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手機市場“千帆競渡” iPhone 15将面臨更大挑戰?

作者:新湖南

每經記者 王晶 每經編輯 張海妮

相較于前一日的普跌,9月14日,A股果鍊概念股紛紛上揚。截至當天收盤,大富科技(SZ300134,股價11.39元,市值87.42億元)漲超11%,宏和科技(SH603256,股價8.54元,市值75.37億元)漲超10%;信維通信(SZ300136,股價17.98元,市值174億元)等跟漲。

消息面上,日前蘋果公司釋出年度旗艦新機iPhone 15(智能手機名稱)系列,該系列在外觀和硬體配置上進行了近幾年最大幅度的更新。例如:第一次配備潛望式鏡頭,第一次采用Type-C接口(一種接口外形标準),第一次使用3nm(納米)制程的手機晶片,第一次搭配钛合金邊框……

雖然有着諸多“第一次”的提升,但大衆更期待蘋果再出颠覆性産品,而非改善和微創新。IDC(國際資料公司)認為,随着安卓廠商在旗艦産品上的投入不斷加大,iPhone 15系列無疑将面臨更大的挑戰,極有可能改變過去幾年蘋果在中國高端手機市場(單價600美元以上)一騎絕塵的局面。

14日上午,華為Mate 60(智能手機名稱)釋出會定檔,華為正重拾5G這張“入場券”,其先後開售的Mate 60 Pro+、Mate X5((智能手機型号)折疊屏手機和Mate 60 Pro均已快速售罄;而榮耀、OPPO(公司名稱)、小米等各大安卓品牌則憑借“直闆機+折疊屏”的雙旗艦産品布局争奪高端市場。其中,折疊屏賽道是為數不多的成長性細分品類,也是考驗手機廠商創新能力的關鍵。

IDC指出,“由于過去幾年國内安卓廠商堅持高端化發展方向,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加強與供應鍊的深度合作,推出更多定制化和差異化的解決方案等,蘋果在中國高端手機市場上的份額呈現不斷收窄的趨勢。”

蘋果、華為再次正面剛

近期,低迷的智能手機市場開始變得熱鬧起來。

對于大部分消費者而言,手機外形或外觀的改變更容易引起他們的注意,進而激發換機欲望。去年iPhone14的銷售情況低于預期,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外觀無任何改變,導緻直覺上感受不到手機的更換。今年,iPhone 15全系搭配“靈動島”設計,徹底告别了從2017年iPhone X系列開始使用的劉海屏設計。

影像方面,iPhone 1515 Plus更新到4800萬像素攝像頭,且iPhone15 Pro Max獨占潛望式長焦鏡頭。雖然對蘋果手機來說,影像能力進行了較大的更新,但實際上,安卓旗艦手機的攝像頭像素大多都在5000萬以上,而潛望鏡頭更是在四五年前就開始使用,今年甚至已經下放到中端産品線。不過,蘋果在晶片、互動、計算攝影等領域的确具備引領行業的能力。

蘋果新機釋出後,像往年一樣,網友依舊吐槽聲一片,如“牙膏擠得沒誠意”;“毫無新意”等等,但非常割裂的現象是,近年來iPhone銷量卻一路高歌猛進。不過,今年僅就國内市場來看,情況可能會發生改變。

9月14日上午9點,華為在官方多個社交賬号釋出消息,稱将在9月25日下午2:30舉行華為秋季全場景新品釋出會。據悉,會上,華為将釋出其手機新品。此前,華為已發售Mate60 Pro,随後還預售Mate 60 Pro+和折疊屏X5,華為提前“狙擊”iPhone15系列已搶占部分消費者的心智。

Counterpoint Research(市場研究機構名稱)進階分析師Ivan Lam(外國人名)對記者稱,“如果供應不出問題,Mate 60 Pro(整個生命周期)銷量至少會超700萬台。”而展望全年,TechInsights(半導體資訊平台)預計,華為智能手機整體今年出貨量預計将達到3500萬部,同比增長36%,到2023年底,Mate 60 Pro在中國的出貨量預計将超過100萬部。由此可見,帶着“5G速度”回歸的華為在高端市場的品牌力依然存在,這或将對蘋果在中國高端智能手機市場的份額造成一定沖擊。

