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超700港股零成交,近千股日成交不足1萬元,李嘉誠卻成為了大赢家

作者:嘩撲

說到香港,所有人知道,這裡是世界的幾大金融中心之一,也是中國金融市場對外的視窗。香港股市曆史悠久,如今的聯合交易所,雖然曆史隻有40年左右,可是他們前身的幾家交易所曆史已經六七十年,甚至是更加長久。

1968年香港遠東證券交易所誕生,意味着香港證券市場打開了一個全新的局面。90年代初期一部《大時代》,經典再現了香港金融市場的輝煌,甚至引發了丁蟹效應。

超700港股零成交,近千股日成交不足1萬元,李嘉誠卻成為了大赢家

可是《大時代》開播31年之後,香港股市卻走入了另外一個極端。最近幾個交易日,很多人發現港股的交易量越來越少,甚至出現了單日超過700隻港股零成交的情況。

整個香港股市隻有2000多隻股票,也就是說大約四分之一港股一股都沒有買賣。不僅僅如此,還有接近1000隻股票單日成交量不足1萬元。

整個市場單日也隻有800多億的成交量,哪怕是頭部股票騰訊,一天的交易量也隻有50多億。今年以來,香港股市的交易額日均隻有1100億。如果換算成人民币,幫忙連1000億都不到。

超700港股零成交,近千股日成交不足1萬元,李嘉誠卻成為了大赢家

内地股市如今每日的交易量大約是1萬億,也就是說曾經赫赫有名的港股市場,如今規模大約就是内地股市的十分之一。如果不是正常的原因,導緻一些内地公司隻能在港股上市,那麼港股的吸金能力可能會更差。

因為流動性差,如今港股可以吸引的大公司也是越來越少,如果不是這幾年中概股紛紛從美國回歸香港上市,港股如今的情況将更加慘淡。

超700港股零成交,近千股日成交不足1萬元,李嘉誠卻成為了大赢家

事實上如今港股市場的問題很簡單,那就是玩家太少了,不管是大玩家還是小玩家都是如此。香港本地才700萬人口,可是内地要開港股通的門檻又很高,這等于把很多内地小玩家給拒之門外了。沒有韭菜割了,那麼大莊家自然就走了。

港股如今的流動性也是主要集中在頭部的股票,前20名的股票加起來日交易量超過了300億,占了幾乎一半了。

當然港股最大的問題還是缺乏優質公司,如今香港本地已經沒什麼新的大公司了,這幾年港股還有吸引力的公司也是内地過去的科技公司,比如說美團、小米等等。過去港股在整個亞洲都有巨大的吸引力。

超700港股零成交,近千股日成交不足1萬元,李嘉誠卻成為了大赢家

如今随着世界各地金融市場的發展,現在港股的吸引力越來越差。沒有好的公司,自然就吸引不了大的資金。同時早年港股市場上大量的低質公司也進一步影響了港股的品牌。

不過這個世界任何事情都是兩面性的,比如說港股流動性差,李嘉誠反而是成為了大赢家。為何這麼說呢?李嘉誠控制的長和公司港股代碼是00001,從某種意義上說,長和就是香港股市的代表。

超700港股零成交,近千股日成交不足1萬元,李嘉誠卻成為了大赢家

李嘉誠控制的另外一家公司長實港股代碼是00008。這兩家公司也是香港本土最具有代表性的公司。可是如今這家公司日均成交額加起來就是2億左右。這是什麼概念?

長和跟長實兩家公司的淨資産總和已經超過了1.2萬億了,可是市值總和卻才不到3千億,也就是說這兩家公司是大大被低估了。可是這兩家公司市值被低估,最大的問題就是流動性差。關鍵這幾年來,李嘉誠一直在回購這兩家公司的股票。

超700港股零成交,近千股日成交不足1萬元,李嘉誠卻成為了大赢家

每天這2億的成交額,李嘉誠自己就貢獻了不少。那麼為何說李嘉誠是赢家呢?因為流動性差,是以兩家公司的市值被大大低估。因為股價被低估,是以李嘉誠剛好可以趁機回購。

長實跟長和兩家公司内地利潤就高達五六百億了,李嘉誠才不管市值高低,他早年為了公司發展,犧牲了大量的股份,是以這幾年李嘉誠一直在趁機回購股份,換句話說李嘉誠隻需要花了不到3000億資金就可以買到1.2萬億的資産,這樣的生意全世界去哪裡找,說不定過幾年李嘉誠就會直接私有化公司了。

繼續閱讀