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當咖啡豆漂洋過海“雙向奔赴”

作者:春河月亮
當咖啡豆漂洋過海“雙向奔赴”

6月29日,在長沙國際會展中心,參展商阿爾弗萊德·安托尼介紹埃塞俄比亞咖啡。新華社記者 孫瑞博 攝

新華社北京9月14日電題:當咖啡豆漂洋過海“雙向奔赴”

新華社記者

初秋時節,位于湖南省長沙市中心國金街的小咖主門店,用非洲咖啡豆制成的一款飲品“檸檬冰咖”成為新晉熱銷品,點單的顧客絡繹不絕。

“檸檬冰咖”選用的咖啡豆,産自距長沙萬裡之遙的埃塞俄比亞阿萊塔蘭德咖啡莊園。由于地處高原山地之間,降雨量恰到好處,讓這座莊園産的咖啡豆充滿柔和的果酸、濃郁的花果香和優質的回甘,口感順滑。

43歲的莊園主哈布塔穆雖從未去過中國,但關注中國消費者的意見回報已成為他的習慣,“咖啡豆在中國銷量的好壞,事關我和100餘位莊園員工的生計。”

哈布塔穆與中國市場跨越千山萬水的牽手,得益于中國開放的經濟政策——在中非經貿深度合作區優惠政策的助力下,他跨過中間商、直接與長沙的連鎖咖啡店溝通。“直采直銷的模式既能降低成本,又能幫助更多咖農增收。”他說,過去一年,已向中國銷售咖啡豆350噸。

作為世界上最早種植茶樹和制作茶葉的國家,以茶待客、以茶會友是中國的文化傳統。近年來,受對外開放持續擴大、咖啡文化普及、消費行為多元化等因素影響,咖啡在中國赢得了衆多擁趸。

第一财經商業資料中心、上海交通大學文化創新與青年發展研究院等聯合釋出的《2023中國城市咖啡發展報告》顯示,中國咖啡産業快速發展,咖啡産業規模從2021年的1651億元發展到2022年的2007億元,預計2025年可達3693億元,咖啡豆進口量從2017年的6.5萬噸增至2022年的12.5萬噸。

當咖啡豆漂洋過海“雙向奔赴”

5月20日拍攝的上海咖啡文化周系列活動之“西岸國際咖啡生活節”咖啡市集。新華社記者 王翔 攝

從第三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到第三屆中國—非洲經貿博覽會,從第三屆中國—中東歐國家博覽會到第七屆中國—南亞博覽會,今年以來,意式精品咖啡、美式連鎖咖啡、印尼麝香貓咖啡、埃塞俄比亞耶加雪菲咖啡等國外咖啡品類競相亮相,斬獲不少訂單。

“中國的社會文化環境、消費市場體系充分包容,為國外咖啡品牌快速擁抱中國市場創造了基本的條件。”中國商務部研究院學位委員會委員白明表示,“多樣的展會、便利的通關管道與更快速的運輸方式,使外國咖啡能更好地走進中國市場。”

既有咖啡豆漂洋過海來到中國,也有咖啡豆遠赴重洋、從中國走向世界,實作“雙向奔赴”。

中國生産的咖啡,95%以上來自雲南。“優渥的氣候條件、獨特的種植技術,成就了雲南咖啡‘豆粒飽滿、口感醇厚、濃而不苦、香而不烈’的獨特風味,不僅讓國内很多喜愛咖啡的人印象深刻,也讓不少外國顧客為之着迷。”雲南國際咖啡交易中心常務副總經理劉海峰介紹。

而雲南的咖啡,60%以上又産自普洱。在不久前舉辦的2023中國國際咖啡展覽會上,普洱天驕越藍山咖啡莊園負責人伍麗沙帶去的咖啡豆、挂耳等産品,在展會第二天就銷售一空。

當咖啡豆漂洋過海“雙向奔赴”

農民在雲南省普洱市野鴨塘河谷咖啡莊園采摘咖啡果(2022年11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 江文耀 攝

不同于老一輩家人種植、處理技術相對粗放,“咖二代”伍麗沙選擇嘗試做精品咖啡,從施用化肥到有機肥替代,從單一水洗處理到嘗試日曬、蜜處理等先進工藝,從全部種植卡蒂姆到引進卡杜拉、瑰夏等品種……一心想改變雲南咖啡在國際上曾有的“低價量大,品質不高”印象的伍麗沙,現在管理着3個咖啡基地,種植面積達1500畝,随着咖啡品質的逐漸提升,收益也水漲船高。

多位業内人士介紹,中國咖啡豆消費量快速增加下,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優質雲南咖啡豆留在了中國。盡管如此,雲南2022年仍出口了超過2萬噸咖啡生豆,銷往美國、日本等傳統咖啡消費國家。

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副研究員楊竺松認為,中國咖啡之是以能走向全球,借助了全球咖啡市場的開放環境,将中國适于種植咖啡的自然地理禀賦、要素比較優勢轉化為國際市場上的産品競争力。

“中國咖啡走向世界受惠于全球市場的開放包容,也印證了擁抱經濟全球化、積極參與全球市場生産和交易,能夠有力地促進本國的市場成長和産業發展。”楊竺松說。(采寫記者:周文其、白旭、張玉潔、趙珮然、許曉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