瑞銀證券釋出的最新報告稱,受華為新手機發售,以及iPhone 15自身競争力不足等因素影響,經綜合評估,決定将iPhone 15系列新機的出貨量由8000萬-9000萬台下調至7800萬台。這也是第一家宣布下調iPhone 15出貨量預期的專業機構。

也有分析師表示看好新iPhone系列。Wedbush分析師Dan Ives在給投資者的一份報告中寫道,蘋果在全球有12億iPhone使用者,其中四分之一的人已經四年沒有更新過他們的裝置了。

定價政策方面,iPhone 15系列整體定價高于華為Mate 60系列。IDC表示“在中國整體經濟大環境尚未明顯改善,消費者在消費電子類産品購買預算依然緊縮的情況下,更高的産品價格可能會影響消費者的選擇傾向。如果未來新品銷售情況低于預期,蘋果很有可能仍會采取降價促銷的方式來吸引消費者。”

攪動手機市場格局

在蘋果、華為争奪國内高端手機市場佔有率的同時,其他品牌同樣奮起直追。

IDC資料顯示,從去年第四季度到今年第二季度,蘋果在國内600美元以上手機市場佔有率已由71.9%跌至65.4%。這與目前多家安卓廠商押注高端機不無關系,尤其是在蘋果缺位的折疊賽道。

7月12日,榮耀釋出了閉合态僅為9.90mm的折疊屏旗艦Magic V2,此前折疊屏手機閉合厚度通常在1厘米以上(即11毫米通常為業内極限);8月14日,小米釋出折疊屏旗艦MIX Fold 3,雷軍在當日年度演講中強調高端是小米的必由之路;8月29日,OPPO釋出折疊屏Find N3Flip;9月19日,榮耀還将釋出其首款外折屏手機V Purse,号稱厚度“不超過9mm”。

折疊屏手機自2019年推出後,經過多年醞釀和探索,目前已度過概念階段,并于2022年起進入“從1到N”的成長階段。産品體驗方面,厚重感是使用者選擇折疊屏的最大痛點和障礙,也是考驗廠家技術能力的标尺,近年來,折疊屏手機重量呈下降趨勢。記者注意到,2022年之前的内折式手機普遍接近300g(克)的重量,2022年折疊屏機普遍将重量控制在260g左右;今年折疊屏在輕薄上更加激進,華為Mate X3整機重量為239g;榮耀 Magic V2重量已降至231g。

在進入爆發增長階段後,不少機構預計折疊屏手機未來市場空間可觀。Counterpoint預測,2023年中國折疊屏手機的出貨量将突破500萬部,并有望将在2024年迎來爆發,達到1000萬部;2025年,中國折疊屏市場規模将達到1700萬台。

折疊手機裡藏着安卓手機廠商的野心。在榮耀 CEO(首席執行官)趙明看來,榮耀折疊屏手機會打破直闆和折疊旗艦的邊界,真正的競争對手隻有蘋果。“折疊肯定是沖擊價格在6000+、7000+以上更高端的市場,過去國産廠家(在高端市場)裡面成功的不是特别多,現在大家都有機會。”OPPO副總裁、中國區總裁劉波曾說道。

在出貨量更大的直闆機方面,華為國内的銷量雖在快速恢複中,但其仍面臨另外五家企業的激烈競争。IDC資料顯示,2023年第二季度中國市場佔有率前五大智能手機廠商分别為OPPO、vivo、榮耀、蘋果、小米和華為(IDC将後兩者并列)。

此外,目前華為在海外市場仍面臨“谷歌授權困境”,其在2019年出貨量峰值曾達到約2.4億部,雖然已從“傷筋動骨”的狀态中走出,但未來也勢必要經曆漫長的回歸。

針對華為回歸将沖擊行業的言論,IDC認為,華為預計将首先在高端市場上向蘋果發起沖擊,等到新的晶片解決方案陸續在中低端産品線上使用,才會對其他國内安卓廠商造成更大影響。

談及華為,榮耀CEO趙明曾表示:“如果華為5G回歸,最開心的就是榮耀。”他還稱,榮耀從華為獨立出來之後,把過去存在的短闆都補齊了,再次面對華為的榮耀,和在華為體系當中時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語。

“随着華為回歸以及其他國内安卓廠商建立高端産品節奏和品牌形象,蘋果在中國高端手機市場将會遭遇更大挑戰。”IDC中國進階分析師郭天翔說道。目前,智能手機行業複蘇回暖仍需時日,但行業未來或将迎來“千帆競渡”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