,探尋東北抗聯戰士們留下的痕迹。

密營深處念忠魂

紅石砬子遺址考古工地的入口。新華社記者 張博宇 攝

“紅石砬,青石砬,咱們的抗聯走天下。不怕山高路途遠,不怕風吹和雨打。”在磐石地區,素來有這樣的順口溜流傳下來。這裡是楊靖宇等抗日民族英雄戰鬥過的地方。

東北的初秋天氣已然轉涼,青山巍峨,樹木蔥茏。循林間小路而深入,一處處遺址已被清理出形狀。地窨子、方形房址、平台、台地……在紅石砬子抗日根據地遺址,通過這些崗哨、居址、營訓、戰鬥遺存,當年抗聯将士訓練作戰和生産生活的環境清晰地呈現出來。

密營深處念忠魂

考古隊員和村民正在進行遺址清理工作。新華社記者 張博宇攝

九一八事變爆發後,中共磐石中心縣委組織和上司各族人民開展了一系列抗日救亡運動。1933年初,中共磐石中心縣委和楊靖宇率領隊伍在磐石紅石砬子地區創辦後方醫院、修械所及印刷所等後勤機構,後來逐漸發展形成抗日遊擊區。

密營深處念忠魂

在紅石砬子抗日根據地一處遺址内出土的碗殘片。新華社記者 張博宇攝

“很難想象抗聯将士當年要在多麼惡劣的環境下同日本侵略者抗争。”考古隊員姜戎說。一些附近的村民也參與到了遺址的清理工作當中。“我們從小就聽村裡的老人講當年山上抗聯戰士的故事。”紅石村村民梁秀英說,“能來到這個遺址,感覺非常有意義,我們要記住革命先烈們吃過的苦。”

經過系統考古發掘工作,考古人員确認了紅石砬子抗日根據地遺址包含八家溝、金家溝等15個區域,分布範圍達32平方公裡,與東北抗聯相關遺迹共3000多處,是目前國内現存規模最大、儲存最好的抗聯遺址。

密營深處念忠魂

一處地窨子遺址的竈台位置。新華社記者 張博宇 攝

事實上,在系統考古發掘進行前,人們隻了解這片遺址的一角,直到現在,才厘清了這片重要抗聯遺址的全貌。“這是由于當年在這裡生活戰鬥過的抗聯将士幾乎全部犧牲了,隻有附近村裡留下了這裡曾有抗聯戰鬥的傳說,但不清楚到底是什麼樣子的。”紅石砬子抗日根據地遺址考古隊領隊孟慶旭說。

青山埋忠骨,山河念英魂。

90多年後,青山依舊,隻是英烈們音容不在,隻留下樹木掩映間的遺址。為了在考古的基礎上,最大程度地為人們還原90多年前的場景,在考古工作開展之初,孟慶旭和隊員們就對遺址的展示做了系統的規劃。如今,在這裡,遊客戴上輔助裝置,可以看到各類遺迹實物與三維模組化結合後複原的場景,一如置身在當年抗聯将士們戰鬥、生活的環境當中。

“我們想做的就是通過考古和技術手段,把當年東北抗聯在紅石砬子抗日根據地生活生産的形态展現出來,讓後人知道他們在這是怎樣生活、戰鬥的。”紅石砬子抗日根據地遺址考古隊隊員李甯甯說。

密營深處念忠魂

考古隊員李甯甯在觀察剛剛發掘出土的銅制哨子。新華社記者 張博宇攝

越來越多的遊客和團體來到遺址參觀。“銘記曆史,才能更好地展望未來。”孟慶旭說。

來源: 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